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共和國74年:武器裝備發展史(二)

2024-07-21軍事

通用直升機對比,美國完勝:

中國「直-20」通用直升機:

美國「V-280」偏轉旋翼機:

通用直升機不僅能夠承擔快速運送並支援步兵作戰的任務,還能夠在抗震救災中大顯身手。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直-20」通用直升機能夠在高原使用,這意味著如果印度人再來挑事,中國就可以快速向藏南地區投放兵力。但就目前來看,中國通用直升機才剛剛起步,相比美國最新的「V-280」還差了一代,哪怕與美國的「UH-60M」(黑鷹直升機改進型)相比,「直—20」也沒有明顯優勢,可靠性與穩定性存在差距。另一方面,中國缺少CH-53K、CH-47SD一類的20噸級重型運輸機,在通用直升機方面中國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追趕。

裝甲車排名,美國略勝:

中國ZBL-09式裝甲車:

美國「斯特賴克」裝甲車:

裝甲車能支援步兵作戰,加快步兵機動性,在反恐領域有很大作用。裝甲車領域美國更勝一籌,美國的「斯特賴克」應該是世界上效能最強的裝甲車,主要體現在斯特賴克裝甲車更好的模組化設計帶來的多功能性,機動性和防護力都很優秀。在兩棲裝甲車方面中國略勝一籌,美國的先進戰車EFV未能投產,而中國的05式兩棲突擊車暫時成為現役效能最佳,在未來收復台灣時,兩棲突擊車可以在搶灘登陸中發揮很大作用。

重型戰鬥機對比,中國占優:

中國殲-20重型戰鬥機:

美國F-22重型戰鬥機:

重型戰鬥機是爭奪制空權的好手,是空軍的主力,優秀的重型戰鬥機能快速為我方奪取制空權。殲20和F22比較起來,各有優劣。由於殲20研發更晚,占據了後發優勢,設計理念先進了一代,航電系統比F22先進很多。比如殲20擁有EODAS和EOTS這類的綜合光電探測系統,可以在雷達不開機的情況下探測敵機,在不暴露自身的情況下完成狙殺。而且F22的數據鏈無法跨機種傳輸,意味這戰場上F22很難像殲20這樣指揮其它型號的飛機作戰(比如指揮無人機),這在越來越強調體系化作戰的今天是個很大劣勢。論氣動布局殲20也比F22更優秀,鴨翼能夠有效提升機動性,DSI進氣道能提升隱身性。但殲20的缺點在於發動機還不成熟,當前殲20配備的WS-10C相比F-22配備的F-119發動機推重比仍顯不足,穩定性也有待提升。

後繼的WS-15還需要一段時間走向成熟。由於發動機的落後,盡管殲20氣動布局優異,但在超音速巡航方面略遜於F22,後者可以達到1.7馬赫的超巡速度,前者則是1.5馬赫,更快的速度不僅可以搶占有利陣型,發射的導彈也能獲得更好的包線。不過殲20有個優點是作戰半徑不低於1500公裏,可以覆蓋整個南海,配合副油箱和加油機可以覆蓋關島,

F22的作戰半徑不到1000公裏,這就限制了其戰略能力。我們知道四代機有四大特征:隱身性、超視距作戰、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在隱身性方面,殲20略遜於F22,正面隱身和雷達隱身能力二者旗鼓相當,但殲20外置發動機使其紅外隱身和側面隱身能力大打折扣。在超視距作戰方面,殲20明顯勝出,其航電系統比F22先進了一代。超音速巡航方面F22勝出,機動性方面殲20更占優勢。如果是一對一單挑,殲20應該比F22更加出色,更先進的雷達使其可以先發制敵,占據更有利的位置發射導彈。

不過四代機在戰場上主要使命並非單挑,而是在電子對抗幹擾、地面/海面防空、預警機支持下的體系化作戰中充當「刺客」,擁有更先進戰場感知能力和數據鏈的殲20無疑更具有優勢。況且由於拆除了生產線,F22的數量定格在了183架,損壞一架少一架,生產線的關閉也導致飛機妥善率會逐步惡化 ,而殲20目前正在開足馬力生產,有望在兩年內超過F22的規模。因此綜合來看,殲20比F22優勢更大一些,

