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普通人的自然|食生者:植物性飲食之下的個人與自然

2024-08-18辟謠

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中,素食者並不鮮見。蛋奶素、純素不含五辛、彈性素食等,各種素食友好餐廳遍地開花。作為其中一支,「食生者」非常小眾。

食生(Raw Vegan)是一種純素飲食方式,主張以不超過46℃的處理純植物性飲食的方式, 保留食物中的活性酶和食物營養的完整性 。食生者認為,這些充滿活性酶的食物,具有高度的生命能量,能夠提供身體需要的所有營養, 也是 與自然其他物種和諧共存的體現

第一家純素生食餐廳

芳芳(劉惠芳)是踐行了十多年的食生者。八年前,她開始全身心推廣生食,成為國內生食文化發展的拓荒者和見證者。兩年前,她在大理開出國內第一家純素生食料理餐廳,每周線上下分享生食烹飪知識。

芳芳在大理的餐廳。圖片如無特殊標註,均來自被采訪者

這兩三年,她感受到明顯變化:相比以往人們普遍恐懼抗拒,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抱著開放的心來學習。這家餐廳的裝潢不像常規的餐廳,沒有竈具鍋具,台面上擺滿各種漂亮的食器。因為不需煎炒烹炸,靠攪拌機和風幹機就可以完成絕大多數食物的料理。

生食餐廳也有獨特的原則和堅持:雙手接觸食材傳遞愛的能量/選單隨食材變動而更換/不執著追求固定口味,更重視能量的流動、食材的生機及其帶來的驚喜/所有食材及配料皆優先為有機。

生機勃勃的線下課程

這幾年很多人抱著各式原因嘗試生食料理。其中包括芳芳的個人魅力——一個奔向6字頭的女人,眼神明亮,動作輕快,精力旺盛,頭腦清晰,身體輕盈,渾身散發著能量感。

前不久,中國綠發會華茻會釋出了中國第一個Vegan市場研究和生活方式報告,詳細披露了中國素食餐飲行業現狀。素食人群不過3%,一家素食餐廳裏的小眾餐廳,面臨的困境顯而易見。更何況,生食文化還在挑戰源遠流長的喝熱水、忌生冷的飲食習慣。

這家餐廳的所有蔬果均為大理當地新鮮食材。她有固定的有機食材供應商,部份來自餐廳不遠處的良道有機農場。大理匯聚了很多心懷農業理想的人,許多人來遵循有機原則種植農作物,自然走到一起,互相支持合作。

她也有自己的神秘渠道。比如,會特地向一位快團團的團長訂購一種半野生的香蕉。半野生的,意味著基本沒有汙染,有著「特別驚人的美味」。 這樣的資訊也意味著後面更多誌同道合的夥伴。

202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釋出的旗艦報告。圖片來自網路

有意識的飲食

前不久,一則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訊息顯示:「如今我們的食品供應系統正處於關鍵轉型期——以迅猛的速度向更永續、更具彈性、更公平、更滋養的農食系統過渡,需要由公共和私營利益相關者在地方、國家、區域和全球層面,共同采取行動, 覆蓋農業、貿易、政策、健康、環境、性別規範、教育、交通和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 。」

無論政府還是民間,關註永續飲食和農業生態學的動向越發湧現。芳芳的餐廳算是其中小小的縮影。

這個五一假期,餐廳沒有開張。當地剛舉辦了盛大的市集活動,加上成千上萬旅行的人潮,交通狀況十分堪憂。這個季節,大理時常下雨,無論外出購買食材還是客人要進店吃飯,都變成突破萬難才能達成的冒險,芳芳索性不開門,專註在外賣接龍和線上課程。

生食推廣勢必要應對各種挫折感。但她的心態和認知已經建立好:作為小小的個體,盡自己的力,不斷繼續做自己的事就好。

有人抱著好奇心態,想嘗試生食知識,但後續發展有時遠超預期。有人吃到食物如此飽滿鮮活而露出久違的笑容,有人從40%生食者逐漸變為60%、80%,有人也成為100%生食推動者。

芳芳在進行生食擺盤

從「在廚房是浪費生命」到「每天都在做菜」

芳芳的一天從4點多開始,起床後一兩個小時的瑜伽冥想,早餐一般是各種水果、生堅果等;然後開始忙碌,餓了就吃,不需遵照幾點吃飯的原則,午餐、晚餐可以沒有特別變化,有時在農場或山上采摘過程中就完成一餐,蔬果昔、風幹的各類小餅乾、生植物奶等交替食用,用最新鮮的食材低溫烹飪,好吃又好飽。生食有很多營養搭配、色香味的審美創造,芳芳至今開發出超過1200道生食食譜。

