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校園中的「真才實學」

2024-01-16辟謠

提起教室,腦中浮現的多半是一排排規矩的房間;提起教材,心裏冒出的多半是一摞摞四方的課本。網路時代帶來的知識爆炸,其實已經強烈沖擊了教育原本的格局與構成,如今校園中的模樣,很多時候還是慣性的產物。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杜威在百年前就呼喚直接經驗應成為間接經驗理解的入口與載體。如何把握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彼此交融的尺度,向我,向我的學生,也向其他老師和學生,丟擲了這經典一問,並讓出了一塊極好的「試驗田」,期待在我與學生的隨筆中,結下教學的累累碩果。

沈默而自由的直接經驗

學生是教學的終點,老師是教學的起點,老師的學科背景往往會深刻地影響他觀察這個世界的角度,進而影響他教育切入的角度。作為教育學出身的老師,在這個與眾不同的「教室」,下意識地就開始關註起這個「教室」的布置,去琢磨其在教育上的意義。

區別於往日直接在「紙筆上見真章」,今天的舞台是一座蔥郁的果山。學生所能見到的學習材料不再「精心挑選」,也不是「咫尺天涯」。每個果子都是「原汁原味」,你能看得到它的枝,聽得著它的葉,在瞧見它青翠欲滴向你招手時,可以徑直上前幾步,踮起腳,摸一摸,聞一聞,甚至是嘗一嘗。如此直接的「教材」,充滿互動性的「課程」,理所當然地會給學生留下最為豐富與深刻的印象。

於是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深入感知、積累素材就變得尤為必要。英雄所見略同,校方也為此做了充分的準備。校長發表質樸而親切的解說,如數家珍地介紹著這裏的一草一木,果園本身的布置也充滿了熱情的邀請。果園沒有設定圍墻,而是直接和教育區緊緊相連,這背後是校方的包容與開放,亦是學校對果園地位的潛在表現——這就是教室,老師就是山上的一株株的綠植,課程就是這不斷變化的時令。學生的主體性在這樣的空間中最大地解放,孩子好奇心的培養,並不一定需要綿密的引導,應如好酒一般,靠著香味就自然讓人鉆進深巷,探頭追尋。學生眼中的光芒就是最好的例證。

所以在觀察階段,除了偶爾的發問,我只是默默跟著她,甚至時而給足她空間,遠遠地守望著。一方面,沒有預設的問題,沒有既定的路線,每一步走下去都有著她最真實的觸感;另一方面,我是他們的老師,但也是這座「果山」教室的學生。殊途同歸的「同班同學」碰頭,一高一低的雙十眼,說不定能碰撞出1+1>2的效果。

激烈而束縛的間接經驗

生活中處處有教材,處處是教學。在果園中自由漫步的少男少女,貪婪地品嘗著新鮮的知識。在平日的學校學習中,學生與教師都渴望著答案盡早地亮相。而在果山裏,問題由學生自身而來,解答隨著學生的腳步而動,他們不得不慢下了腳步。果山它不渴望結果,它喜歡過程,把平時在菜場上、餐廳裏的,都給它綁回了枝頭,敘述著他們的來處。

「嘉寶果!好像也叫樹葡萄。」

「這個你也知道?你又吃過了?你咋啥都吃過?你家開果園的嗎?」

「我爸在院子裏種了好幾棵。」

「你看你看,這香蕉怎麽還有紅的?這你可別說你見過了!」

「你見過這麽小的銀杏樹嗎?」

你一言我一語,驚嘆與問題此起彼伏。別說我這樣的「鄉巴佬」,即使是對於見多「食」廣的他們來說,果山也蘊藏了足夠多的神秘。一扇扇好奇的大門在我們面前依次排開,開啟大門的鑰匙近在咫尺,此時此刻就攥在我手裏——手機。

隨著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辨識技術已是「飛入尋常百姓家」,學習不止局限於學校,學校也不止局限於學習。資訊的獲取變得便利,問題解決的成本不斷下降,人能夠靠一部手機漫遊世界,對於「是什麽」「為什麽」的問題它不需要一分鐘的時間。很快,一個,甚至是數個間接經驗就能被他們獲取,在如此關鍵的時刻,我背過了握緊手機的手,湊過來站在學生旁邊,一同看著面前小小的銀杏。

「你覺得呢?」

「我覺得?」

好奇應當是一種態度,一種品質,而不能只是一種欲望。欲望以欲望的滿足為終點,態度是人一生需要面對的功課。而好奇品質的養成,是要紮下根來的。所以我們需要讓孩子慢下來,去用直接經驗給間接經驗搭橋鋪路,讓別人的視野成為自己的眼睛。

此時兩個人分頭作戰的好處就顯現出來了,我們分別有著相同與不同的觀察,也有著相近與相異的觀點。於是碰撞開始,從爭論,為了自己的真理固守自己的堅持。從觀察的視覺比對,到動手的簡單實驗,較真而又樂在其中。

此時此刻,新經驗的需求就是自然而然的結果。此刻我們才請出手機,與這個世界對話,向世界發出邀請。從一個又一個的答案中,摸索前行。這場「爭論」以學生的勝利告終,卻也以我的勝利結束。無疑他們學會了一種新的思路,掌握了一種新的方法,體驗了一次愉快的追尋。而她教會我的知識,和我共同完成的探索,無疑也是我寶貴的財富。

很多時候,我們的思維慣性總告訴我們,高深的理念總需要在不普通的時間去到一個不普通的地方幹一件不普通的事。但實際上教育的起點並不會離我們太遠,或者說不遠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看到「真材料」。從這裏出發,和近處的人碰撞,和遠方的人碰頭,才能出得了真才,才能看得到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