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
他是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為世人詬病,但他的雄才大略依舊能夠擔得起「一世梟雄」的稱號。他自陳留起兵,隨後逐鹿中原,經過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後一統北方。他雖未稱帝,卻為兒子曹丕稱帝鋪平了道路。
而在文學上,他則是著名的建安文學的領袖。建安文學能夠在長期戰亂、社會殘破的背景下得以興起並形成獨特的「建安風骨」,與曹操的重視與推動是密不可分的。當時的主要作家,曹丕、曹植是他的兒子,「建安七子」及蔡琰等,也都得到過曹操蔭護。
曹操自己也用深摯的感情、沈雄的氣韻為後世留下了許多詩文。現存的曹詩有20多篇,全部是樂府詩體,本文便分享十首最為著名的詩作。
1. 【觀滄海】
原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解析:
建安十二年(207 年),曹操北征烏桓,得勝而歸,經過碣石山時,看見日出東山,豪情頓起,寫下了這首詩。
這首詩借景抒情,把登山所見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誌巧妙融合,日月在四季變遷中輪回,燦爛的星河不就是詩人心裏的宏偉藍圖麽?詩人也透過描繪大海的雄偉壯麗,表達了渴望建功立業、統一中原的雄心偉誌和寬廣胸襟。
全詩語言質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2. 【短歌行】
原文: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解析:
這首【短歌行】與其說是一首詩,但不如說是意思求賢歌。
曹操作為政治家,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此詩展現的正是他求賢若渴的心態。人生短暫,壯誌需趁早方能實作,故而詩人希望天下人才都能為自己效勞,實作「九合諸侯,一統中國」的政治理想。
詩歌巧用典故,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表達了對賢才的渴望與敬重。
3. 【龜雖壽】
原文: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解析:
這是暮年的曹操人老心不老的豪情壯誌,歷來被人尊為勵誌的典範。平定烏桓後曹操已經五十三歲,回首人生路程,他感慨萬千而作此篇。
詩人將自己比喻一匹上了年紀的千裏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裏的豪情壯誌,這也正是曹操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奮鬥不息、對偉大理想追求永不停止的壯誌豪情。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成為千古名句,激勵著無數人不服老、追求理想的心誌。
4. 【蒿裏行】
原文: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解析:
此詩堪稱「漢末初錄」的「詩史」。漢末軍閥混戰,百姓苦難深重,曹操在詩中以同情的筆調寫出了廣大人民在戰亂中所罹的深重苦難,表達了自己對百姓的同情。
整首詩猶歷史長河中的一曲沈郁悲歌,訴說著亂世的蒼涼與英雄的無奈。義軍揭竿而起,皇室內部紛爭四起,更有野心家趁勢而起自立為王。戰爭的殘酷,最終導致屍骨曝露於野、千裏無人煙的慘狀。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讀來讓人淚目,體現了曹操悲天憫人的情懷。
5. 【苦寒行】
原文: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解析:
這是曹操在征討高幹時作的一首樂府詩,生動地描寫了行軍的艱苦和冰天雪地中的自然景象,流露了厭戰情緒,但主要反映了詩人不畏艱苦、積極向上、充滿勝利信心的奮發精神。
開篇便以山勢之巍峨,喻征途之不易,隨後寫了遠行之路的艱難。詩人心裏也會懷念溫暖的故鄉,但那份對天下蒼生的責任與擔當卻讓他不得不一路向前。
全詩語言樸實,情感真摯,展現了曹操作為一代梟雄的深邃情感與博大胸懷。
6. 【度關山】
原文:
天地間,人為貴。
立君牧民,為之軌則。車轍馬跡,經緯四極。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鑠賢聖,總統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獄,有燔丹書,無普赦贖。
臯陶甫侯,何有失職。嗟哉後世,改制易律。
勞民為君,役賦其力。舜漆食器,畔者十國,
不及唐堯,采椽不斫。世嘆伯夷,欲以厲俗。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許由推讓,豈有訟曲。
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解析:
【度關山】是一首抒情詩,著重表達了詩人的政治理想。
詩中從「人為貴」入筆,表現了詩人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接著寫了「立君牧民」「儉為共德」的主張,希望君主賢明,制定法規,全國統一,以奢侈為大惡,以儉樸為美德。「讓」與「兼愛」的大同思想,正是曹操所推崇的。
此詩體現了曹操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和對國家統一、天下安定的渴望。
7. 【薤露行】
原文: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薤:xiè)
解析:
這首詩與【蒿裏行】為姊妹篇,明代的鐘惺在【古詩歸】將兩者並稱為「漢末實錄,真詩史也」。值得一提起的是,這兩種題裁在漢樂府中都是挽歌,曹操卻一反常態,用舊題抒寫了全新的內容,開創了以樂府寫時事的傳統,影響深遠。
詩中寫了漢末董卓之亂的前因後果,猶如一幅漢末的歷史畫卷,將當時重大的歷史事變及社會生活的復雜面貌緩緩呈現在後世讀者面前,表達了詩人對漢室傾覆、人民遭受亂離之苦的悲傷和感嘆。
此詩一改「悲涼慷慨的格雕」,風格古質樸茂,高度概括了數年的社會變革。
8. 【謠俗詞】
原文:
甕中無鬥儲,發篋無尺繒。
友來從我貸,不知所以應。
解析:
這是一首五言詩,揭示了當時百姓艱難困苦的生活狀況。
詩中用寥寥幾筆便勾畫出了戰亂時期一位貧窮之士的窘境。他家裏已經沒有一粒米,沒有一尺繒(古代對絲織品的總稱),生活在饑寒交迫之間。從「友來從我貸」這一句可知,他的朋友也已經走投無路了。
曹操透過這樣的描寫,表現出對下層民眾生活的關註,也體現了他希望統一全國、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的願望。
9. 【冬十月】
原文: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
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鹍雞晨鳴,奇洛基南飛,
鷙鳥潛藏,熊羆窟棲。
錢镈停置,農收積場。
逆旅整設,以通賈商。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解析:
曹操的組詩【步出夏門行】共分五部份,開頭是序曲"艷",下面是【觀滄海】【冬十月】【土不同】【龜雖壽】四章。
十月也稱孟冬,初冬,詩中描繪的正是初冬的氣候和景物。鹍雞晨鳴,大雁南飛,猛禽藏身匿跡,熊羆入洞安眠,收獲的莊稼堆滿谷場,農人收好農具,等待來年耕種,肅殺的初冬透出一派平胡安寧。北方冬季的景色以及人們的生活狀態,在作者筆下一一呈現。
這也正是曹操渴望國家統一、政治安定和經濟繁榮的理想。
10. 【卻東西門行】
原文:
奇洛基出塞北,乃在無人鄉。
舉翅萬余裏,行止自成行。
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
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
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
奈何此征夫,安得驅四方!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
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
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
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解析:
這首詩也是曹操按舊題寫的新詞,是曹操的傳世名篇之一。
詩中采用了比興的手法,奇洛基萬裏遠征,蓬草隨風飄蕩,它們都遠離故土或者是無法回歸故土。隨即再引出征夫的出征之遙,出征之苦,以及對故鄉的思念。
詩中以奇洛基、轉蓬等為喻,表達了征夫們背井離鄉、征戰四方的無奈和對故鄉的思念。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