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承千年精粹 觀古今之變 遼寧省博物館(四十四)

2024-03-06國風

十四號展廳 中國 古代佛教造像展(四)
元代造像特征:
元朝是中國版圖最大的王朝,為有效統治遼闊的領土,元朝統治者一方面依靠其軍事力量,另一方面就是大力扶持佛教,把宗教作為維護其統治的一種手段。由於朝廷的支持,在宋代已經衰落的佛教,在元代呈現出高漲的趨勢。


元代造像深受藏傳佛教影響。中統元年(1260年)忽必烈登帝位後,即以喇嘛教為國教,並封 西藏 佛教薩迦派領袖八思巴為帝師,從此藏傳佛教成為元朝的國教,元朝歷代新帝即位,必先就帝師受戒。中統二年(1261年),尼泊爾匠師阿尼哥隨八思巴來到元大都(今 北京 ),受到了忽必烈的禮遇和重用,塑造了大批的梵式造像,「凡兩京寺觀之像,多出其手拉開了元代梵式造像的序幕。


元代造像主要特徵是臉型豐滿圓潤,面相清秀靚麗,表情恬淡柔和。肉髻高聳,多為帶三葉或五葉寶冠。軀體健碩,肩寬,腰細,胸部豐滿。菩薩袒露上身,胸佩瓔珞,瓔珞的顆粒較大;下身著裙,紋絡簡潔。蓮花台座的蓮瓣肥大飽滿,底沿外卷面部為倒置的梯形,五官緊湊,具元代特徵。元代佛像蜂腰長身,姿態嫵媚,菩薩則高乳豐臀,具有 印度 巴拉 王朝造像風格。其中元代壁畫的菩薩,頭戴五指冠,佛為螺髻,能看出具有喇嘛教興起的特點。


明代佛像特征:
明代佛像面相 豐潤 ,細眉長目,高鼻,薄唇,額頭較寬,大耳下垂,表情莊重而不失柔和。身材比較勻稱協調,衣著輕薄貼身,線條流動柔和,衣褶轉折自若。 菩薩 肩寬腰細,袒露上身,身姿婀娜,呈S型,瓔珞、佩飾精密繁復。寶冠葉片作鏤空狀,正中葉片呈彎月形,台座為束腰式仰覆蓮座,造型寬大,蓮瓣寬肥,呈一周對稱分布。衣服邊緣刻細碎的花紋,蓮座邊緣有連珠紋一周,蓮瓣圓潤,底沿外卷,金水成色足,黃中泛紅為明代標準色。

明 銅鎦金文殊 菩薩 像 (中)元 菩薩 坐像合金銅

明 觀音坐像 銅鎦金

元 阿閦佛 銅鎏金 尼泊爾 高58厘米 寬50厘米

頭戴五葉冠,上嵌寶石,做工精細,這是 尼泊爾 是造像的突出特點。螺發,肉髻高聳。面部方圓,寬額豐頤,眉如彎弓,雙目細長,神情沈靜內省。鉤鼻小口,面部五官較為集中。大耳垂肩,束冠繒帶在耳畔打成團花結,並作束狀自然下垂。軀體渾厚,肩寬胸挺,四肢粗壯結實,身著袒右肩式袈裟,衣紋簡潔,完全采用薩爾那特式的表現手法,只在衣服邊緣等處飾以繩狀突起表示衣紋之存在。雙腿間和左肩上均有一呈放射狀的扇形衣褶,極富裝飾性。手腳的刻劃細膩,柔軟而富有彈性。右手觸地印,左手禪定印,全跏趺坐姿。

15世紀 尼泊爾 觀音坐像 銅鎏金 高19.5厘米

發髻高聳,頭戴五葉寶冠,寶繒在耳畔打結呈扇狀,並下垂後作U形向上翻卷,耳垂圓環。面相沈靜,雙目細長,神情內省。上身袒,豐乳細腰,頸戴項鏈,手臂、腕、踝處皆佩釧環。下身薄裙貼體,上鏨刻精美的花紋。左腿橫盤,右腿下垂,腳踩蓮花。右手置膝上,左手施無畏印,雙手各牽蓮一枝。右腳踩蓮花,舒坐於蓮台之上,是辨識此尊最重要的標誌。瓔珞等飾物上鑲嵌寶石,極盡華麗之能事,工藝精絕,為 尼泊爾 銅像中的精品。

元 觀音坐像,木雕

大理 (西元937~1253) 阿嵯耶觀音 銅鎏金 (高460公釐)

佛教傳入洱海地區後,與當地原始宗教相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滇密」阿咤佛教。 大理 建國後,阿咤力佛教的主神嵯耶觀音仍然是王室崇敬的主要神祇。此觀音體態纖細修長,上身裸露、赤腳、頭戴蓮花寶冠,冠中還嵌有一尊結跌坐的阿彌陀佛像,沒有明確的性別特征,俗稱「細腰觀音」。是南詔 大理 國佛教造像的典型代表,具有濃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是 雲南 古代佛教藝術的象征物。

明永樂 北京 彌勒 菩薩 像合金銅鎏金

明 釋迦牟尼坐像 銅鎏金

明 毗盧遮那佛 青銅

明 釋迦牟尼坐像,銅鎏金

明 獅吼觀音像 鐵

明 廣目天王像銅漆金

明 阿難 銅鎏金

阿難釋圓寂漢父的兒子,二十五歲出家。待從釋迦二十五年,記憶力極好,在佛教弟子第一次集結中,一人誦出全部經藏,其他人有疑難可以提出,佛經中第一句「如是我聞」就是阿難所說。得誌便猖狂上富有朝氣的英雄少年形象,常立於如來之側。

明 迦葉立像 銅

迦葉全名磨珂迦葉,額頭紋深陷,雙眉緊蹙,飽經風霜的老者形象,常伴於如來之側,是華語大弟子,佛教第一次集結的如今人,五百和尚在 王舍城 七葉窟共同憶誦佛教經典,修苦行。

明 觀音菩薩 坐像 合金銅

明(1368-1644)文殊 菩薩 像 銅鎏金

明 觀音坐像銅鎏金

明 觀音 菩薩 坐像 銅鎏金

明 悉達多太子苦行像 銅漆金(高330公釐)

佛經記載,悉達多太子出家後,其父凈飯王派五人伴隨他,悉達多帶領五個隨從來到尼連禪河邊的苦行林中,為尋求真正的人生解脫之道,進行極端刻苦的修行,堅持不懈達六年之久,身體極度消瘦,但仍沒有拭去真正解脫的方法。此像表現的就是釋迦牟尼成佛前六年苦行,在雪山修行時的骨瘦如柴的形貌。這是佛教造像藝術的重要表現題材之一。

明 地藏 菩薩 像 銅

明萬歷七年(1579) 觀音 菩薩 坐像 銅鎏金

明 摩利支天 銅

摩利支天在藏密中被尊為光明女神,天神中一位,三頭六臂,念她的咒語可以隱身和追債,三頭少女和豬頭,拉車的是是七頭豬,告誡人們不要貪嗔癡。

明 羅漢像 木雕

明(1368~1644) 羅漢像 木雕

明 彌勒 菩薩 頭像 銅鎏金 尼泊爾

側面

明 韋馱天 銅

明 韋馱天(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