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高血壓患者血壓降到多少才好

2024-08-14辟謠

高血壓是全球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且可改變的影響因素,降低血壓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將收縮壓降至140mmHg以下是公認的標準降壓治療目標。

日前,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李靜團隊開展了一項隨機對照試驗。這項研究表明,對於具有心腦血管高危風險的高血壓患者,無論是否有卒中病史或合並糖尿病,采用收縮壓低於120mmHg的降壓目標值,比低於140mmHg的降壓目標值,更能有效預防嚴重心腦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這一新策略為高血壓患者,特別是合並糖尿病或有卒中病史的高血壓患者進行降壓治療提供了有力支持。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

李靜介紹,盡管此前的觀察性研究顯示,將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控制在120mmHg以下可能比140mmHg以下更有益,但相關結論仍缺乏證據支持。要科學證明這個觀點是否合理,需要開展大規模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直接比較這兩個降壓目標值對預防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及安全性。

圍繞這一觀點,全球曾開展過3項隨機對照試驗。其中兩項分別納入4733名糖尿病患者和1280名卒中病史患者,得出的結論都是將患者的收縮壓降到120mmHg以下和140mmHg以下沒有差異。但這兩項研究的樣本量並不充足,且研究采用的設計方法可能對結果造成幹擾。另外一項隨機對照試驗雖然得出將收縮壓降至120mmHg以下更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結論,但這項研究采用無人值守的血壓測量方式,可能會使測出的血壓水平低於標準的診室血壓水平。因此,這一研究結果仍存在爭議。此外,這項研究並沒有納入糖尿病患者和卒中病史患者,不能明確合並糖尿病或有卒中病史的高血壓患者是否應該將收縮壓低於120mmHg作為降壓目標值。

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牽頭開展的隨機對照試驗納入了11255名具有心腦血管疾病高危風險的高血壓患者。其中,39%的患者患有糖尿病,27%的患者有卒中病史。電子系統隨機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分別以收縮壓低於120mmHg和140mmHg作為降壓目標。醫生定期隨訪患者,平均隨訪時間約為3.4年。醫生會根據患者血壓水平調整降壓治療方案,直到患者達到設定的降壓目標。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收縮壓低於120mmHg,就將血壓維持在患者能耐受的最低水平。結果顯示,與以收縮壓低於140mmHg為降壓目標組相比,以收縮壓低於120mmHg為降壓目標的一組患者發生嚴重心腦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血運重建、因心力衰竭而住院、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的風險進一步下降12%。

有人認為,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將收縮壓降到120mmHg以下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腦供血不足等問題。「我們的研究結果證明,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以收縮壓低於120mmHg作為目標值,並不會增加腦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也不會增加嚴重的低血壓、電解質異常、跌倒受傷或急性腎損傷等風險,只有出現嚴重暈厥的風險每年增加了千分之一。」李靜說。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全球範圍內,高血壓控制都是一大難題。根據最近一次中國慢性病及危險因素監測調查,中國僅有11%的高血壓患者能將收縮壓控制在140mmHg以下。有人可能會擔心,把收縮壓控制在140mmHg以下都這麽困難,那降低到120mmHg以下是否可行呢?

對此,李靜介紹:「我們在這項研究中發現,透過健康教育、合理用藥和規律隨訪等方式,大多數患者的收縮壓可以控制在設定的目標值以下,且絕大多數患者使用的是常用國產降壓藥物,價格便宜、容易獲得。這也說明我們的降壓策略在臨床實踐中便於推廣套用。」

數據顯示,中國目前約有2.45億高血壓患者,且患者群體呈年輕化趨勢。「未來,我們也將進一步分析以收縮壓低於120mmHg為降壓目標對患者腎臟功能和認知功能的影響等問題。」李靜說。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