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蝦為啥要長得這麽適合被吃?內臟都在頭部容易分離,腹部一大塊肉

2024-08-14辟謠

這裏有一個被大部份人忽略的有趣事實!

十足目這個甲殼類中物種最為豐富一個類群,但其實它們基本只有兩種生物形態,而這兩種形態正好走向了甲殼類的兩個極端。

十足目超過9000個物種,所有這些物種要麽像大蝦一樣,要麽是像螃蟹一樣,「蝦化」的都是吃貨的最愛,而「蟹化」的在古時候烹飪手段和食具有限的情況下沒人喜歡吃。

像大蝦一樣的十足目動物是為彈射而生的,它們可以在瞬間爆發出極快的速度,讓捕食者吃不到自己。

以速度致勝,這種模式當然沒錯,這樣它們就不用太依賴環境中的掩體庇護,可以去探索在更廣闊的海洋。

但為了更快、更高、更強,它們最需要一塊肥厚且發達的肌肉,那些「蝦化」的十足目深知這一點。

所以它們的身體幾乎被這塊肌肉充斥,以至於其它大部份器官被擠壓到小小的空間內——頭部是置放這些器官的不錯選擇。

它們可能並沒有去思考,長這樣會變得很好吃吧!

另一方面,「蟹化」的十足目則走了另外一條路,它們不以速度為生,轉而到處尋找掩體。

為了更好的進入各種石頭縫隙中,隱蔽自己,它們有一個壓縮的扁平腹部,然後在上面覆蓋一個它們作為甲殼類的標誌性外殼。

很明顯,這種生存模式不需要強大且集中的肌肉結構,所以它們的器官分散在身體真正需要的地方。

這能好吃嗎?

明顯沒法吃,以至於,在古代只有窮到沒東西吃的時候,才會去抓螃蟹勉強充饑。

雖然十足目中,「大蝦」的種類和「螃蟹」的種類數量差不多,但是似乎動物更願意變成「螃蟹」,而不是「大蝦」,在歷史上,甲殼類一次次獨立蟹化,甚至都快到了所有甲殼類都要蟹化一遍的程度。

之所以動物更喜歡蟹化,可能是地球巖石環境造成的,因為地球到處都是巖石縫隙,這可以給動物提供庇護,而「螃蟹」就是為這種環境而生的。

不管怎麽樣,感謝這些長久以來大蝦們的勇敢,敢於去探索廣闊的海洋,沒有像螃蟹一樣只會躲在巖石縫隙中,我們應該向它們脫帽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