如果日後殲20能換裝WS15向量發動機,那優勢會更大。F22設計理念基於80年代冷戰背景,強調的是正面突防,由於歐洲戰場空間比較狹小,因此也無需很高的航程。80年代互聯網革命尚未興起,因此F22的航電系統設計得較為落後,也缺乏繼續改進空間。在當下的背景,美國的威脅已經從東歐轉向了東亞,因此F22航程短的劣勢被無限放大,駐紮在日韓空軍基地的F22機群很容易在戰爭之處就遭到中國火箭軍的重點攻擊。而且近30年來人類社會在硬件方面進步不多,

但在軟件方面卻突飛猛進,F22雖然硬件很強但軟件落後,其氣動布局也沒辦法安裝諸如EODAS和EOTS這樣的被動感知系統,這也是為什麽近些年來美國拆除F22生產線的同時卻不遺余力升級改造F35的原因,畢竟F35更適合現代體系化戰爭的模式,軟件升級空間也更大。未來來看,如果美國想應對殲-20的競爭,可能得加快六代機的研發了。

中型戰鬥機對比,美國勝:

中國FC-31中型戰鬥機:

美國F-35中型戰鬥機:

中型戰鬥機作為重型戰鬥機補充,價格相對便宜,可以大量生產,既能用於空戰,也能對地面目標實施攻擊。在很大程度上,F35和FC31最開始是部份作為艦載戰鬥機而設計的,都是標準的第四代艦載機。由於存在設計思路經常變更,FC-31到現在都還沒能完全推出成型機,效能也未能達到預想標準。相比之下F-35已經被美國大量出口其他國家,包括日本和南韓。F-35的航電系統比F-22都要先進,戰鬥力不容小覷。為了應對中國周邊數量龐大的F-35陣容,近幾年來中國一方面加快殲-20生產進度,另一方面中國空軍還大量列裝殲-16、殲10C等3.5代戰鬥機作為補充,這些飛機在殲-20的指揮下與F-35也有一戰之力。綜合來看,FC-31的問題不單出在效能方面,也出在定位方面,如果設計給空軍使用,那空軍更願意要殲20,殲16和殲10C可以當做補充(殲16和殲10C屬於三代半飛機,三代機的機身+準四代機的航電系統,雷達探測能力非常強,效能比日韓台印的大多數三代機都要強)。如果設計給海軍使用,那FC-31估計還得繼續大改,目前來看無論效能還是成本,FC-31都沒有明顯優勢。如果未來FC-31艦載版也遲遲搞不出來的話,可能就得轉向外銷了。相比之下F-35不管作為陸基飛機還是艦載機,都能夠發揮四代機應有的作用。

與F-22相比,F-35雖然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和超機動性,隱身性也差了不少,但資訊化程度F-35要更先進些,其也裝載了綜合光電探測系統,可以在雷達不開機的情況下釘選敵機,這在隱形機之間對抗的時候非常有用。由於數據鏈可以通用,在體系化戰鬥中F-35反而更有用武之地,這也是為什麽這些年來美國四代機主力轉向F-35的原因。總得來說F22硬件更強,F35軟件更強。

航空發動機方面,美國完勝

中國渦扇-15航空發動機:

美國F-135航空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是軍工之花,需要材料學、熱力學、動力學等學科同時發力。過去,中國航空發動機發展薄弱,國產戰機的發動機基本都需要進口,一旦外國斷供,中國一架戰鬥機都飛不起來。但是這幾年來,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奮起直追,與西方國家差距越來越小。目前專門為殲-20研發的渦扇-15即將問世,但美國也並未停止前景的腳步,GE的XA-100自適應變迴圈發行機已經完成樣機組裝,會在十年內裝備F-35戰機,使之在更節油的前提下能達到2馬赫數以上的巡航速度。屆時美國的航空發動機又將與中國拉開代差。總體來看,在軟件方面,比如航電系統,中美差距不大;但在硬件方面,比如發動機技術,中美就有明顯代差了,主要還是系材料技術不過關所致,西方在材料技術上已經走了上百年的路,中國僅摸索了幾十年。

戰略轟炸機方面,美國完勝:

中國H-20戰略轟炸機(想象圖):

美國B-2隱形戰略轟炸機:

