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以芝為姓 瑞草如意性自芳

2024-08-06辟謠

百家姓,芝。

芝,本義指植物芝,常以青、赤、黃、白、黑、紫「六芝」標名;芝,也指靈芝。靈芝與「六芝」中的赤芝和紫芝較為相似。因其靈秀、神奇、通透,靈芝還常泛指所有的芝。

芝,一般7月生,春青夏紫,秋白冬黑,古往今來,備受人們崇敬和喜愛,被人們視為祥瑞之草、仙草。「芝顏」「芝宇」,讓人一見傾心;「蘭芝常生」「紫芝眉宇」,令人由衷敬佩;還有「芝蘭玉樹」「芝蘭之室」,攜著美好,從遠古走到今朝。

以芝為姓,以天生內建的高貴感、聖潔感,還原了世間原本的模樣。

紫芝眉宇

「芳室芝蘭茂,春蹊桃李開。」芝,太配得上瑞草、仙草這些美好的稱呼了。

在中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芝被深情描述:「山川雲雨,四時五行,陰陽晝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神農本草經】將芝列為上品,「上品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

芝,本身就是熠熠生輝的,青、赤、黃、白、黑、紫「六芝」,展示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哲學核心陰陽五行的基礎理論,在「五色」「五味」的相配中,除了都具備安神、補氣、強誌的作用之外,還各有特色:青芝又名龍芝,味酸,能補肝氣、安精魂;赤芝又名丹芝,味苦,能益心氣、增智慧;黃芝又名金芝,味甘,能益脾氣、感和樂;白芝又名玉芝,味辛,能益肺氣、增勇氣;黑芝又名玄芝,味鹹,能益腎氣、通九竅;紫芝又名木芝,味甘,能益精氣、堅筋骨、養顏。

在古人看來,有關芝的一切,都無比神聖、高潔。先看采芝,就好似朝聖一般,肅穆且莊嚴。芝,不是什麽時間都可以采、也不是什麽人都可以采到的。東晉時期醫藥學家、道教學者、煉丹家葛洪在【抱樸子】中說,入山采芝時間「必以三月、九月」,入山要「帶靈寶符,牽白犬,抱白雞,包白鹽一鬥,及開山符檄,著大石上。執吳唐草一把入山,山廷喜,必得見芝」。入山的步法也講規矩,必須是「禹步」,即大禹所創「步罡踏鬥」之步。采芝的人必須是心誠而久齋者。行穢德薄的人,縱然一絲不茍地按上面的要求入山,也只會空手而歸。

再看食芝,也同樣講究。沐浴更衣,洗凈雙手,方可執芝。將芝用泉水清洗,置於瓦盆中,加適量泉水,以柴火慢慢煎煮。煮熟後,先細嗅芝之清香,再緩緩吮吸芝之汁液。然後,順著芝的紋路,將芝撕成小絲,執小絲小口小口地品嘗。品嘗完畢,靜坐一時,回味那芝給身心帶來的美妙感覺,「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明代書畫家、詩人陳洪綬就是賞芝、品芝、烹芝、食芝的高手,他畫有【餐芝圖】,格調高古,別致有趣。食芝,就是一件難得高雅的事情啊。「靈芝無種亦無根,解飲能餐自返魂。但得煙霞供歲月,任他鳥兔走乾坤。」

以芝為姓,更是一件令人感到榮幸的事。姓了芝,就自然得了芝的靈性,一生都有了福氣。如今,芝姓人多分布於甘肅、陜西境內,以甘肅永昌、景泰人數為多。關於芝姓的歷史淵源已不可考。據傳遠古時期,有一位部落首領,相貌英俊,品行優良,文武雙全。他與芝格外投緣,每次采芝,都能夠順利采到。對於采到的芝,他從不獨食,而是精心烹煮之後,分給大家一起享用,還與大家分享采芝、煮芝的方法和經驗。他受到全部落人的喜愛,人們尊他為「芝王」。

芝姓,就這樣一代一代流傳。包含「芝」的詞語,也多指美好的事物。例如唐代產生的稱頌人品德行高潔的成語「紫芝眉宇」,就特別美好,既有文藝範的唯美氣息,又含現實感的踏實模樣,令芝更有光彩。

「紫芝眉宇」出自【新唐書·卓行傳·元德秀】。元德秀,字紫芝,是唐朝時的河南人,為人寬厚善良,性格耿介,講信義,少浮華。為官時清廉大度,歸隱後澄淡高逸。宰相房琯每次看見元德秀,都感嘆說:「見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盡。」

芝與芝姓,高貴祥和,與生俱來。

芝蘭玉樹

與芝最相匹配的,要數玉了。玉很早就與芝相聯。玉和芝都是上品。玉是被中國歷代醫家陸續匯集而成的醫藥學著作【名醫別錄】列為上品的。玉能滋養五臟,還和芝一樣,有安神益氣、柔筋強骨、養顏之功效。玉和芝都美而有德。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說:「玉乃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也;鰓角 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也;其聲舒揚遠聞,智也;不撓而折,勇也;銳廉而不技,潔也。」「六芝」也兼具五德,因多了一芝,故謂六德:青芝仁恕,赤芝智慧,黃芝忠信,白芝勇悍,黑芝聰察,紫芝堅韌。

