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滬郊這個「平平無奇」村莊,何以成為「滬派江南」特色村落試點正選專案

2024-08-08辟謠

最近,在金山區楓涇鎮,長期默默無聞的新元村突然「火」了,先是來了一撥又一撥參觀考察者,接著,市裏派來的規劃師、設計師、景觀師等「三師聯創」團隊正式進駐,開展田野調查、座談存取和規劃設計。

原來,今年4月,上海市委常委會審議透過【上海市特色村落風貌保護傳承專項規劃】,首提「滬派江南」概念,計劃到2027年底完成第一圈試點建設,形成20個左右特色村落風貌保護傳承示範樣本。其中,以新元村為核心的新元風貌單元,成為全市率先啟動試點的正選專案。

對此,新元村的村民們一度感到不解:「我們村一直平平無奇,大家到底來看什麽?」那麽,新元村具有什麽樣的「滬派江南」特色風貌?它是如何被發現並成為正選專案的?接下來,將如何開展保護與傳承?

45歲的沈偉峰,是新元村黨總支書記,從小到大都生活在村裏。對於新元村突然成了各方調研考察的焦點,他坦言自己最初既欣喜又困惑:「我們村位置偏、人口少、經濟弱,說白了比較落後,能有什麽值得特別關註的價值?」

記者來到新元村,只見連片的農田、老舊的農宅、冷清的村路、樸素的小橋,乍一看確實「平平無奇」。再深入采訪,又會發現,在楓涇當地人印象中,新元村的存在感非常低,仿佛一個被遺忘的角落。

這與其偏遠區位有關。新元村地處楓涇鎮最北面,往北就是青浦區練塘鎮,東面是松江區新浜鎮,西面毗鄰浙江省嘉善縣姚莊鎮,有「腳踏兩省跨三縣」之稱。這裏還是金山全區最低窪地區,被縱橫交錯的水網包圍,20世紀80年代,村民去鎮上還只能走水路,擺渡三次加上步行,單程要花三個半小時。

如今,新元村還是一個純農村落,有耕地面積2800畝,其中基本農田1900畝,林地300畝,經濟果林300畝,淡水養殖300畝;全村有16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2200多人,常住人口僅1100人,老齡化率70%,農宅空置率超過50%。

然而,正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村落,被專家團隊慧眼「發現」,並被贊為「一塊藏在深閨的‘璞玉’」。

2023年6月起,市規劃資源局組織近300名專家、12支規劃設計測繪團隊,走遍上海1556個行政村,開展全市特色民居村落風貌保護調研普查,提煉出滬派江南「六域、八脈、十二意象」風貌特征。其中,坐落在上海古海岸「岡身線」附近的新元村,作為上海鄉村風貌空間結構「六域」中唯一的「涇河低地」地貌,被成功發掘出來。

調研專家發現,新元村的田、水經緯縱橫,形成獨特的「棋盤式」肌理,村宅建築臨水呈環狀分布,共同構成「水圍村」「村包田」的風貌。「棋盤圩田」,正是古代江南地區最重要的一種土地利用方式,讓低窪地變得更利於農業生產。

「這是農耕時代遺留至今非常珍貴的活標本。」 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鄉村分院張威說,新元村的風貌景觀原真、獨特,沒經過人工修飾破壞,讓千年以後的人們仍能強烈感受到自然之美、鄉村之美。

也正是這個原因,金山新元單元成為全市試點的正選專案。根據規劃,新元單元總面積約12.5平方公裏,包括新元村、中洪村和大新村(青浦練塘鎮)3個村,打破了行政區劃,整個單元內水網經緯縱橫,主要流向幾乎平行,從而形成方格狀的農田,是棋盤型風貌的典型代表。

今年5月,楓涇鎮召開新元單元特色風貌保護傳承行動啟動會。很快,人們又發現,除了稀缺的地域風貌,新元村還有古樹、古橋、百年老宅、百年小學、獨特民俗等,江南文化的「家底」深厚。

沿著自然蜿蜒的河道步行,沈偉峰帶記者來到了臨水而居的孟畢河老人家。這是一棟房齡超過150年的老宅,也是江南水鄉民居中典型的「落戧屋」樣貌。「落戧屋」的屋面由四個斜面組成,其中特別吸睛的是黑色大屋頂上有六個向上翹起的戧肩,猶如淩空展翅的大雁,屋頂采用望磚木構做法,屋面鋪設滴水瓦與花邊瓦,檐口壓得很低,有利於抵禦江南常見的台風和暴雨。