戰略轟炸機是一國空軍超遠距離打擊能力的體現,不僅可以扔普通炸彈,還可以扔核彈,能遠距離有效摧毀敵國重要目標。通常來說,洲際導彈、核潛艇、戰略轟炸機組成了三位一體的核威懾體系。當攜帶核彈的戰略轟炸機在敵國頭上飛行時,敵國是不敢輕易對你發動戰爭的,俄羅斯就喜歡讓圖—160到北約家門口飛一飛。B-2可執行全球轟炸任務,隱身性很強很難被雷達發現,價格極其昂貴,24億美元一架,是全世界最好的戰略轟炸機,也是美軍的殺手鐧。此外,美國還擁有超音速戰略轟炸機B-1B,以及老驥伏櫪的B-52,

三款戰略轟炸機組成了美國的空集基核威懾能力,且能保證從美國本土起飛24小時內發起對任何地區的轟炸。過去中國的戰略轟炸機主要依靠轟-6,國慶閱兵展示的就是轟-6K和轟-6N,但轟-6最大的問題在於航程較短,且載彈量不能與美俄戰略轟炸機相比,B-1B、B-52載彈量都超過了30噸,而轟-6N也不過15噸。缺乏隱身能力。未來,轟-20(現在代號是H-20)服役後會填補這一空白。不過轟-20航程一直是謎,理論上應該能在8000公裏以上,最大可達14000公裏,如果不考慮返航的話應該能把炸彈扔到世界各個角落。

無人機方面,互有長短:

中國翼龍—2無人機:

美國MQ9無人機:

近幾年來,無人機在軍事領域發揮越來越大作用,比如2020年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戰爭中,阿塞拜疆利用無人機大量殺傷亞美尼亞坦克和士兵,造成一邊倒的屠殺。當對手缺乏制空權和電磁反制能力的時候,無人機對地面目標可以取得壓倒性的優勢。不過無人機有很多種類,有偵查型無人機、攻擊型無人機、隱身性無人機,所執行任務有明顯區別。偵查型無人機的代表是美國的「全球鷹」,飛行高度可達到2萬米,超出很多防空導彈射程。載有合成孔徑雷達、電視攝影機、紅外探測器三種偵察器材,以及防禦性電子對抗裝備和數碼通訊器材。在多用途無人機方面,美國以「MQ9」無人機為代表,這款無人機在2019年成功狙殺了伊朗的二號人物蘇萊曼尼,可謂是殺人無形。

中國對應的型號當屬「翼龍—2」無人機,二者連外型都非常像。論實戰能力「MQ9」要更強一些,不過中國的優勢在於成本更低,可以大量生產。而且對大國之間的戰爭來說,無人機的抗電磁幹擾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效能,否則再多的無人機也是廢鐵。另一方面,在隱身無人機方面,美國的「X47B」隱身無人機已經下馬,中國的「攻—11」則參與了2019年國慶閱兵,未來如果套用得到,「攻-11」可以在預警機和殲20的指揮下對美國航母進行偷襲,成為最強的航母殺手之一。

戰略運輸機方面,美國勝:

中國運-20戰略運輸機:

美國C-17戰略運輸機:

戰略運輸機是一國遠端快速投送能力的體現,在軍事上,戰略運輸機可以將坦克、大炮及各種軍事輜重快速運送到戰場;在民用上,戰略運輸機可以快速執行撤僑任務,在救災領域戰略運輸機更是大顯身手。目前,中國的運-20與美國C-17戰略運輸機無論是運載能力和航程均有一定差距,但運-20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中國遠端投送能力的不足。

預警機方面,中國勝:

中國預警機空警-500:

美國預警機E-3:

預警機是空軍的大腦,承擔空戰指揮的任務,能夠提早發現敵機,並指揮我機作戰,可以說正是靠了預警機美國空軍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才能打得如此順心用手。可喜的是,中國的空警-500,效能已達到世界第一,憑借有源相控陣雷達,中國的空警-500在搜尋和發現能力上強於美國E-3。

空中加油機方面,美國完勝:

運-20U油空中加油機:

美國「KC-46」空中加油機:

對於一款先進戰鬥機來說,僅靠自身燃油,作戰半徑通常較短,像中國的殲-10戰機,如果不掛副油箱(通常選擇保形油箱)的話,作戰半徑可能就800公裏左右,意味著從海南起飛的殲-10飛到南海作戰可能會面臨燃料不足的問題,這將大大縮短其作戰時間。有了空中加油機,問題迎刃而解,理論上可以讓戰機從早上打到晚上。目前中國的「轟-6油」空中加油機服役時間過長,效能與美國「KC-135」差了很多。不過以運-20為藍本改裝的運-20U加油機已經小批次服役,預計其最大供油能力超過65噸,完全可以同時加滿4架殲-16的油箱。