「芝蘭玉樹」這個成語,就是芝與玉的強強聯合,表達了人們對芝與玉的無限熱愛。蘭和芝一樣,也為香草。芝和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常被喻為君子美德。漢代哲學家焦贛在【易林】中稱「南山芝蘭,君子所有」。玉樹是景天科青鎖龍屬多漿肉質亞灌木,樹冠挺拔秀麗,枝幹蒼勁古樸,葉片肥厚,葉形奇特,光潔宛如碧玉,夏秋季節開出白色或淡粉色的花,清雅別致,頗具風韻。玉樹也指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仙樹、美樹、珍寶之樹,一直備受人們崇敬和喜愛。芝蘭玉樹,用來比作優秀子弟,也用來稱頌他人子孫昌盛。

南朝宋時期文學家劉義慶在【世說新語·言語】中載:「謝太傅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謝太傅是東晉政治家謝安,車騎即車騎將軍謝玄,是謝安的侄兒。謝安曾問子侄們:「我們家的子侄並不需要出來參與政事,為什麽還要每個人都有才能呢?」一時誰也沒有回答上來,只有謝玄答道:「這就好比芝蘭玉樹,總想使他們生長在自家的階前庭院中啊。」這就是「芝蘭玉樹」典故的由來。

芝姓者,也在深愛靈芝的基礎之上,兼愛著玉。芝蘭也成為芝姓者愛取的名字,代表人物是南北朝時期大將芝蘭。芝蘭勇猛善戰,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行軍打仗之時,他必配美玉。玉保平安,在他那兒,得到最佳體現。

芝蘭還喜歡「如意」。「如意」是芝與玉最巧妙的搭配,是中國傳統的工藝品。君不見那「如意」,外形和芝相似,由芝形紋或雲朵形紋做成頭部,再銜接一根長柄而來,一般由玉或金制成,以玉做「如意」者居多,故「如意」常被稱為「玉如意」。「如意」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變而來。笏是大臣上朝時拿著的手板,可以記事,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搔杖是用以搔癢的工具,早在戰國之前就出現了。那最早的「如意」,柄端常做成「手指」形或「心」形,來搔撓手顧不到的身體上的癢處,「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人之心意」,因而得名「如意」。

「如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非常走紅,除了用來搔癢,還被用來指揮和決策大事,其威勢有些近似權杖。芝蘭也對「如意」愛不釋手,曾在一揚戰事中,手執「如意」,讓「如意」變成指揮棒,用「如意」指揮千軍萬馬,取得了勝利。

芝,就是如此「如意」。

芝亭雕玉

到了明代和清代,「如意」被更加廣泛地套用。其長度變短,柄端的「手指」形和「心」形全變為芝形、雲朵形,呈流線型、柄微曲的主體造型,越發像芝。其中的制作高手,就有清代乾隆年間的宮廷玉雕家芝亭。

因為低調內斂,芝亭當時的名氣並不顯現,他從不在意。可好酒不怕巷子深,後來,芝亭,還是出名了。而令他出名的,卻是早他近兩百年的明代玉雕家、珠寶工藝名匠陸子岡。

陸子岡(約公元1522年-1592年)是子岡珠寶工坊創始人,原籍太倉州,後遷居蘇州開辦琢玉作坊。他憑借自身對書畫藝術的修為,開啟了「詩書畫印」入玉的設計和「平面減地」技法,以清新的風格,得到顯貴、富豪的欣賞,在當時「官匠戶」制度下,贏得了自創品牌、落款留名的權利。他獨創的「子岡牌」將印章、繪畫、書法、雕刻等完美融合,其琢玉嵌寶技藝高超絕倫,堪稱古代玉雕工藝之大成,成為玉行長興不衰的經典。

陸子岡晚年出家為僧,其玉雕技藝被弟子傳承下來。蘇州玉工將陸子岡奉為本業師祖,頂禮膜拜,「子岡牌」則演變成一個品牌。到了清代乾隆中期,玉器手工藝進入了全盛時期,雖然陸子岡親工之玉早已絕跡,但是,「子岡牌」仍然牛氣沖天。仿制的子岡玉也迎來高峰期,銷路日廣。

芝亭逢此盛世,所作之器深受乾隆喜愛。被召入宮制玉後,面對琳瑯滿目的精美玉料,芝亭如魚得水,以高超的制玉工藝創作出系列精品。他對「子岡牌」的仿制,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清宮舊藏和市面上許多「子岡牌」都是出自芝亭之手。「子岡牌」「芝亭牌」,成就了一段延續數百年的玉雕奇緣。

這段奇緣締結,當然離不開乾隆。乾隆愛芝、愛玉,對芝、玉的熱愛可以用癡迷來形容。清代【弘歷采芝圖】就巧妙地展示了這種意境。畫中,一位青年男子身穿漢族衣服,面目清秀,神態安詳而儒雅;一手持著玉如意,一手撫摸著梅花鹿之背。他身旁的少年,提籃荷鋤,籃子中裝有芝等仙草。二人長相相似,與乾隆登基時的「朝服像」非常接近。根據題款推斷,這是愛新覺羅·弘歷青年和少年時的畫像。他自喻為「瀟灑清都客」「逍遙為愛雲煙碧。筠籃滿貯仙巖芝,芒鞋不踏塵寰跡」。在這樣的環境下,芝亭可以心無旁騖地盡情發揮對玉石的想象,並雕琢出稱心滿意的作品。如今,無論是子岡款還是芝亭款,都成為古玉收藏中難得一見的傳世珍品。

芝蘭之室,從古至今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境地啊。而人的一生中,能夠得到或者進入芝蘭之室,是多麽幸運。芝蘭之室,宛若一盞明燈,照耀著人之旅途。

只是,和芝一樣,芝蘭之室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責編:沈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