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一首境界很高的離別詩,格調明快,別有一番情味,是不舍也是曠達

2024-03-06國風

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玲子歡迎您的光臨。

前言

石屏自倚浮雲外,石路久無人跡行。

我來攜酒醉其下,臥看千峰秋月明。——宋 歐陽修【瑯琊山六題·石屏路】

宋仁宗慶歷六年(1046年),歐陽修在滁州城南的豐山上建豐樂亭,還移來「 怪石 」立於亭側。

喜其泉水甘冽,愛其山勢環抱,歐陽修為領略此地的林壑幽趣,閑暇之余,更是常常夜宿山中。

彼時歐陽修40歲,39歲那年,因為支持範仲淹變法維新,被貶為滁州知州,從此與滁州結緣。

滁州處於江淮之間,山不通車,水不載舟,地處事僻,民俗敦厚,歐陽修為政寬簡,百姓安樂。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流連醉翁亭,沈醉豐樂亭,歐陽修在滁州與民同樂。

愛滁州山水,也施惠於民,所以當其兩年任期結束離開滁州時,百姓們都依依不舍地前來相送。

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歐陽修的七絕【別滁】,就是描寫離滁時的難舍之情。

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 ——宋 歐陽修【別滁】

簡譯

春光燦爛,繁花似錦,柳絲搖曳,清新明麗,父老在花前為我設宴餞別。

而我也像平日一樣開懷暢飲,請不要讓那管弦奏出令人感傷的離別哀音。

賞析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這是歐陽修28歲遭貶夷陵時,寫給友人和詩裏的詩句。

那是歐陽修仕宦生涯的首次遭貶,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人生的巨大落差,令其一時很難適應。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但是,邊城的寒涼並未使其消極頹廢,始終心懷希望。

所以,當十年後任職知諫院的歐陽修再度遭到貶謫時,於他而言,多了隨緣自適,少了茫然無助。

出任滁州知州,他為政寬簡,恤民濟困,頗有政績,深得民心,公事之余,縱情山水,詩酒自娛。

這首【別滁】,就寫出了他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雖處逆境,仍能隨緣自適,自得其樂,別有情味。

花光濃爛柳清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詩的前兩句寫離別的時節,和滁州百姓為其送別的場景。

歐陽修慶歷五年(1045年)貶滁州,慶歷八年(1048年)正月收到徙知揚州的詔令,二月抵揚州。

滁州地處南方,氣候較暖,所以,在農歷正月時節,就呈現出草長鶯飛、雜花生樹的景象,並不奇怪。

而這「 花光濃爛柳清明 」的濃墨重彩,也為全詩奠定了明快開朗的基調,花紅柳綠,令人心明眼亮。

為任期滿,調任他方,當地百姓和官吏為其置酒餞別,語已多,情未了,臨別依依,有太多的不舍。

但是,雖是別離,卻沒有以往的傷感情調,他調任揚州,雖不是升遷,但是,足見朝廷對其的器重。

所以,花前酌酒,更多的是滁州吏民對這位太守施惠政的感激,和對其仕途來日可期的美好祝願。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 。」,後兩句寫詩人彼時的感慨萬千,雖然不舍,也強作歡顏。

任職滁州太守兩年多的時間,歐陽修醉心山水與民同樂,而今離別,面對百姓的熱情敘別,心生不舍。

但是人在旅途,身不由己,彼時唯有與眾人一起高歌痛飲,就像平日山水之醉那般,把離別看做尋常。

尾句「 莫教弦管作離聲 」化用唐人張謂詩句,本是平日愛聽的曲調,但是,彼時聽來卻讓人感到傷感。

世事難料,此一別,再見不知幾何,所以任職滁州時的美好時光,都將會成為他生命裏最珍貴的記憶。

此詩的後兩句寫出了歐陽修彼時的柔腸百結,縱然有千般不舍,終究還是化作了故作曠達,動人心弦。

後記

淺深紅白宜相間,先後仍須次第栽。

我欲四時攜酒去,莫教一日不花開。——宋 歐陽修【謝判官幽谷種花】

彼時,白居易謫居忠州,為排遣寂寥,躬耕東坡,種花植樹,但歐陽修不同,他在滁州廣植花木,就是讓此地風景更美。

廣陵韓公聞之,以細芍藥十株見贈,亦植於其側 」,由此可見,歐陽修對於山水風光的美化,亦是花費了一番心思的。

為醉翁亭題記,精心構建豐樂亭,公務之余,與滁州人往遊其間,還寫下千古流傳的名篇【醉翁亭記】和【豐樂亭記】。

滁之山水得歐公之文而愈光 」,歐陽修謫居滁州期間寫了大量謳歌滁州風物的詩文,僅存世之作就有的有百首之多。

野僧不用相迎送,乘興閑來興盡歸 」,相看兩不厭。滁州山水因歐陽修知名,歐陽修亦在滁州山水中獲得心靈的慰藉。

信馬尋春踏雪泥,醉中山水弄清輝」 ,出任滁州時,醉心滁州風物,離別滁州時,亦如尋常一般,在春風中與其醉別。

同樣是醉,彼時的「 我亦且如常日醉 」,卻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那是對兩年貶謫生涯的感慨萬千,是不舍,也是曠達……

參考資料

【宋史 歐陽修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