但美國也在發力,以波音767位藍本改造的下一代加油機KC-46即將服役,這世界上第二種使用硬管加油的加油機,在加油效率方面超過運-20U的一倍,加油機和受油機之間的對接也更為方便。並且767是一架效能卓越的大型客機,其滿載航程7300公裏比運-20多出50%左右,最大加油量94噸也比運-20U多了近50%。

大型客機方面,美國完勝:

中國C919:

美國波音747:

大型客機,也就是民間一直期待的大飛機,不僅關系到民用,也和軍用有很大關系。大飛機可以作為預警機的載體,也可以改裝為運輸機、加油機、電子偵察機、電子幹擾機、反潛巡邏機。目前,中國大飛機和歐美有很大差距,中國的單鍊結客機C919還在試飛中,而雙鍊結越洋型客機CR-929設計還未完成。國產大型客機在發動機、機電系統、機體材料和設計水平、供應鏈管理等諸多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空對空導彈方面,中美平手:

中國PL-15空對空導彈:

美國AIM-120D空對空導彈:

空對空導彈相當於戰鬥機的武器,在某種程度上重要性不輸給戰鬥機本身。中國的「PL-15」空對空導彈是最近才研發出來的,采用雙脈沖發動機技術,可以在接近敵機的時候二次加速,在導彈發動機方面領先於美國,雙脈沖發動機技術使得敵方戰機的不可逃逸區範圍大大增加,敵機容易在被導彈釘選至第一脈沖發動機工作時間內使用大過載規避而損失飛機能量,進而無法應對PL-15二次加速。相比之下,美國的AIM-120空對空導彈強在實戰經歷豐富,面對過更多的復雜電磁環境,導彈失的概率更低。對比下來二者各有千秋。

驅逐艦方面,中國勝:

中國海軍「055」驅逐艦(萬噸大驅):

美國海軍「朱姆禾特」級驅逐艦:

驅逐艦承擔反潛、反艦和防空等任務,在海軍交戰的時候提供最直接的火力打擊。優秀的驅逐艦還能探測到並讓敵方的潛艇和飛機有去無回。若單純考慮技術因素,美國的「朱姆禾特」級驅逐艦要更先進一些,包括電力推進系統等,可以算得上是當今地球上技術含量最高的驅逐艦,但「朱姆禾特」級驅逐艦主要的問題在於在於設計思路有誤,過於追求降低雷達投影面積。內收式的艦體結構帶來了更少的垂直發射單元,更差的橫向穩定性。加之綜合電力系統設計相對於美國自身的經驗和供應鏈配套能力顯得過於激進,導致故障太多,穩定性較差,實戰能力堪憂,而且成本極高,一發炮彈80萬美金。因此從實戰的角度來說,「055」才是當今全球最強的驅逐艦,為了與中國競爭,近些年來美國又推出了「伯克3」驅逐艦,但這款驅逐艦無論是設計理念還是綜合能力都不如「055」。

護衛艦方面,美國更花哨,中國更實用,中國勝:

中國「054B」型護衛艦:

美國「瀕海戰鬥艦」:

護衛艦是驅逐艦的補充,成本低,可以大量生產。主要承擔保護我方重要艦船(比如航空母艦)的任務。相比之下,美國的「瀕海戰鬥艦」技能花哨,但是華而不實,而且造價太貴,被美國國會認為是燒錢專案,目前幾乎被軍方拋棄。相比之下,中國的「054B」型護衛艦便宜、功能齊全、效能優異,可以大批次生產,護衛艦方面中國勝。

航母方面,美國完勝:

中國「遼寧號」航母:

美國「尼米茲」級航母:

中國「003」號航母(想象圖):

美國「福特」級航母:

有沒有航空母艦是檢驗一國海軍是否具備遠洋戰鬥能力的體現。在擁有航空母艦之前,中國很難在南海進行大規模戰鬥,但是擁有航空母艦之後,曾經非法侵占中國南海島礁的東南亞國家變得越來越低調了。如果單純對比現役的「遼寧號」航母和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差距非常大,「遼寧號」排水量僅6萬噸,「尼米茲」級10萬噸;前者采用滑躍式起飛,後者采用蒸汽式彈射起飛;’前者是常規(蒸汽)動力航母,後者是核動力航母;在很大程度上,「尼米茲」級航母領先「遼寧號」兩代左右。

