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风

孟浩然最脱俗的一首诗,超然自逸、近乎于禅,每一句都藏着大智慧

2024-04-15国风

在星光璀璨的大唐诗坛,孟浩然也是绝对超然的存在。

他曾游长安,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冲淡空灵的「诗佛」王维,称他是「布衣兄」,曾当面向皇帝举荐他。

潇洒孤傲的「诗仙」李白,激情满满地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送别孟浩然时更是留下了千古绝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然而被这么多大诗人推崇的孟浩然,一生未曾入仕,只在山水田园之间徜徉咏唱,被人称作「孟山人」。

孟浩然的诗,清淡自然、意境深微,「神韵超然」,王士源赞其「骨貌淑清,风神散朗 」,蔡传称其「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

他的诗,空幽如「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清灵如「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豪壮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孤峭如「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皆是传唱千载的佳句。

今天要分享的是孟浩然晚年漫游吴越时所作的一首五律,空明脱俗,颇有禅意。

诗曰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大禹寺,寺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上。

义公,指名字中有一「义」字的僧人。

唐代佛教盛行,许多诗人都曾写过题寺庙或赠僧人的诗篇。

孟浩然的这首诗,便是在会稽山中大禹寺结识高僧义上人,被他邀请前往禅房清谈后的题赠之作。

清代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中评价此诗「前赞义公禅房,后赞义公禅心,总从空际设色 」,玉遮的【唐诗选】更是赞其「尽禅门清净况味 」。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修建在空寂的山林中。

「禅寂」 ,即梵文禅那的音义合译,为佛教基本修证之法,出自【维摩诘经·方便品】中「一心禅寂,摄诸乱意」语。

佛教以寂灭为宗旨,因此佛教徒日常会坐禅入定,以求思虑寂静,这样的行为被称作禅寂。

禅寂之时,最好是在安静的、没有打扰的环境中,因此义公选择了在人迹罕至的山里修筑禅房。

「依空林」 点出禅房的背景,同时也圆融自如地将下面两联转向描绘禅房前的景色。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颔联着意表达禅房位置之深:窗外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山谷纵横幽深。

人站在禅房前,面秀峰而背空林,仰可观青山,俯可察沟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神往物外的意趣。

「一峰秀」 是远景,视角是高的;「群壑深」则是近景,视角转为低,远峰群壑、连绵纵横,足见禅房之深。

这两句对仗工整,写景由远及近,写出了鲜明的层次感,同时也通过环境的悠远深邃衬托出义公的清高脱俗。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颈联描绘的是雨后庭院的清幽:久雨初停,夕阳返照,庭院里满处都散落着青翠的绿阴。

「连雨足」 三字,说明这场雨已经下了多日,故而此时雨散云开,晚霞与夕岚相映绚烂,分外令人欣喜。

湿润的空气中仿佛还裹挟着未尽的雨丝,被深山空林映成青翠的颜色,落在幽寂的禅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

诗人看似只是在描绘山林、夕阳和庭院,无一字赞人,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立于其中的高僧,才更显出风姿情采。

明是赞景,实是赞人,烘托的是义公脱离凡间、超于尘世的胸襟和情怀。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看到庭中出污泥却依然洁净的莲花,我才明白义公的心境就像莲花一样一尘不染。

尾联诗人一笔点破,巧用佛家语,以莲花喻人,点破了写景的用意,暗示着前文的绘景亦是为了赞人。

「莲花」 ,在佛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圣花。它清净香洁,出淤泥而不染,佛教以莲花为最洁,甚至用它比喻佛眼。

「不染心」 ,同样意为心地不为尘念所染,活用了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诗人想表达是,义公会选择这样的环境栖居,正因为他有着佛眼般清净的的境界、莲花般纤尘不染的襟怀。

孟浩然的这首诗,以「清净」为灵魂核心,从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意境清远。

写景素描淡抹,写人出尘绝俗,笔致疏淡,文辞清雅,同时也寄托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在此空寂山林,闲看远峰近壑,静观幽雅风光,无车马之繁喧,无往来之嘈杂,避乱世而独守宁静,自然心洁如莲,不为外物所扰。

【明朝那些事儿】里有句话,「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敬佩的 。」

人,都该活得干净一些。外表干净,是对生活的尊重;灵魂干净,是对生命的赤诚。

气质干净的人,内心是安定充实的,即使遭遇挫折、历经苦难,依然能从容前行。

愿我们,此生都能洁净如莲,澄澈温柔,不改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