她不是天生對食物有感覺的人,也從沒想過自己會圍著廚房打轉。

即使爸爸很會燒菜,但小時候她認為「吃飯只是生存必需」。21歲時,她成了一名素食者。那時她就讀哲學系,研讀各種中西方哲學, 對佛學經典和生命課題的深入,讓她意識到食物選擇的重要性,很快做出了決定。

與好吃的甜菜葉合影

現在看起來,她屬於「現代素食者」人群。這個詞匯在前述第一個中國vegan市場研究報告裏出現。報告將國內的素食人群進行了完整梳理:傳統素食者、現代素食者、健康素食者、顏值素食者、美食素食者。

其中, 一類「現代素食者」格外突出,他們大多有海外學習和生活的背景,具備全球化視野,很容易一開始就從生命平等的立場看待飲食。除了健康、口味等,他們對食物的追求,會更加註重對環保、生命關懷等方面的影響。

比如,相比其他種類的素食者的各種層面考量,對現代素食者來說,其原因往往直白而簡單。很多年輕人從紀錄片裏看到畜牧業現狀,知道肉是怎麽來的,就決定成為素食者。越來越嚴重的氣候危機,讓更多年輕人開始探索和學習關於永續生活的知識,現代素食者的湧現速度越來越快。

素食10年後,在紐約追求藝術生涯的芳芳,讀到一本叫【RAW】的書,開啟是一本食譜。她照著學做,即刻體驗到身體和精神的震撼:生食是如此好吃!兩三個月後,她從素食者進入到生食者,完成了百分百生食的過渡。

【RAW】,作者是 Juliano 。圖片來自網路

這源於她嘗試生食後的體會。多年的鼻炎自行消失,皮膚變得無比細膩,看起來超級年輕,每天非常開心。「走在路上被光包圍,像神仙一樣。」自此,她知曉這是要走向的生命狀態。

人生劇本還在繼續,在藝術領域打轉多年,芳芳進入婚姻家庭,成為母親後,想給女兒一個更好的環境,全家從北京誤打誤撞來到了大理。

12年前,大理沒有當下的各種便利條件。因為對家庭妥協,她沒有繼續百分百生食,但 大理豐富的植物物產和自然環境 依然滋養著她。婚姻結束後,生命自動進入下一個階段,她沒有了牽絆和顧慮,活出她的生食人生。

生命是來自自然的盛宴

最讓芳芳驕傲的,不是個人廚藝的呈現,而是學員由此獲得的 超越與新生 。這展現了純素生食最核心的部份——食物與生命和自然的關系。

就像她和女兒的相處。43歲才生下女兒,她從沒擔心過什麽,多年的植物飲食經驗讓她有足夠的自信和松弛感,孩子出生後,身體恢復很快;不到14歲的女兒如今個頭170cm,個性平胡快樂,運動細胞突出,平衡力超強。兩個人都愛動物,家裏一貓一狗,什麽都可以聊。到了青春期,女兒個性明顯增強,兩個人有時會拌嘴鬧鬧小別扭,但很快又能拋到腦後恢復正常相處。

作為母親,她奉行的教育原則是:點到為止,絕不說教,提供支持,信任生命。女兒一直把她當作傾訴物件,分享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無需有所隱藏躲避或壓抑,這也成為芳芳很大的安慰和成就感來源。

至於未來, 她相信女兒會自然找到她自己的方向和人生道路 。她只希望她能夠成為「很完整的人,能夠擁有一些好的品質,能夠去快樂」。

回頭看看,芳芳的人生軌跡沒有主動設計,但又因飲食方式而一路改變,從台北到紐約,從北京到大理,兜兜轉轉成為走在生命飲食前沿的探索者,她將自己對哲學、營養學等認知融合其中,讓轉變生命的飲食走進更多家庭。這一看似宏大的願景,成為她生活和事業的日常,一步一步走。

對她而言, 生而為人,與大自然其他物種和諧共生,是最簡單、最豐盛的生活。這也是她認為的最樸素、最切實可行的自然保育行動。

(作者強婷系獨立撰稿人,資深茶人,自然主義生活美學倡導者。感謝王婷為內容、圖片提供修改意見。王婷系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後, 從事濕地景觀與環境人類學研究)

個人能為環境做什麽?普通人如何在自然中自處?

「普通人的自然」(A New Normal for Nature)專欄記錄普通人與自然相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