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關於腸息肉的那些事

2024-08-18辟謠

前言:

55歲的王阿姨6年前曾在外院做過胃腸鏡檢查,當時結腸鏡下發現了2顆息肉,隨即進行內鏡下息肉治療,術後病理提示為增生性息肉。期間王阿姨自覺並無特殊不適,便未再復查。

近期王阿姨參與了社群組織的大腸癌體檢篩查,結果提示糞便隱血陽性,在社群醫生的建議下,王阿姨遂來到我院預約並復查了胃腸鏡。事實也證明,本次復查十分有必要。在這次的檢查中,王阿姨的結腸鏡檢查發現了4枚結直腸息肉,內鏡下切除後的術後病理提示管狀腺瘤伴低階別上皮內瘤變。

隨後,帶著一些疑問,王阿姨來到了上海市同仁醫院的內鏡專科門診就診。

Q

為何腸息肉總是反反復復,「春風吹又生」?

A

事實上,腸息肉的復發困擾著許許多多像王阿姨這樣的患者。約50%的結直腸息肉患者會在治療後的3-5年再次復發,成因之復雜,目前臨床上並沒有明確其具體機理。

腸息肉的切除就如同草地除草一般,盡管這次將草除掉了,但土壤大環境(即腸道環境)並沒有改變,所以仍是「易長息肉體質」。

根據既往經驗及臨床研究,以下可能是息肉易復發的高危人群:

(1)有結直腸癌家族史者

(2)長期吸煙、飲酒者

(3)患有代謝症候群(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等)者

(4)高熱量飲食者

(5)多發性息肉患者

此外,亦有研究表明,在復發患者中,絨毛狀腺瘤的復發較管狀腺瘤的復發率高。

Q

有腸息肉病史時,到底該隔多久復查呢?

A

臨床上對於初次結腸鏡檢查發現患者結直腸息肉的患者,具有一套較為規範的復查體系。根據【中國結直腸癌及癌前病變內鏡診治共識(2023,廣州)】意見,結腸息肉術後何時復查,主要依據息肉的大小,數目及其病理型別來決定。其隨訪間隔可參考以下圖表:

根據指南建議,簡而言之, 通常腺瘤性息肉患者一年左右即建議進行腸鏡復查,而增生性息肉患者可在首次腸鏡後三年左右復查;即便是初次檢查提示無息肉的患者,也要定期復查結腸鏡!

值得註意的是,以上復查時間需建立在首次結腸鏡檢查為高品質診療後,如若初次結腸鏡檢查未達標準,則根據臨床需要,其結腸鏡復查時間也需做出相應調整。

Q

平常生活怎樣做才能減少息肉發生?

A

同王阿姨一樣,很多患者在息肉治療後會有這樣的疑問,我究竟該怎麽做才能不長息肉呢?

以下是一些根據既往臨床經驗及研究的建議:

(1)健康且規律的飲食習慣:多食新鮮瓜果蔬菜、五谷雜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促進腸道蠕動,減少食物和潛在的有害物質在腸道中的停留時間。

(2)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戒酒;定時排便,保持體內消化系統的良好規律,提高身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新陳代謝的效率。

(3)運動:研究表明,有規律的體育運動可以降低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同樣的,與鍛煉較少或根本不鍛煉的人群相比,每周堅持鍛煉的人群具有較低的息肉和腺瘤患病率。

(4)體重管理:大量研究顯示肥胖或超重的個體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更高,尤其是腹型肥胖患者。透過合理的體重控制,也能夠一定程度減少息肉的發生。

那麽,是否做到上述幾點就能完全避免息肉的再發呢,答案是「非也」。

正如此前所說,息肉的發生機制目前在醫學上尚無法完全定論,作為醫生,我們也只能在有限範圍內對患者提出建議,但這些建議並不能完全杜絕息肉的再發。

定期復查結腸鏡仍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手段,畢竟,從良性到惡性的距離,有時僅僅只是一次結腸鏡檢查的距離,可千萬不要「諱疾忌醫,一拖再拖」 ,釀成不必要的後果。

參考文獻: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結直腸學組. 中國結直腸癌及癌前病變內鏡診治共識(2023,廣州)[J]. 中華消化內鏡雜誌, 2023, 40(7): 505-520.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30607-00229.

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內鏡專業委員會,等 . 中國結直腸癌癌前病變和癌前狀態處理策略專家共識[J]. 中華消化內鏡雜誌,2022, 39(1): 1-18. DOI: 10.3760/cma.j.cn321463-20211111-00661.

了解更多消化道健康科普知識及就診服務資訊

(部份圖源自網路,侵權即刪)

供稿:程金年

編輯:陳悅雯

稽核:彭海霞

預約就診請關註公眾號:

(配圖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

歡迎關註同仁醫院官方微信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