但是「遼寧號」只是中國航母史起點,目前國產的「003號」航母即將下水,相比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母,差距有所縮小。據悉,「003號」航母采用蒸汽動力技術,最關鍵的是「003號」航母用的是電磁彈射起飛技術,該技術據稱領先美國同類技術十年。電磁彈射技術采用直流電,消耗少,加速度均勻,可以預期,未來中國艦載機將采用殲-31甚至是殲-20改裝而來的四代艦載機。中國與美國的航母技術大大縮小。當然,差距還是存在的,在核動力技術方面中國是不如美國的,目前國內核動力小型反應堆處於關鍵實驗階段。此外在航母綜合設計方面,特別是與福特級相比,目前的003航母抗沈防護設計並沒有那麽豐富的設計經驗,對機庫與甲板的空間利用率也有比較明顯的差距。

潛艇方面,美國勝,中國快速追趕:

中國「095型」攻擊型核潛艇:

美國「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

中國「096型」戰略核潛艇(想象圖):

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核潛艇分為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型核潛艇,前者用於戰鬥,承擔反艦、反潛等任務,對航空母艦的威脅最大;後者用於核威懾,攜帶核武器的戰略核潛艇可以在本國遭受核打擊的情況下對敵國進行核反擊。

衡量核潛艇效能最關鍵的指標是安靜程度,在過去,中國核潛艇噪音非常大,達到165分貝的水平,美國設在關島的軍事基地可以輕易監聽到中國核潛艇,以至於96年台海危機美國嘲笑中國核潛艇為「海底拖拉機」。但隨著技術進步,中國核潛艇安靜能力大幅提升。在「095」和「096」兩款潛艇中,采用無軸泵噴電磁推進技術,安靜程度大幅提升,噪音降低至95分貝,已接近美國核潛艇水平。「096型」核潛艇的存在,使美國西海岸均成為中國核打擊範圍,中國國家安全能力大幅提升。

兩棲登陸艦方面,美國勝:

中國「075」兩棲登陸艦:

美國「美國級」兩棲登陸艦:

顧名思義,兩棲登陸艦主要用於運載軍力以登陸之用,未來如果台灣問題非武力解決不可,兩棲登陸艦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不僅可以運送士兵,還可以運送坦克、裝甲車、直升機、大炮等。中國的「075」兩棲登陸艦和「美國級」兩棲登陸艦相比,缺少垂直升降的艦載機,這是一大不足。但未來四代艦載機遲早能落地,這方面與美國的差距也會縮小。

艦對艦導彈方面,中國勝:

中國「鷹擊-18(YJ-18)」反艦導彈:

美國「魚叉」反艦導彈:

艦隊艦導彈是裝備軍艦上的導彈,用於打擊敵國軍艦。為了對付可能入侵的航母,中國歷來重視反艦導彈技術,時至今日,中國反艦導彈技術全球領先,可垂直發射,「YJ-18」無論射程、速度、末端速度均優於美國「魚叉」反艦導彈。

潛射導彈,美國勝:

中國「巨浪-2(JL-2)」潛射導彈:

美國「三叉戟2」潛射導彈:

潛射導彈一般掛載於核潛艇上,必要的時候可攜帶核彈頭對敵國目標進行核反擊,中國歷來重視核反擊能力,因此潛射導彈得到大力發展,就目前的參數來看,中美潛射導彈效能還有較大差距,三叉戟2在長13.58米、直徑2.1米的較小體積下,擁有發射重量超過59噸,彈頭重2.8噸的出色指標,使得它的載具俄亥俄級核潛艇保持了較為緊湊的身材。而巨浪2準確數據不詳細,據推測長度超過14米、直徑約2.2米。雖然具備對等威脅,但是較大的體積增加了核潛艇載具設計難度,094型核潛艇不太流線的「大龜背」就是在超大型鈦合金鍛件技術不足的情況下,潛艇設計向導彈的妥協。或許不久的將來,更大096型潛艇和效能更優異的巨浪3導彈會相輔相成,全面趕超美國。

近防炮方面,中國略勝:

中國「1130」近防炮:

美國「密集陣」近防炮:

