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整地、通風、授粉,平谷早熟蟠桃靜待月底成熟上市

2024-03-20辟謠

3月,春回大地,平谷數萬畝露天大桃,剛剛吐出花骨朵。鄉間的一棟棟大棚裏,排排的桃樹新葉正綠,初長成的「小桃子」悄悄藏在枝頭。

春耕時節,桃農們開始平整土地,為新一年的大桃豐產做著準備。預計4月中旬,平谷桃花海如約綻放,600余棟大棚桃搶鮮上市,讓「邊賞桃花,邊吃大桃」照進現實。

3月14日,陶桂蕓正在大棚裏檢視大桃的長勢。通訊員 馬平川 攝

人勤春早,桃農的春耕從 高培壟 開始

3月中旬,平谷的桃林裏,隨處可見農忙的桃農,有人駕著農機在桃林間穿梭,有人揮動著鐵鍬精細平整土地。

在平谷區峪口鎮興隆莊村的一片桃園裏,51歲的桃農陶桂蕓正和丈夫張寶誌一起,忙著給家裏50畝桃園進行「高培壟」。「這幾年大量施農家肥,土都松了,今年得重新高培壟,讓桃樹的地勢高一些。夏天雨水多的時候,桃樹才能快速排澇,避免積水過多,影響大桃的甜度。」陶桂蕓說,高培壟算是大工程,隔幾年就得「操練」一次,「想要種出好品質大桃,偷懶可不行。」

每年3月初,春耕一開始,平谷的桃農們就開始一年的忙碌,為新一年的大桃豐產耕耘。陶桂蕓和丈夫也不例外,連日來,夫妻倆每天早上6點起床,一頭紮進桃園,在地裏忙活。直到太陽落山,才舍得離開。夫妻倆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桃園裏。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大桃已經成為平谷現代農業的「金字招牌」,甚至帶動了平谷「土特產」產業的發展。陶桂蕓和張寶誌種了30多年的大桃,和所有的「資深桃農」一樣,親見著平谷大桃產業的發展變遷。

「過去我們桃農種什麽品種,消費者就吃什麽品種。現在是市場想要什麽,消費者想吃什麽,我們就種什麽。」陶桂蕓說,倒退到幾十年前,整個平谷大桃市場不過十幾個品種,現在,一個桃農家的桃園裏,就可能種著幾十個品種的大桃。「大桃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去年供不應求的品種,今年可能就過時了。」陶桂蕓說道。

桃花節期間,600余棟大棚桃同步上市

春日的暖陽,照進了大棚,桃樹沐浴著陽光,汲取著土壤裏的營養。3月中旬,露天大桃還在靜待花開的時候,大棚裏的桃樹,已經結出了小小的果實。新京報記者留意到,這些桃樹采用了矮化密植技術,使得整個大棚看起來更加緊湊精致。

「這個大棚裏種的是早熟蟠桃,種了260多棵,大概在3月底4月初就成熟了。」陶桂蕓種過露天大桃,也種過大棚桃。她說,桃的品種不一樣,對於溫度、濕度的喜好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種桃,在大棚種植和在露天種植,管理方式也有著天壤之別。「大棚桃主要是靠調控溫度和濕度。露天桃雖然會受天氣影響,但是坐果率更高。」說起大桃種植,陶桂蕓開啟了話匣子。

陶桂蕓介紹,為了保證桃樹的健康成長,桃農們每天定時為大棚通風,讓溫度始終保持在20到22攝氏度,晚間還要蓋簾保溫。同時,大棚內還擺放著蜂箱、養著蜜蜂為桃花授粉,桃農們也要定期疏花,以確保桃子的質素和產量。

預計4月桃花節時,平台大棚桃將批次成熟。通訊員 馬平川 攝

平谷區峪口、東高村、山東莊、馬坊、金海湖等鄉鎮,600余棟大棚桃,早在春節前就迎來了花期,預計4月份,平谷桃花節的時候,大棚桃將搶鮮上市。屆時,市民可以邊賞桃花,邊品嘗鮮桃。

每年開春,都得進行一場家庭「辯論賽」

陶桂蕓所在的峪口是平谷農業中關村的核心區。這兩年,作為正在崛起的「農業中關村」,平谷的大桃產業閃耀著滿滿科技感。透過推動現代農業高新科技在大桃生產、分揀和銷售環節的整合套用,平谷做強「科技桃」,實作了大桃全產業鏈的最佳化升級。

陶桂蕓坦言,這幾年,平谷大桃聲名遠揚,成了桃農們的「致富果」,但是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對於桃農來說,也更「卷」了。

「想要不被淘汰,就得有敏銳的視角,隨時洞悉市場變化。」每年春耕,陶桂蕓都會和丈夫張寶誌進行一場「辯論賽」。陶桂蕓解釋說,為了適應市場,她和丈夫每年都會精心布局家裏的50畝桃園,還會專門拿出5畝地作為「試驗田」,試種、篩選、培育新品種。新品種裏,有的是平谷區果品辦推薦的品種,有的是夫妻倆從網上相中的品種。

「每年開春,我倆都得因為選種什麽品種,開場‘辯論賽’,誰贏了就聽誰的。」前兩年,陶桂蕓曾在網上看上了一款南方品種的大桃,贏得「辯論賽」後,網購回家,栽種到了桃園。陶桂蕓精心照料著心儀的「試驗品種」,力求將南北方氣候差異對大桃品質的影響降到最低。結果,南桃北種,市場十分叫好。

但並非每次好運都會降臨。陶桂蕓說,她每年選種多個品種,經過統一管理,最終能夠成功「突圍」,大規模種植的占少數,多半會夭折或者被淘汰。

即使種了幾十年的大桃,夫妻倆和所有桃農一樣,從未停止過對新技術的摸索和學習。

種植 聲:

我們家三口兒都是 「新農人」

陶桂蕓十幾歲就跟著父母一起下地種桃,她未曾料到,會把種桃當成一份事業,甚至是全家人的事業。

今年春耕前,陶桂蕓掌握了一門新技術——短影片拍攝和制作。這兩年,平谷開始大力發展電商產業,鎮裏、村裏,一個個電商培訓班、新農人培訓班辦起來了。今年,平谷區還要打造村播學院總部基地,預計2024年桃花節期間正式掛牌成立。

身邊的桃農接續在桃園架起了手機,開始了直播帶貨,陶桂蕓最初不以為然,畢竟家裏的大桃憑實力出圈,從未愁過銷路。但今年1月,陶桂蕓還是找到專業的電商老師,拜師學藝,一門心思研究起短影片。從「老桃農」變成了「新農人」。短短兩個月,她的短影片號最高瀏覽量達到了3.7萬。

陶桂蕓的丈夫張寶誌也是位「資深桃農」,種桃30余年,還曾獲得過平谷「甜桃王」的稱號。在陶桂蕓之前,張寶誌就有自己的短影片號,其中一條影片是他和平谷區峪口鎮興隆莊村社會化服務隊的隊友們幫著桃農剪枝的內容。

2021年春耕時,為了幫助果農做好果樹春季管理,平谷區成立了社會化服務組織,各鄉鎮村的隊員們,在農忙時會幫助果農進行果樹修剪、果實套袋、機械作業和果品產後銷售,丈夫張寶誌也成了其中一員。

夫妻倆在大桃上的用心也感染到了女兒。去年開始,陶桂蕓的大女兒從市區的單位離職,返回平谷,投身農村電商產業。「現在我們家三口兒都算是‘新農人’了。」陶桂蕓笑著說道。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