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代表委員熱議「按鍵傷人」 為民營經濟營造清朗營商網絡環境

2024-03-14辟謠

近年來,網暴事件頻發。在今年的兩會上,也有不少代表委員的聲音圍繞網暴治理的話題。

網上針對企業和企業家,特別是針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各類虛假不實資訊時有出現,損害企業品牌形象,侵害企業家合法權益,甚至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民營經濟是高質素發展的重要基礎,網絡生態環境亦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營商環境。面對任重而道遠的網暴治理工作,多位代表委員、專家提到,推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除了有相關政策出台外,也需要透過法律手段予以保障,讓民營企業家吃到定心丸。

代表委員熱議網絡暴力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網民人數已突破10億,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網絡社會。不可忽視的是,網絡暴力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也因此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專家所熱議的話題。

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接受【檢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網絡誹謗,特別是針對女性「造黃謠」等行為,是有些人將揣測臆想的內容透過網絡進行宣泄,這種行為破壞了網絡環境,是一種負能量的傳遞。現在國家在對網絡暴力、網絡誹謗依法嚴厲打擊,我認為網絡空間治理非常有必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立法保障,檢察機關也要加強對此類犯罪行為的懲治力度,助力營造清朗、安全的網絡環境。

而長期關註民營經濟發展的浙江的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也帶來了相關建議。在接受潮新聞采訪時,胡成中在【關於最佳化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的建議】中痛心疾首道出:社會輿論時有逆風惡浪,一些人為了博眼球或者發泄不滿,對民營經濟「喊打喊殺」,對民營企業家「汙名化」。

胡成中建議,持續推進立法、定規,對違規者要豐富懲戒手段、加大懲罰力度;對在網絡空間受到侵害的無辜群眾要加大保護力度、降低維權門檻;提高對網絡平台、大V、機構等透過網絡內容生態獲益者的法律責任、社會責任要求,對煽動對立、蓄意造假、網絡暴力等造成廣泛、惡劣影響的事件,要多部門聯動調查懲處。

民營經濟是高質素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中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力量。而網絡生態環境也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營商環境,煽動對立、蓄意造假、網絡暴力等行為不僅損害民營企業的權益,同時也擾亂了正常、清朗的網絡秩序,損害整體的營商環境以及老百姓的信心。

推動反網絡暴力立法

網絡環境也是營商環境。結合過往歷史資料,網絡自媒體蹭熱點編造散布虛假資訊侵害民營企業聲譽的事件不斷,甚至不乏上升至法律層面。

據了解,阿裏、京東等企業曾多次對自媒體的不實報道訴諸法律手段並索賠成功。2017年,美團點評起訴自媒體人「互聯網分析師於斌」文章采用聳人聽聞的標題,公然對美團點評進行詆毀與誹謗,並索賠1000萬。

據愛爾眼科方面透露,始於2020年底,行業某大V和愛爾眼科之間的糾紛長達1150余天,且從醫療事故糾紛蔓延到名譽權糾紛相關案件,由此引發的相關法律案件尚在進行中。另據公開報道中,愛爾眼科方面訴訟相關方涉嫌網絡造謠的案件達8起。

愛爾眼科相關負責人曾公開表態:杜絕各類網絡暴力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建議造謠者學習必要的法律知識,不要隨意浪費網絡資源。愛爾眼科會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以法律為準繩,合法合規解決醫療糾紛。

對於行業存在的種種網絡暴力,國家相關部門持續在行動。

2023年以來,中央網信辦專門召開最佳化營商網絡環境企業座談會,並且開展了「清朗·最佳化營商網絡環境 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等一系列專項行動,處理的十大亂象包括采用「標題黨」歪曲新聞原意、斷章取義企業家過往言論和片面解讀企業財務報表等方式,幹擾企業正常經營;蹭炒涉企熱點事件進行惡意行銷,以及跨平台多賬號密集發帖惡意攻擊企業、企業家等等。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也專門提出:引導全社會客觀正確全面認識民營經濟和民營經濟人士,特別是要「健全相關舉報機制,降低企業維權成本」。

今年兩會期間,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提到,2023年,針對網絡暴力「按鍵傷人」「按鍵殺人」,最高人民法院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出台司法政策,嚴懲網暴惡意發起者、組織者及屢教不改者。明確網絡侮辱誹謗,造成被害人或其近親屬身心嚴重損害後果,或者隨意以普通公眾為侵害物件等,以公訴案件追究刑事責任。公權要為受害者撐腰,網暴行為必須付出代價。

而對於涉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人格權保護,最高人民法院也曾多次曝光網絡自媒體蹭熱點編造散布虛假資訊侵害民營企業聲譽、基於不當目的註冊商標侵害民營企業家人格尊嚴、無事實依據抹黑企業或者企業產品等問題。

「要盡快出台‘反網絡暴力法’,紮緊法律籬笆,堅決懲治網絡暴力。」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杭州市委主委羅衛紅在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表示,當前中國對網絡暴力缺乏統一認定,裁判標準零散,有關法律規定散見於民法典、刑法、網絡安全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和國家網信辦等部門的規定,裁判尺度不同,無法形成強有力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