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解放戰爭,杜聿明趕走孫立人後,為何不讓鄭洞國去當新1軍軍長?

2024-08-28軍事

1947年開始後的東北戰場,國軍在南滿和北滿都節節敗退,而國軍的潰敗除了我軍的淩厲的攻勢之外,將領間的矛盾和勾心鬥角也是一個主要的敗因。

在這些矛盾裏面,又以兩位虎將之間的最為激烈,這兩人就是東北保安司令杜聿明,與身為他下屬的新1軍軍長孫立人,兩人之間甚至一度還是仇人的關系。

那麽可能有很多人會問,為何既然孫立人這麽難管教,杜聿明不直接將他調走,讓自己的心腹,也是知己好友的鄭洞國出任新1軍軍長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鄭洞國沒必要,也不可能當新1軍軍長。

杜聿明和鄭洞國(劇照)

孫杜矛盾,鄭洞國平替孫立人?

按照慣例,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孫杜交惡的來龍去脈。

早在1942年,還是抗戰時期的第一次遠征緬甸作戰中,孫立人就和杜聿明有過交集。

在緬甸戰場,杜聿明是遠征軍副指揮,同時也是出國的三個軍之一的王牌第5軍軍長,而孫立人在從稅警總團出走後也被編入張軫的66軍,擔任新38師的師長。一個副總指揮,一個軍長,杜聿明職務是要高於孫立人的,但因為三個軍是分開作戰的,兩人之間並沒有多少交集。

可即便只這樣,也不妨礙兩人在緬甸的出色戰績,杜聿明手下的2個師在緬甸都取得殲敵4500以上的大勝,而孫立人師也有仁安羌解救英軍這樣振奮人心的戰績。

國軍第一次遠征作戰(劇照)

到了,1942年4月, 日軍攻占曼德勒,第一次遠征也以失利告終,按照老蔣的說法就是:緬甸任務結束,遠征軍應該也要撤退。可在撤退的時候,杜聿明和中緬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發生矛盾。

史迪威是要將部隊帶到印度整頓,而杜聿明則認為國軍就應該回到國內。

1942年4月底, 在日軍咄咄逼人的攻勢之下,杜聿明率領第5軍以及節制的66軍新38師(孫立人師)準備沿著密()那撤退回國內,可就在這時新38師師長孫立人卻認為不應該走緬甸森林返回國內,因此擅內建兵跟隨史迪威去了印度,而杜聿明則從野人山回國,結局都知道,杜聿明損失慘重,而新38師得以保存。

暫且不論兩人這次選擇誰對誰錯,可孫立人在戰場上抗命,著實讓杜聿明對他的印象就不算好,別看杜聿明雖然僅僅是節制新38師,但好歹也是臨時長官,部下和他不一條心,任誰也會不高興。

但這個插曲,僅僅是兩人在抗戰中的唯一一次合作,雖然看不上,但也沒多往心裏去。

史迪威和孫立人

可抗戰結束後,杜聿明就任東北保安司令,而孫立人的新1軍被派往東北,也讓兩人第二次合作,而這次兩人的矛盾卻不是一般的大。

1946年3月, 杜聿明率領東北國軍主力大舉進攻四平,可這個時候作為新1軍軍長的孫立人卻擅離職守,竟然跑去國外接受英女王的授勛,這個奇葩的操作直接讓杜聿明血壓飆升,但進攻四平迫在眉睫,他也只能讓鄭洞國去新1軍暫代軍長指揮所部攻擊四平城。而另一邊的孫立人直到戰役快結束才回來,回來之後還想摘桃子,為自己攬攻占四平的功勞,氣的杜聿明差點暴走,從此兩人在東北戰場開始較勁。

1946年4月底, 在四平戰役結束,北上追擊我軍主力的過程中,孫立人看到杜聿明偏心讓廖耀湘去占領長春,果斷撂挑子,僅派一個師去應付,氣的杜聿明直接暴走,罵道 「功利小人……」

擔任新1軍軍長的孫立人在東北期間

1946年5月, 國軍60軍184師在海城被我軍包圍,杜聿明讓孫立人立即率部去解圍,可孫立人說老蔣讓當他預備隊還放了三天假,堅決不肯去,而正是兩人直接這麽扯皮,也讓我軍有充足的時間包圍並迫使海城之184師起義,直接扭轉了南滿的形勢。

1947年3月, 在第三次下江南作戰中,我軍圍住並重創71軍2個師在靠山屯,但在此之前我軍在包圍該軍的時候,杜聿明就讓孫立人率兵前往,可孫立人卻選擇按兵不動,讓陳明仁差點被我軍俘虜,戰後杜聿明在總結會上大批孫立人,沒想到孫立人也不慣著他直接暴走,並說道

「以此賞罰不明,是非不辨,而一味邀功逶過,實兵家之大忌。」

就這樣兩人矛盾徹底激化,杜聿明直接告狀到南京,孫立人被從新1軍軍長之位撤掉……

作為東北保安司令的杜聿明是孫立人的長官(劇照)

鄭洞國如果是用現在的角度上看,確實是孫立人一個很好的平替。

其一, 就是鄭洞國是新1軍的初代軍長,1943年在印度藍姆迦成立新1軍的時候,鄭洞國就在眾多的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擔任軍長。在新1軍期間,也得到了史迪威和老蔣的雙重認可,對於新1軍的將領也很熟悉,下面的人也很服鄭洞國這個人,他當新1軍軍長自然是不需要磨合,能無縫銜接。

其二, 鄭洞國的能力很強,抗戰期間就參加過台兒莊、昆侖關和棗宜等會戰是百戰之將,在四平戰役中他就短暫指揮過新1軍,在他的指揮下新1軍迸發出的戰鬥力比孫立人帶領時還要強。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鄭洞國和杜聿明關系最好,杜聿明在指揮上肯定沒有障礙,甚至在服從度上還會更高, 不會存在推講相互之間推諉的現象,更利於杜聿明機動指揮。

鄭洞國將軍

杜聿明和老蔣,皆不願讓鄭洞國當軍長

可縱使我們認為鄭洞國更適合當新1軍軍長,但作為頂頭上司的杜聿明和老蔣,是不希望他當軍長,這倒不是他們對鄭洞國不滿意,而是太過於滿意,而不願他屈就。

首先,我們要明白鄭洞國是什麽身份?

