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翠雲廊「任柏居」老板的新五年計劃:辦蜀道上最有文化的民宿,與鄉民們共同發展

2024-07-24辟謠

清江河上煙波起,蜀道深處有人家。

7月16日,雨。

從清江河畔的劍閣高鐵站驅車前往攔馬墻,天公不作美,雨忽小忽大,空氣濕度極高,甚至氣象台還釋出了暴雨預警,但是惡劣的天氣卻攔不住行遊者的熱情。

在過去的一年裏,攔馬墻不缺遊客。 他們或是從攔馬墻停車場,一路順著山脊向下,到了清涼橋再匯入108國道;或是反其道,攀上數段幾級甚至幾十級的石階,再到攔馬墻。這是劍閣縣力薦的蜀道精華遊中的一段。

但不管是向下走還是向上走,位於這段蜀道中點的任家坡,總不會被錯過。

任文武的民宿任柏居,和他的小小鄉村美術館——攔馬墻美術館就坐落在這裏。

一年前,任文武將破敗倒塌的老宅修復成為了民宿和美術館。一年後,他的生活怎麽樣了?有了什麽改變?

「倒塌的老宅」變身「鄉村美術館」

任文武的家,是蜀道上最常見的川北民居:用柏樹做梁,黃泥夯土而成,門前立著一顆巨大的柏樹。

任家在這裏,住了五代,一直到2008年地震,堅守了一百多年的老屋塌了一半,成為名副其實的危房。

「看到老房子倒了,真是心疼,很想把它修復好。」從那時起,任文武一直就想把老屋重新恢復,但卻缺少資金。一直到2022年,他的好友趙冬和幾個朋友一起用眾籌的方式湊了9.8萬元,再加上他自己又去銀行貸款20萬元,老宅才算真的開始動工了。

老房仍舊能夠使用的部份被盡量加固,有安全隱患的部份被拆除。拆下來的材料也沒有浪費,能用得上的幾乎都用了,包括已經倒塌的夯土墻。這些墻上的泥土被拆下來碾碎,加入其他的建材,再次成為了墻體的一部份。

幾乎花了一年時間, 2023年5月,這座百年老宅以一種全新的面貌立了起來:既有古舊的部份,被開辟成了一間小小的鄉村美術館;又有全新的房間,被改造成了茶室和民宿。 老宅還有了新的名字——美術館門前的一塊柏木牌匾上,「任柏居」三個大字很吸睛。

開業一年多時間,攔馬墻鄉村美術館已成為了劍閣畫家們的聚集地,不管是蜀道采風,還是美術活動,這裏都是重要的一站。2024年1月,攔馬墻鄉村美術館還承辦了「蜀道翠雲廊在地藝術展」,小小的展陳空間共展出了四十余幅當地藝術家的畫作。

老宅再添新房 已是劍閣知名民宿

「你們先坐一下,我去炒兩個菜。」一年之後,再次踏進任文武的「任柏居」,赫然發現這裏已經不是記憶中的樣子。

老宅旁的小坡上,又建起了一座兩層的建築:一層是水泥澆築的房屋,還沒有裝修,裏面只有一張小小茶台和一個冰櫃,裝滿了各式冰鎮飲料;第二層則是用實木搭起的大涼亭,擺著幾張大圓桌,客人可以坐在這裏吃飯。

為了這個亭子,任文武的民宿從去年11月起便沒有繼續營業了,平時一有時間就跟工人們一起進行搭建。

「這個亭子弄了差不多半年,一層主要是我自己碼磚砌起來的,二層是我跟老師傅一起做的。6月30日才弄好,為的就是能在暑假迎接第一批客人。」任文武說。

他的第一批客人是17名參加自然夏令營的小學員,天南海北的都有,山東、山西、重慶,還有一對來自杭州的表姊妹。

「任柏居」的牌匾,也不再擱在美術館門前的凳子上了,它現在被高高地掛在了院門之上。 院門也是新修的,旁邊還新立了塊牌子,用中文、英文、日文和韓文四種語言寫著:「攔馬墻鄉村美術館。 該館是利用古蜀道旁任家百年老屋改建而成,集藝術寫生、蜀道文化傳播、研學、休閑、民宿等為一體的多功能場所,是藝術家采風創作、師生研學、遊客歇息的一處理想之地。」

這塊牌子,是劍閣縣文旅局立的,對此任文武有些高興:「劍閣縣如今有60多家民宿,前段時間評出8家著名民宿,我們算一家。」

第一個「五年計劃」已完成 正開啟下一個

古道、古宅煥發了新生,任柏居禮居住的人們也有了變化。

任文武的大兒子誌豪,去年9月到成都的一所高校就讀,成為了一名大一新生。老二健宏也步入了初中,在劍閣縣一所中學。

初中的學業比起小學來說,難了不少,健宏說自己的成績還算過得去,最喜歡的科目是地理,班裏60多人,他能考到十多名。對於自己的成績,健宏說「爸爸還比較滿意」。

由於學業原因,健宏每兩周才能回家三天:隔周的周四,他坐公交車到附近,然後走回家;周日則是爸爸騎著小摩托,把他送回學校。冬去春來,路還是那條蜀道,但他的心情已經大不一樣。

小時候,是父親,空閑時帶著他,在蜀道兩邊,拾撿垃圾,清理淤積;而現在,走在這條路上,只要看到不應出現的雜物,他總會順手撿起來。從「要我護樹」到「我要護樹」,任家的傳統在一代代延續下去。

任文武也有了變化。

如今的他,已經成為了村裏的名人,大家見了總要豎起大拇指稱贊他「真有本事呀!」而他家附近的其他民宿,也因為「任柏居」多出了不少生意。

「我已經完成了為自己定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現在可以定下第二個了。」他說。

那是一個比開一間成功的民宿更加宏偉的目標: 讓「任柏居」成為蜀道上最有文化的民宿;讓古蜀道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之路」,與蜀道上的鄉民們共同發展。

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 劉彥谷 劉彥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