近防炮是軍艦最後一道防線,相當於守門員的作用。負責攔截敵方來襲的導彈,所以要求就是反應速度快、射擊密度高、攔截範圍廣。中國的「1130」近防炮,一次能夠釘選40多個目標,最大火力為每分鐘10000發子彈, 遠超美國的每分鐘4500發。火力極其密集,讓敵方導彈沒有可乘之機。

防空導彈方面,美國略勝:

中國「紅旗-9(HQ-9)」防空導彈:

美國「愛國者-3」防空導彈:

防空導彈乃至整個防空系統對一個國家國防安全至關重要,其不僅可以攔截飛機,更可以攔截來襲的導彈,包括核彈。我軍目前使用的防空導彈主要是「紅旗」系列,「紅旗—9」具備主動雷達制導功能;相比之下,美國主要使用「愛國者」防空系統,後者實戰經歷較為豐富。南韓安裝的「薩德」系統也是防空系統的一部份,其更側重攔截大氣層外的來襲導彈。「薩德」入韓在很大程度上將使中國華北和東北地區的軍事資訊暴露在美國眼底,因此才要堅決反對。在防空系統方面,美國「薩德」與俄羅斯「S-400」互有優劣,中國則處於追趕階段。

導航衛星系統,美國勝,中國奮起直追: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美國「GPS」衛星導航系統:

衛星導航系統很大程度上決定導彈能不能打得準,無論民用領域還是軍用領域都至關重要。就目前而言,GPS衛星導航系統執行時間較長,成熟度高,中國北鬥導航系統和GPS尚有差距,特別是GPS的原子鐘精度更高一些。但目前中國正大力發展北鬥導航系統,在一些技術領域已經實作彎道超車,在中國乃至東亞區域北鬥的定位能力已經不比GPS差。

火箭方面,美國完勝:

中國「長征-5號」重型火箭:

美國民營公司SpaceX 「重型獵鷹」大型火箭:

火箭可以把衛星甚至是太空穿梭機運送到太空,對宇宙探測和開放有很大作用。在戰略導彈方面,火箭技術也有很大貢獻,因為其在發射過程中會突破大氣層,要運用到很多火箭原理。然而,要把衛星送到太空,火箭要突破第一宇宙速度才行,從動量守恒定律來看,火箭自身的重量和運載能力就受到限制,需要多級結構才行。

評判火箭效能比較直觀的標準就是看其運載能力,中國的「長征-5號」重型火箭運載能力為25噸,采用液氧發動機;美國馬斯克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火箭運載能力則可達到64噸,也是采用液氧發動機。根據齊奧爾科夫斯基方程式式,火箭最終速度=發動機噴射速度×ln(火箭總質素/火箭幹質素),未來在火箭結構和質素不變的情況下,發動機效能決定火箭運力。要想提高火箭運力,還是得從提高發動機效能入手,未來中國可能會換裝更先進的氫氧發動機。

激光武器方面,中國略勝:

激光武器最有優勢的地方是可以反衛星,一旦未來爆發全面戰爭,激光武器可以將敵國衛星系統打掉,使敵國偵查和指揮能力癱瘓。中國激光武器起步早,技術領先全球,反衛星能力很強。與激光武器類似的電磁軌域炮(一種以勞侖茲力為推動,速度極快、威力極大、射程極遠的大炮)方面,中美各有千秋。

電磁對抗和電子對抗方面,互有優劣:

在資訊化戰爭的今天,電磁對抗能力越來越重要。美國在科索沃戰爭期間多次使用電磁脈沖炸彈,使南斯拉夫電力部門癱瘓,整個國家資訊系統失靈。因此,這二十多年來中國一直在發展電磁對抗能力,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由於中國電腦和電子產業蓬勃發展,電子對抗能力也有明顯提升。如果未來需要武力解放台灣,那電磁脈沖炸彈是不二選擇,它可以在兵不血刃的情況下使台灣喪失戰鬥力。除了電磁對抗還有電子對抗,包括雷達戰等,是資訊戰爭體現,海灣戰爭中美軍透過電子戰使伊拉克雷達系統完全癱瘓,防空系統徹底失去作用。96年台海危機中,美軍的電磁幹擾使中國戰鬥機雷達發揮不了作用,顯示器花屏。這幾十年來來中國也在大力發展電子對抗能力,國慶閱兵的資訊作戰方隊即是體現。

