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我離崇高和荒謬都只有一步之遙」——【貝倫傳:傳記與傳奇】出版

2024-06-15辟謠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秀麗  通訊員  鐘雨晴

貝倫是英國19世紀初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倡導熱情與想象,其代表作有【恰爾德·哈洛德遊記】【唐璜】等,他的詩作被世人贊譽為「抒情史詩」,並在他的詩歌裏塑造了一批極具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的叛逆者,即「貝倫式英雄」。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為理想戰鬥一生的勇士。

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貝貝特「文學紀念碑」叢書最近推出的【貝倫傳:傳記與傳奇】中,傳記作家菲奧娜·麥卡錫評論貝倫 「無處不在,卻無影無蹤」,但他的回響依然存在,於是她花了五年時間追隨貝倫的足跡,「前往威尼斯、羅馬、拉文納、披薩、熱那亞、雅典和邁索隆吉翁,以及他度過童年的城市亞伯丁」,只為探查是什麽原因在背後驅動著貝倫做出每一次的抉擇。這部傳記的英文版於2014年問世,簡體中文版由董伊教授精心轉譯。

這本浪漫主義詩人貝倫的權威傳記旨在探索解密貝倫復雜又具有創造性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菲奧娜·麥卡錫說:「我在這本書裏故意塞滿了引語。十九世紀初是一個文學繁盛、筆酣墨飽的時期。貝倫的名聲成於社會的贊揚和鼓勵,毀於同代各階層的流言蜚語和含沙射影。」她從貝倫的少年時代和東方旅行寫起,詳盡敘述了因【恰爾德·哈洛德遊記】而聲名鵲起後的貝倫如何「貝倫熱」浪潮中自處,然後是自我流放與革命時期。最後還盤點了貝倫崇拜。

貝倫在現實中「生活在夾縫中」,導致他的文字閃爍其詞。這種各方面的不安全感讓他淪落到了社會的邊緣,這反而方便了他直抒胸臆。他無處不在,卻無影無蹤:英國貴族和歐洲流浪漢;失去了土地的地主;上議院心懷不滿的演說家;放棄了英格蘭,自認為是無國籍的遊民,穿著拉德克利夫夫人的鬥篷在威尼斯這兒住兩天、那兒住兩天;盤算著去南美種地,雖說這是對新生活的向往,但不切實際。在「國際主義者」這個詞出現之前,貝倫就是一個國際主義者,正是他自相矛盾的天性、遊離不定的思緒、作品中的多聲部,將他與今天種種錯亂的生活觀念聯系在一起。

他的故事過於盤根錯節,就像一部宏大的戲劇,為他的同代人與後代人上演著人性的罪與惡。其作品【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的顛覆性是勢不可擋的,是必然的。貝倫以這部作品開啟了一個新的百年,這是浪漫派用創造力顛覆權威的百年。整個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歐洲讀者已然把貝倫看成「恰爾德·哈洛爾德」,「他們把生活中的貝倫和詩歌中的貝倫想象成了一個奇人,一個神秘的人」,或是「地獄詩人」。馬利奧·普拉茲稱其為「宿命之子」的典型。

他因病死在希臘半島,整個希臘為之哭泣。「逝世的貝倫顯然要比在世的貝倫更具明星效應。」貝倫之死不僅波及希臘,還對英國乃至整個歐洲都產生巨大的顫動。無論是孤傲的、狂熱的、浪漫的,還是郁郁寡歡的、叛逆的、作為旁觀者、格拉斯哥流浪者的貝倫……恰恰因為貝倫所具有的千人千面的特質,使得他得到了無數人的青睞或鄙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