他在1943年就當了新1軍軍長,而到了1947年已經過了4年,再讓他回去當軍長,就顯得不太合適,這不是磕磣人麽。

要知道在抗戰結束的時候,老蔣讓鄭洞國去重慶擔任其侍從室侍衛長,但鄭洞國考慮到自己性子太急,不太擅長處理內務就婉拒了。隨後被一直欣賞他的湯司令挖到了第三方面軍,擔任副司令,這個副司令職務如何呢?舉一個例子, 黃埔大師兄是第一方面軍副司令,這樣就可知這個副司令的含金量,起碼是集團軍總司令級別,1945年9月,鄭洞國跟隨湯恩伯前往南京,同時就任京滬警備司令部副司令。

抗戰結束後得到表彰的鄭洞國

可以說鄭洞國在抗戰結束後,早已就是兵團級(集團軍級)要員,是當時杜聿明死纏爛打,請求鄭洞國去東北擔任保安副司令,幫助他一起作戰的,雖然是東北保安副司令,但和杜聿明是情同手足,說是杜聿明在東北最信任的將領一點都不誇張。

想通這一點,按照杜聿明和鄭洞國的關系,你讓一個東北保安副司令去當軍長,不是故意讓老友難堪麽。

鄭洞國和杜聿明的友誼(劇照)

那麽,可能很多人會問,國軍裏面就經常有兼職的情況,人家杜聿明可以讓鄭洞國以副司令的名義兼任新1軍軍長。

而說到這,就不得說鄭洞國在東北國軍中的地位以及1947年新1軍的任務了。

在東北國軍序列中,鄭洞國是東北保安副司令,雖然副司令有很多,如梁華盛(也是杜聿明心腹)等人,但真正能成為杜聿明信賴的左右手的也就鄭洞國。

當年四平街前線作戰的總指揮就是鄭洞國,在1946年8月,杜聿明讓他以副司令的身份指揮13和53等軍對熱河的李運昌部進攻, 隨後的「三下江南和四保臨江」等作戰,杜聿明因為兩線作戰,所以有的時候顧頭不顧尾,正是鄭洞國一直給他補鍋,兩人一南一北,比如第四次臨江保衛戰就是鄭洞國策劃的。

因此,對於鄭洞國的使用,杜聿明就是讓他一直擔任方面和戰區作戰的一把手,哪有一把手還兼任個軍長呢?

國軍第四次進攻臨江(劇照)

而且再退一萬步來說。

當時新1軍已經從精銳變成了魚腩?

在三下江南之後,新一軍戰力損失1/3,9個團有3個團被我軍重創,最為關鍵的是杜聿明還給新1軍穿小鞋,當時的新1軍已經從野戰軍變成長春地區的固定守軍,作為防守部隊,戰力和威懾力已經大打折扣,哪怕是鄭洞國去了,也改變不了新1軍被廢結局,與其當一個守備軍的軍長,不如讓鄭洞國以副司令繼續指揮新1軍作戰。

故而,基於鄭洞國的職務,以及新1軍已經從野戰軍作為守軍,杜聿明是壓根不想讓這個人才被限定在一個職務內,自然也不會讓他作為新1軍軍長,哪怕兼任也不行。

後期擔任剿總副總的鄭洞國(劇照)

除了杜聿明這邊不願意讓鄭洞國委屈,老蔣這邊還是一個重要因素。

當時杜聿明在進入東北之後,已經是一人之下了,在東北熊式輝只管撈錢,軍事方面都是杜聿明在做主。

東北的7個精銳王牌軍裏面, 新6軍是杜聿明的基本盤, 杜聿明對新6軍的影響力,甚至比對關內的第5軍還強;第71軍雖然杜聿明在換師長問題上與陳明仁有過矛盾,但總體來講陳明仁還是很服杜聿明,起碼不會搗亂,聽指揮;同樣聽指揮的還有杜聿明的老部隊52軍,軍長趙公武、梁愷、師長李正誼、劉玉章都和杜聿明關系不錯,滇軍的孫渡等人和杜聿明關系也是不差的,雖然杜聿明抓龍但也有很多人想投靠中央軍,杜聿明無疑是一個橋梁。

可以說除了石覺的13軍、周福成的53軍以及孫立人的新1軍外,基本都被杜聿明掌握,可13軍和53軍在1946年6月以後就被調到熱河打通北寧線,實際上已經遠離東北。

國軍第五軍派系,鄭洞國也在其中

一旦讓杜聿明掌握新1軍,那東北就真的是他一言堂了,這是老蔣所不能容忍的,他可以重用杜聿明, 但肯定不會給杜聿明放權,讓其成為一股勢力。

綜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鄭洞國因為杜聿明與老蔣二人關系,肯定是不能當新1軍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