資訊戰方面,美國勝:

隨著電腦技術的普及,資訊戰越來越重要,是資訊化戰爭關鍵一環。中國趕上了互聯網時代的浪潮,中國黑客的實力在世界上有目共睹。美國是互聯網的領頭羊,美國的資訊戰能力也很強,而且其特別重視網絡軍的建設。但是中國人口基數大,潛在的黑客數量更多。不過總體來看,美國作為互聯網發明者,擁有龐大的底層技術,資訊戰水平應該是世界最高的。

巡航導彈方面,各有千秋:

中國「長劍-100」巡航導彈:

美國「戰斧」巡航導彈:

巡航導彈具有體積小、射程遠、穩定性高等特點,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多次歷下「大功」,能精準摧毀敵方重要目標。中國最新的「長劍-100」和美國的新型巡航導彈比顯示出二者截然不同的設計思路。中國巡航導彈的思路強調高速突防,長劍-100又名東風-100,可見巡航/彈道、戰術武器/戰略武器的概念在中國逐漸模糊化,透過2018-2021多輪試射或者說空間試驗表明中國會以軌域轟炸器、乘波體滑翔彈兩種技術設計發展我們的巡航導彈,使我們的巡航導彈射程也能趕超美國。而美國從BGM-109「戰斧「到AGM-129再到AGM-158更註重巡航導彈的隱身效能以及發射載具的安全性。目前兩國的巡航導彈各有千秋,但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巡航導彈的作戰能力會大幅超越美國。

超高音速彈道導彈方面,中國完勝:

中國「東風-17(DF-17)」超高音速彈道導彈:

美國「X-51A」超高音速彈道導彈(想象圖):

超高音速彈道導彈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戰術導彈,可以以極快的速度打擊對手重要目標(比如航母),由於速度太快,敵國雷達甚至還沒有探測到就已經遭受了打擊。「東風-17」超高音速彈道導彈,射程1800-2500公裏,巡航速度為10倍音速,末端突防速度最快20倍音速,采用錢學森40年代提出的打水漂技術(錢學森彈道),可以進行滑翔變軌飛行。20倍音速,實在是太快了,當今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防得住這麽快的導彈。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發出超高音速彈道導彈的國家,至於美國,迄今沒見其在這方面有所突破,很多年前美國提出的「X-51A」至今仍在實驗中。

1996年台海危機的時候,中國哪怕拼光所有的海軍和空軍,可能都打不沈美國一艘航母。如今,有了「東風-17」,西太平洋地區的任意美國航母將成為活靶子,空軍飛行員終於不用再寫遺書了,實在讓人欣慰。

戰略洲際導彈方面,中國勝:

鎮國神器:中國「東風-41(DF-41)戰略洲際導彈」:

美國「民兵-3」戰略洲際導彈:

戰略洲際導彈,一般用於攜帶核彈頭對敵國進行戰略核反擊,是一個國家核實力的充分體現。「東風-41」采用三級固體火箭推進,可以依靠車載機動並實作無依托發射,射程14000公裏,飛行速度可達25馬赫(25倍音速),可攜帶多級核彈頭,分離式打擊。也就是說,「東風-41」可在20多分鐘打到紐約,並把紐約夷為平地。之所以說它是鎮國神器,是因為「東風-41」的存在徹底打消了美國發動對華全面戰爭的想法。

美國的「民兵-3」戰略洲際導彈是冷戰產物,效能比中國的「東風-41」落後一代。另一方面,「民兵-3」目前僅能以固定發射井方式部署,由於發射井都是固定的,部署基地早已被公開,如若真到了啟用該型導彈進行打擊及反擊的時候,「民兵-3」型彈道導彈發射井肯定會被對方的洲際導彈優先照顧,作為重點物件進行首輪打擊。美國的核反擊能力更多只能依賴海基三叉戟-2導彈。

總結來看,當前中國相比美國,在陸軍和火箭軍方面處於略為領先的地位,在海軍和空軍則與美國有較大差距。但在整個地球上,中國軍力當之無愧為世界第二。裝了三十多年的孫子,終於有了揚眉吐氣的一天。

現代化的國防買不來:

相比經濟上的成就,新中國軍事上的成就更加波瀾壯闊,特別是近二十年,幾乎是跨域式發展,為什麽中國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