今年76歲的孟老伯和老伴已在老宅裏生活了56年。老人回憶,這房子最初是由船工出身的孟畢河太爺爺與別家合建,後來,孟畢河爺爺買下房子的另一半產權,一代代傳承下來。上世紀80年代初,村裏人家紛紛把老宅翻建為樓房,而當時孟畢河夫妻倆正一門心思供女兒讀書,就把造新房這件事耽擱下了,使得百年老屋得以保留。「住在裏面冬暖夏涼,我們也舍不得離開。」孟老伯告訴記者。

靠水吃水,新元村還有一項神奇的捕魚技術,人們稱為「劃白船」。白船捕魚必須在晚上作業,不用線也不用鉤。捕魚時,將一塊用白漆塗抹的長九尺、寬尺半的木板,牢牢掛在狹長的木制小船一側船舷,另一側掛上漁網,迅速劃船前進,河裏的魚群受驚,情急之下會往白板倒映在水中的白光方向竄躍,這樣魚自然而然就主動落到船中了。「那時,幾乎人人都是撐船、劃船的高手。」沈偉峰笑著說。

不僅擅長捕魚,新元村的村民還學會了做竹簍、竹籃用來裝魚。精挑細選合適的竹子,鋸開,破竹,片篾,經過反復抽刮打磨後,可用於編織的竹篾才初見雛形……慢慢地,竹編成為了新元村的一門傳統手藝。直到今天,籮筐、竹篩、竹席等造型各異的竹編生活用具仍在村民家中隨處可見。

新元村的特色民俗活動「串馬燈」,也已有上百年歷史。它以馬燈和花籃道具命名,故又名「花籃馬燈舞」,起源於新元村並在周邊流傳開來。燈隊最多有30余人,女角均由男性裝扮。元宵夜晚,村裏組織燈隊巡遊,在鑼鼓聲中,馬燈、花籃紛紛亮起燈火,村莊燈光閃爍,甚是熱鬧……

隨著對新元村越來越深入的挖掘梳理,一個有形有貌、有靈魂有內涵的「滬派江南」特色村莊浮出水面。

目前,金山區相關職能部門已與鎮裏攜手組建工作專班,共同推進新元單元試點工作。而市裏派出的規劃師、設計師等6支團隊也已活躍在田頭村尾,開展田野調查、文化挖掘、村民座談等,將在年內形成新元單元保護傳承的「一張藍圖」。

不久的將來,新元村將會變成什麽樣?金山區規劃資源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市裏規劃,試點單元要以生態優先、文化傳承、人民至上、規劃引領為基本原則,努力實作「營造更加原真的滬派江南水鄉底色底版」「塑造更具特色的滬派江南村落風貌」「打造更富魅力的滬派江南鄉野活動」三大目標。

一句話,新元單元將透過低幹擾、近自然的方式,全力打造「魚翔淺底、四季有綠、水鄉花環」最金山滬派江南水鄉風貌樣板,探索農民致富新典範、鄉村振興新路徑。

以水為魂,將「水圍村」「村包田」這一原真性的聚落肌理保護好、規劃好、提升好,是首要任務。

「新元村未來的規劃,還是要延續棋盤方格的肌理,保護它枕水而居的村落整體布局和脈絡,保護好村裏的水田、旱田和魚塘,讓它們有機生長,最後形成活力水環的整體格局。」 張威表示,在自然風貌方面,新元村將保護河道的總體流向,在後續水系治理過程中,避免河流改向,新開河道或整理河道時,主體流向要與現有網絡體系平行,避免斜切。

在環境景觀方面,圍繞「水環」打造公共空間,結合百年「落戧屋」、百年小學、古樹古橋等既有特色資源,有機更新、傳承提升,挖掘和打造更多滬派江南「微空間」。在歷史文脈方面,圍繞金山農民畫、黑陶藝術、串馬燈風俗、草編文化等,進一步啟用鄉村文旅資源,拓展鄉野場景活動,提高鄉土韻味和文化內涵。

在保護肌理的同時,新元單元也將在匯入產業、提升功能等方面下功夫。據悉,目前,金山區正在制訂工作方案,進一步加強政策創新,優先引導專案和資金向試點區域集中,同時,探索市場化執行機制,吸引開發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銀行、國有企業、社會資本多方面參與,啟用集體資源資產和鄉村空間,促進鄉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機遇來了,村民們的心思也活泛起來。記者采訪當天,正有兩戶村民來找村幹部咨詢,一戶想把房子租出去,另一戶則打算開民宿。而村書記沈偉峰也坦言,自己對未來充滿期待,「很快,上海樂高樂園就要開園了,距離這裏只有20分鐘車程,不久後,作為滬派江南特色風貌村落,我們新元村定會大放異彩」。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