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3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向總統送出辭呈,完成第三任總理的使命。此前在公開活動上,他兩度哽咽。
5月1日,李顯龍最後一次以總理身份在五一勞動集會上發表演講,他感謝所有新加坡國民的信任與支持,最後含淚鞠躬謝幕。
另一場是去年的11月5日,李顯龍在人民行動黨大會上致辭,說自己「成年後的人生幾乎都奉獻給了新加坡」,一度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卸任前夕,李顯龍接受了新加坡多家媒體的采訪,從政治、經濟、外交盤點自己的二十載總理生涯,也展望了新加坡在未來世界格局中的位置。
以下為采訪節選:
當前外部環境非常復雜,新加坡經濟如何繼續創造價值和特色?
李顯龍:目前的世界、目前這個時代,國與國之間最缺乏的是互信。在這樣的環境裏,新加坡如果是一個可信任的合作夥伴,那就能夠脫穎而出。
政治穩定很重要。我們之所以可以做這許許多多的事情,是因為我們政治穩定。要在大士建一個新的海港,或在巴耶利巴建一個新的城市,或要做新加坡南部瀕水區,這是三四十年、五十年的工作。如果政治不穩定,根本沒有時間去想,想了也沒有辦法去實作。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是能夠這麽做。往下走,我們必須能夠維持政治穩定,維持經濟蓬勃發展的潛能,為新加坡人創造更美好的工作、生活環境。
台海危機是長期存在的爭議點。在此背景下,請分享對中美關系的看法。
李顯龍:中美關系起初是正面的,雖有問題但基本上仍相互合作,可如今兩國關系中充滿爭議……兩國之間的緊張關系、國家立場和國家利益上的根本矛盾非常深。這相信會持續很長時間,超過十年,可能20年或甚至更久。幸運的是,我們和中美兩國的關系都良好。
我們和中國保持良好關系已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新中共同合作開發蘇州工業園區、天津生態城。我任總理的20年裏,我們也在重慶開展了第三個政府間的合作專案,推動互聯互通。我們也與中國簽署升級版自貿協定。整體而言,我們和中國的關系十分親切友好。
與此同時,我們也和其他多個大國都是朋友。譬如有一天,我們接到一通電話說:「(美國)總統杜林普想見(北韓勞動黨)金正恩總書記,你覺得他能在新加坡見面嗎?」
我們問,幾時?對方說下個月。於是我們趕忙安排並舉辦了會議。
我們所做的只是為這個場合倒倒茶,但這顯示雙方都能接受新加坡,我們對他們並沒有不友善,他們信任我們,不只是信任我們的政策,也相信我們能讓事情順利進行。
現在年輕人比較註重工作與生活平衡,也有一些躺平族的出現,您怎麽看?
李顯龍:尋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可以理解,也是合理的要求。但是我們必須保持競爭力,維持雇主或者國際公司對我們的期望。
以前我們為什麽可以吸引投資?因為成本低,人們願意努力,願意拼,因為整個環境好。但是要工作與生活平衡地去拼,這跟以前就不完全相同了。
職工總會時不時組織考察團到我們鄰國去考察,工會領袖去了回來告訴我,大開眼界。因為他們的饑餓度比我們高,年輕、肯幹、很努力,並且辦事能力不錯。他們可能沒得到最高教育水平,但是他們聰明、會學。
我們不希望大家996,但千萬不要去「躺平」或「內卷」,因為那樣你可能就站不起來了,那就完蛋了。年輕人其實大致上是願意工作的。他們也知道,如果你要達到更好的水平,那你就必須下一番功夫,因為沒有免費的午餐,你必須肯幹。
您在網上非常活躍,喜歡跟大家分享你的jalan jalan(走走),卸下總理職務後,會不會繼續經營社交媒體?
李顯龍:我只是一個「小紅人」,跟網紅相比,小巫見大巫。
當然,卸任之後我會繼續保留我的社媒賬戶,也會繼續更新貼文。我希望新的領導、新的總理也漸漸在社交媒體上建立自己的粉絲群。我相信他(黃循財)會這麽做,他不一定經常去攝影,但是他的吉他技術還不錯。
我也很樂意照顧幾個孫女,看她們長大。她們現在年紀還小,但長得很快,每次看到她們,她們已經學了新的東西,已經會用新的詞句,已經會問一些新的問題。
我相信以前我孩子小的時候也經歷過這個成長過程,可這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可能淡忘了,或者當時還太年輕,沒註意到這一切。現在有第二個機會去學習孩子成長的過程,很有滿足感。
您卸任之後,有沒有什麽特別想做的事情?
李顯龍:我可能會上攝影課程,或者AI的課程。原理上我了解電腦是怎麽運作的,也了解AI是什麽一回事,但是現在先進的AI怎麽從那個基本的運作原理產生,我完全不了解。我看過一些解釋,但還是不了解,所以有機會就要去上課。
另外還可以多讀一點書。從政期間,吸收新學問的機會沒那麽多了,知識庫就慢慢掏空了。最近我看到一位老作者齊邦媛去世了,她出生在中國東北,一直輾轉千裏,後來100多歲去世了。她90多歲的時候寫了【巨流河】,是她的人生經歷。我下載了,還沒有機會讀。希望卸任之後有機會去讀這本書。
能總結一下,那麽多年的政壇生涯有沒有什麽遺憾,或者不舍?
李顯龍:沒有什麽遺憾,應該做的,我們已經做了,成績讓人家去評估,不是我的責任。
今天新加坡是一個閃耀的「小紅點」,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大家都以新加坡人的身份感到自豪,我覺得很安慰。這些都是大家的努力所造就的,謝謝大家的努力和支持。
編輯: 李玉
責編: 張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