首先,很重要的原因是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軍費提高,盡管中國軍費只占GDP很小的比例,但因為龐大的經濟體量,這個數碼仍然可觀。另一方面中國物價比已開發國家低,軍費購買力更強,而且很大一部份軍費都可以拿來搞研發。可以做一個對比,雖然美國的軍費比中國高很多,但考慮到物價、使用效率等因素(美軍采購成本是中國兩三倍,甚至出現一個杯子就要花上千美元的現象),美國的軍費轉換為實際研發和采購的比例並不高,美國軍費很大一部份都被用於人員支出和武器維護。

但更重要的一點,在於中國一直堅信一個道理:「現代化的國防買不來」,一個大國,只有走獨立研發的武器發展道路,才能保證自己的國防安全。因此中國的武器裝備,盡管有一部份是從國外引進,但也堅持「引進-仿制-學習-創新」的發展道路,典型的比如從俄羅斯進口的蘇-27戰鬥機,中國在學習消化生產技術之後,開發出了自己的殲-11。在逆向拆解能力方面,中國屬全球一流,只要有樣品,大多數情況下中國都能透過拆解並重新組裝的過程把研制方法學習過來。

很明顯的對比就是印度,印度這個國家在外交上左右逢源,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美國還是歐洲,都大量賣武器給印度,在70-80年代期間,印度的軍事裝備比中國先進很多,印度的軍事工業在那一時期也有一定實力。但40多年過去了,印度的國防工業卻被中國甩在身後,武器基本還是需要進口,每年需要花費大量外匯。由於武器裝備都是從別的國家購買,經常出故障。

印度一直有統一南亞,稱霸印度洋的野心:

但是自主研發能力薄弱導致其軍事裝備經常出故障,影響其稱霸野心:

古人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國之所以走上軍事裝備自主研發的道路,原因之一在於90年代以來歐美采取禁止對華軍售的政策,而印度在武器采購上一直順風順水,想買什麽就能買什麽。但結果就是,被迫獨立研發武器的中國最終成了世界軍事科研強國,印度呢,四十多年了印度的國產戰機LCA(相當於殲-10)依然無法滿足戰鬥需要,除了造價高、容易出故障之外毫無特點。以此來看,辛虧當初歐美禁止對華軍售,這才把中國徹底逼上獨立自主的道路,也才有了今天的軍事成就。

以現在的趨勢來看,中國在經濟、科技、軍事領域對美國都在奮起直追。預計十年後,在軍事領域,中國和美國的差距會進一步縮小,甚至追平,屆時西太平洋地區中國的國防安全將能得到充分保障。

尾聲:

清朝末年的時候,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極其悲慘,被帝國主義國家各種蹂躪,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北京條約】、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當時世界上幾乎所有強國,都把中國欺辱了一遍,大片土地被割讓,大把銀子被賠出,大量人口飽受戰火。

民國時期,中國的地位仍然沒有得到改善,列強可以隨意炮擊中國領土,外蒙古被強行獨立出去,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大片國土淪陷,幾乎沒有哪一天不在打仗,國家有亡國風險。

根本原因,在於那個時期,中國沒有強大的國防。盡管擁有很高的GDP,但由於缺乏強大國防,只能任人宰割。清朝的洋務運動和民國的黃金十年所積攢下來的財富,只會讓它國眼紅,經濟上的成就只能被掠奪而去。宋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由於經濟繁榮但是卻缺乏強大武力,最後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鄰國侵略,最後以亡國而告終。

因此,一個國家要想發展,要想強大,只能先學會生存,沒有生存,何談發展。很多人質疑為什麽中國不能在五六十年代搞改革開放,全力發展經濟,那是因為其沒有看到五六十年代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都不允許出現一個新的世界大國,那個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全力發展核武器,沒有兩彈一星,改革開放後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早就淪為砧板上的魚肉,是核彈,給中國帶來了和平崛起的機會。

八九十年代國家韜光養晦的國策,實屬無奈,那個時候軍力弱小,面對美國甚至是東南亞小國的挑釁,只能忍辱負重,哪怕中國漁民多次在南海被非法扣押和槍殺,也只能忍耐。

中國不圖謀霸權主義,但是須知道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沒有強大國防,中國只能等待伊拉克一樣的命運,享受多年和平的國民,也應該意識到,戰爭才是人類歷史的主旋律,能生活在和平的環境裏,需要怎樣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