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長命菜」馬齒莧

2024-08-14辟謠

◎邱俊霖

唐末詩人呂從慶曾在【永豐橋閑坐】中寫道:「村婦坐畦挑馬齒,野童蹲澗采雞頭。娛閑不覺忘中飯,一點斜陽射竹樓。」

詩歌描繪了一幅愜意閑適的農家生活,令人向往。詩中提到的村婦們坐在田畦上,細心地挑揀著馬齒莧。馬齒莧,是一種常見的野菜。【本草綱目】裏說:「其葉比並如馬齒,而性滑利似莧,故名。」

馬齒莧通常伏地而生,葉子並排生長,形狀像馬的牙齒,加上其滑利的特性和莧菜相似,因此得名馬齒莧。馬齒莧肥厚多汁,莖葉鮮嫩,經常被當做綠葉菜食用,吃起來味道清香,略帶微酸。

吃馬齒莧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涼拌、煮粥、炒菜等。涼拌馬齒莧是最常見的吃法,將新鮮的馬齒莧切段,放入沸水鍋內焯至變色,撈出後,加入調料拌勻,味美清爽。或者將馬齒莧切碎加入米中同煮,熬制成粥或羹。也有不少人用馬齒莧做成餃子餡或包子餡的。

汪曾祺先生在【故鄉的野菜】中說:「中國古代吃馬齒莧是很普遍的。」

古人具體啥時候開始吃馬齒莧,不好考證。南北朝時,陶弘景在【本草經集註】中就提到過馬齒莧。從呂從慶的詩來看,在唐代,將馬齒莧當做一種菜蔬食用已經相當普遍。唐代詩人杜甫在【園官送菜】中有「馬齒葉亦繁」之句。

【唐語林】也有關於馬齒莧的記述:「德宗初嗣位,深尚禮法。諒暗中,召韓王食馬齒羹,不設鹽酪。」

唐德宗剛即位時,在居喪期間召見韓王,吃飯時上的是簡單的馬齒莧羹,沒有其他菜肴。這是為了彰顯他尊崇禮法。古人很愛用馬齒莧熬羹,陸遊在【遣興】中也提到過「日高羹馬齒」。在古代,還有在元旦吃馬齒莧的習俗:

「入夏采,沸湯瀹過,曝幹冬用,旋食亦可。楚人俗,元旦食之。」(明·王磐【野菜譜】)

馬齒莧是春季和夏季的蔬菜,所以古人想辦法將新鮮馬齒莧囤起來:用沸水煮過後曬幹,留著過年吃。為啥過年要吃馬齒莧?明代的【遵生八箋】裏說:「新年寅時,飲屠蘇酒、馬齒莧,以祛一年不正之氣。」

明代的新年,每到淩晨,家家戶戶都會飲用屠蘇酒,並食用馬齒莧,以此來驅除一年中可能遇到的各種不正之氣。春節吃屠蘇酒的習俗咱都聽說過,但過年吃馬齒莧的並不多見。這大概和馬齒莧的另外一個別名有關——「長命菜」。

【本草綱目】記載:「(馬齒莧)其性耐久難燥,故有長命之稱。」

古人也愛討個好彩頭,所以過年吃「長命菜」,是祈盼新的一年吉祥健康、平安如意。這個習俗在明代書籍中多有記載,大概從明代開始,這就成了一個流行的習俗。

明代的王公貴族們一樣愛吃馬齒莧:「(夏至伏日)吃‘長命菜’,即馬齒莧也。」(明·劉若愚【酌中誌】)

夏至或伏日期間,宮裏人要吃一種叫做「長命菜」的野菜,也就是馬齒莧。這裏提到的馬齒莧是趕新鮮吃的,但過年時,那些達官顯貴們估計也樂意吃,討個吉利。

前頭提到,馬齒莧「耐久難燥」,生命力頑強,所以是災荒時的救命野菜。北宋大文豪蘇軾擔任潁州知州時,臨近州縣遭遇饑荒,他上疏朝廷:「見今農民已煎榆皮,及用糠麩雜馬齒莧煮食。」

當時的難民們用谷糠熬馬齒莧吃。明代人滑浩這樣介紹馬齒莧:「馬齒莧,馬齒莧,風俗相傳食元旦。何事年來采更頻,終朝賴爾供餐飯。」

【本草綱目】上說馬齒莧「處處園野生之」,這是一種品質很美的野菜,是大自然的饋贈。古代文人墨客們憧憬悠閑的田園生活,住在山野之間,餓了便采摘馬齒做菜羹,多麽逍遙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