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警惕這種身體訊號!7種措施減少大腸癌的發生→

2024-04-22辟謠

社群居民大腸癌篩查,廣受歡迎,成效顯著。自2013年起,社群居民大腸癌篩查作為上海市重大公共衛生服務計畫在全市各社群推行,受到廣大居民的青睞和積極參與,已發現數以萬計的早期大腸癌及癌前期病變患者。計畫也不止於早期發現,還推動了大腸癌防治知識的傳播,以及規範有效的早診早治。早診早治的效果再好,也比不上不發生大腸癌,這就需要從根上進行病因預防。

那麽,有哪些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呢?

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尤其是經過煎、炸、熏、烤後的食物,是直腸癌常見的危險因素。

腌制食物、精細纖維素的攝入,也被認為與直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與之相反,新鮮蔬菜、水果等在提供機體粗纖維的同時,可以補充機體的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對機體抗直腸癌有保護作用。

紅肉中含量較高的血紅素鐵已被證明可透過刺激內源性致癌亞硝基化合物的形成來促進結直腸癌的發生。

在高溫下烹飪肉類會導致雜環胺(HCA)和多環芳烴(PAHs)的形成,兩者都與結直腸癌的發生有關。

加工過的肉類,例如香腸,通常在高溫下烹飪,會更大程度地產生HCA和PAHs,而且加工肉類的脂肪含量高於紅肉,因此可能會透過合成二級膽汁酸而刺激腫瘤的發生。

肥胖的人群,其胰島素水平增加,胰島素的增加可以促進細胞生長和抑制細胞雕亡,這與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有關。另外,身體肥胖也會刺激身體產生炎癥反應,會促進結直腸癌的發展。

乙醇氧化的有毒代謝產物—乙醛,可使結腸細胞致癌。同時,較高的乙醇消耗會使機體產生具有遺傳毒性和致癌性的活性氧的增加,從而誘導氧化應激反應。

另外,酒精可作為致癌物溶劑,促使致癌物進入口腔、食管、胃腸道等,影響激素代謝或幹擾類視黃醇代謝和DNA修復機制,從而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生風險。

吸煙是結直腸癌發病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且與吸煙的年限和總量有一定的劑量效應關系。吸煙量每增加10支/d可使結直腸癌風險升高7.8%,吸煙量每增加10年包(年包:數值=吸煙量×吸煙年數)則可使結直腸癌風險升高4.4%。

潰瘍性結腸炎等炎性腸病患者隨著病程的延長和病變範圍的擴大,其結直腸癌發生率增高。左半結腸病變患者發生結腸癌的風險是普通人群的3倍,而全結腸炎患者的風險較普通人群增加5~15倍;據估計,10~20年病程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結腸癌發生率為0.5%,其後增加至1%。

結直腸癌是多基因疾病,其發生主要與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相關,散發性結直腸癌和遺傳性結直腸癌的區別,主要是環境和遺傳的作用大小不同,在遺傳性結直腸癌中,遺傳因素的影響力度較大。

家族史是遺傳因素最直接的體現,患癌的危險度同家族史密切相關,而且危險度的大小與家族史中結直腸癌親屬的數量、是否為一級親屬以及發病年齡等因素相關。

缺乏運動、糖尿病、膽囊結石、闌尾炎術後等,也與大腸癌有關。

消化道腫瘤在早期大多沒有典型癥狀,或者只有不典型癥狀,容易被誤診為消化不良、胃腸炎、慢性結腸炎、痔瘡和肛瘺等。

因此,要高度重視結直腸癌早期的「十個警戒訊號」。

1、突然體重減輕。

2、原因不明貧血。

3、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食欲減退。

4、腹部有塊。

5、大便帶血或出現黑色糞便。

6、大便中有膿血或黏液血便。

7、大便習慣改變,次數增多或腹瀉

8、腹瀉與便秘交替進行。

9、大便形狀改變,變細、變扁或帶槽溝。

10、檢查發現有多發性息肉,或乳頭狀腺瘤。

推薦7種措施,減少腸道對毒素的吸收,避免毒素誘變致癌。

1.多食膳食纖維

常食蔬果谷物豆類等,減少肉類攝入,可促進排便,減少腸道富營養化。

2.培養排便習慣

每天1-2次最佳,減少糞便停留腸道時間。

3.保證充足睡眠

保證7小時以上的夜間睡眠,午間能小睡更佳,提高腸道修復功能,也能促進排便。

4.規範飲食時間

每日三餐,維護腸道執行節奏,維護腸道健康。

5.堅持活動身體

加速營養分解,促進小腸吸收,減少大腸富營養化。

6.補充水分不斷

促進膳食纖維發揮最佳效用,增強新陳代謝。

7.避免藥物幹擾

「清腸」「排毒」等保健品對身體有害無益,也不推薦膳食纖維的藥物式補充,應盡可能從自然飲食中獲取所需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