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當年喀秋莎在北韓戰場上的威力時,特等功臣譚秉雲回憶時提到過這樣一句話: 「那東西太厲害了……一輪齊射打過去,美軍陣地就幾乎沒什麽活物了」。
誌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在他的著作【抗美援朝戰爭回憶】中也曾提到過喀秋莎投入戰鬥時的場景:「無數道火光飛向了敵軍陣地,火光照亮了半邊天,敵人的陣地迅速被火焰全覆蓋」。
除此之外,洪學智還曾提到一個有關喀秋莎的細節, 「喀秋莎炮兵師被稱為炮兵之王,只要他們的車經過,遇到的步兵都會主動讓路」。 可見,當年喀秋莎在北韓戰場上具有非常大的威力,也因此贏得了各支部隊的尊重, 喀秋莎當年的表現到底有多猛?才能在軍中贏得如此贊譽?
打出威名
喀秋莎是俄語的音譯,原意是「美麗的姑娘」。僅僅從名字來看,似乎喀秋莎這件武器溫柔善良,但事實上喀秋莎卻如同一頭猛虎,只要這邊一開火,敵人的陣地就要遭殃了,與美麗的姑娘真是相距十萬八千裏。
喀秋莎的學名叫BM-13火箭炮,主要是利用車載多軌域定向器向外發射132公釐彈徑的火箭彈,一輪齊射可以快速發射16枚火箭彈。
其實,BM-13火箭炮並非只有喀秋莎這一個「外號」,例如德國人因為喀秋莎發射時會不斷發出「啾啾」而稱之為「史達林的管風琴」。美軍與德國人一樣,都曾經親自體驗過喀秋莎齊射時的恐怖場景,只不過美軍可沒德國人優雅,直呼喀秋莎是「金日成的大嗓門」。
喀秋莎的優點是火力輸出快且密集,但缺點也同樣存在,一發火箭彈在抗美援朝期間的價格是6兩黃金左右,這一輪齊射下來就是16發,簡直就是燒錢之舉。
而且,喀秋莎的炮兵部隊具有相當的技巧性,並非是聚集一些喀秋莎就能完成組建炮兵師,且不說炮兵的訓練,就連駕駛喀秋莎承載汽車的司機在我軍都是非常匱乏的。那麽,喀秋莎當年是如何進入北韓,誌願軍又是如何快速將喀秋莎投入使用的?最終在戰場上為何能夠打下如此威名?
入朝作戰
誌願軍入朝以後,憑借毛主席的高瞻遠矚和彭德懷的指揮藝術,在入朝初期對戰美軍時,不僅沒有吃敗仗,反而捷報頻傳,打得美軍措手不及。
但必須要面對的事實是,美軍與我軍之間的武器裝備差距巨大,尤其是美軍掌握了制空權,又具有火力壓力的絕對優勢,導致我軍在後續作戰時逐漸失去了隱蔽性,急需提升火力輸出。 否則即便我軍分割包圍美軍,也依然無法攻破美軍臨時組建的鋼鐵防禦圈和空投補給的壁壘,只能眼睜睜看著美軍逃脫。
在這個時候,蘇聯援助了120門喀秋莎給誌願軍,我軍也以此為基礎,迅速組建了一支炮兵21師。部隊雖然組建了,但若想讓21師具備真正的炮兵師實力,還需要經過改裝訓練。當時面臨的難點有三個,一個是我軍指戰員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一個是駕駛汽車的駕駛員不足,另一個是不具備在各種環境下熟練操控喀秋莎轟擊敵軍的能力。
文化水平的問題無法在短時間內提升,但我軍指戰員都作戰經驗豐富,或許在其他領域限制較大,但在作戰領域卻可以迅速上手。 司機的匱乏,主要源於我軍機械化水平不高,但每個軍隊都會有會駕駛的人才,調集到一處完全可以解決組建炮兵師的問題。
而操作喀秋莎轟炸的技術問題,蘇聯專門派來了專家指導學習,也不算是難題。但主要問題在於,當時的戰局十分緊迫,根本沒有太多時間給誌願軍完成改裝訓練。
以當時的情況來計算,21師想要徹底完成改裝訓練,需要足足一年的時間。如此長的時間肯定無法滿足當時的戰場需求, 最後21師采取了「急用先學,學以致用」的靈活原則,使整個改裝訓練的時間縮短到28天,迅速迎來了戰場首秀。
大展神威
1951年,美軍對我軍陣地發起了秋季攻勢,三路大軍齊發,誌願軍喀秋莎炮兵師21師首次參戰。對於21師此次參戰,全軍都寄予厚望,但真正能打成什麽樣,誰心裏都沒底。21師203團奉命支援友軍反攻美軍第7師,此次任務對203團是一次巨大挑戰,因為美軍的空中優勢和火炮優勢非常明顯,即便投入喀秋莎也未必能占到便宜。
但誌願軍此戰打得十分靈性,沒有將喀秋莎陣地聚集一處,防止美軍炮火覆蓋,以及美軍空中轟炸。反而利用喀秋莎的強大機動性,將所有炮兵分散各處, 同時采取晝伏夜出的辦法,有效避免了美軍的空中襲擊。
等雙方交火之後,喀秋莎火力全開,美軍陣地頓時成為一片火海。幾輪齊射下來,美軍陣地哀嚎遍野,僥幸逃出陣地的美軍由於此前沒見過喀秋莎的火力,還誤以為誌願軍對他們投放了原子彈,一邊狼狽逃竄,一邊高呼 「誌願軍使用原子彈了」。
炮兵師首戰告捷,202團隨後配屬47軍再次出征,兵鋒直指美軍王牌騎兵1師。該美軍部隊是美軍的著名部隊,不僅武器裝備好,而且作戰經驗豐富。此前美軍領教過喀秋莎的威力,騎兵1師對此有所防範,在陣地上修建了大量的堅固防禦工事,借此躲避炮火的殺傷。
這一招是我軍應對美軍的常規手段,辦法雖然簡單卻十分有效,這也是令範弗裏特彈藥量淪為笑柄的關鍵所在。誌願軍面臨美軍如此作戰時,該如何是好?畢竟我軍還沒有財大氣粗到不計成本去轟炸的程度。
47軍當時的策略是,先對美軍陣地進行一輪轟炸,然後吹響沖鋒號佯裝沖鋒,將美軍騙出掩體。 美軍對我軍的沖鋒號十分了解,聽見以後果然誤以為轟炸結束,卻沒想到這邊剛剛出了掩體,喀秋莎的又一輪齊射轉瞬即至,幾乎在瞬間就造成了美軍大量傷亡,成就了誌願軍步炮協同作戰的經典案例。
金城戰役期間,炮兵21師更是火力全開,對敵展開69輪齊射之後,殲敵人數超過9萬人。在這一戰中,21師的作戰策略已經非常成熟,直接將炮兵陣地分為兩部份,一部份在後方火力覆蓋前線敵軍步兵,一部份在前沿, 炮火直接摧毀敵軍炮兵陣地,此戰贏得可謂是酣暢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