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電影版【異人之下】:烏爾善失手了嗎?

2024-07-29辟謠

註:本文有劇透

開啟購票APP,電影【異人之下】兩款海報輪流捲動,海報上幾個大字赫然可見。第一款海報上的時間最早,上面的宣傳語是「【封神】導演 奇幻新作」,第二款海報的宣傳語是「中國異能 視效爽片」。現如今,電影的宣發愈發註重於第一眼吸重力的提煉,顯然,「【封神】導演」烏爾善是【異人之下】最重要的賣點之一。

【異人之下】售票APP上的海報

原漫畫【一人之下】是最具影響力的原創國產漫畫之一,連載8年點選量超300億(一部漫畫有幾百話,一個使用者完整看完一部漫畫可以貢獻幾百上千的點選量);但相較於此前烏爾善開發的【聊齋誌異】【鬼吹燈】【封神演義】等國民性IP,【異人之下】是一個相對圈層化的IP,多數觀眾對【異人之下】還是很陌生。電影選用的年輕演員們也非流量型演員,尚不具備什麽票房號召力。這就讓烏爾善成為【異人之下】最主要的宣發點之一。

烏爾善是中國電影工業化重要的先行者。早在2012年的【畫皮2】,他就有「不相信導演個人的才華,只相信把這些才華轉化成科學的電影控制流程」的工業化實踐;2016年的【尋龍訣】和去年的【封神第一部】,烏爾善充分證明了他以工業化思維操盤商業大片的能力。

這一次的【異人之下】,觀眾依然信賴烏爾善對「視效爽片」的呈現效果。

假若觀眾沒有看過漫畫或此前劇版(彭昱暢主演),也能沒什麽門檻地進入電影【異人之下】構建的世界中。原漫畫【一人之下】是都市異能漫畫,融合大量武俠元素,觀眾完全可以將它當作一個另類的武俠故事看。

故事發生在當代背景下,這個世界中存在著擁有各種特殊能力的人,被稱為「異人」。異人隱藏在普通人之中,並有著自己的組織和社會結構。

如果將都市理解為一個「江湖」,「異人」就是具備武功的江湖人士。在武俠中,有各種各樣的江湖門派,同樣的,異人界由於不同的理念和價值觀,也有不同門派;武俠世界裏,會出現爭奪武林秘籍或寶物的情節,因為這些秘籍或寶物賦予持有者無上的力量或者武功,從而引發江湖中各路英雄豪傑的爭鬥,同樣地,異人界也有「八奇技」,不同門派為了獲得這些能力展開激烈的競爭。

故事框架很「武俠」

【異人之下】的主人公張楚嵐,一開始是個隱藏自己異能的普通大學生,他只想著明哲保身,卻身不由己地卷入到異人界的紛爭之中。這一過程中,他不僅要面對外部的挑戰與危險,也要克服內心的恐懼與迷茫,學會承擔責任、守護正義。這種成長經歷與武俠小說中主角的成長路徑十分相似。

張楚嵐(胡先煦 飾)

作為「特效爽片」,電影的最大看點之一,是烏爾善如何以工業化思維呈現種種異能的視覺效果,就像武俠劇的武打戲。這一點上,【異人之下】沒有讓人失望。

「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和型別化創作」,保證特效團隊能夠使用最先進的技術,將原著中描繪的各種異能和場景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無論是主角的炁體源流,還是其他角色的拘靈遣將等特殊能力,電影力求還原原著的魅力,特效設計既尊重原作又有所創新。

特別是,色彩運用大膽且充滿活力,五彩斑斕的特效呈現角色的特異功能,每一次異能展示都像一場絢麗的煙火秀,視覺沖擊強烈。電影中的打鬥場面數量眾多,讓人目不暇接,也不難想象到經費在瘋狂燃燒。

各種視效場面目不暇接

不同於以前國產各種視效大片多以古代為背景,【異人之下】是都市異能故事,都市異能美學設計令人耳目一新,展現現代都市與超自然元素相結合的獨特風格,創造出一個既有本土特色又具有國際視野的新奇世界。

只不過,如今一部電影單純依靠特效,是不具備票房號召力的,這也是為什麽如今那些好萊塢特效大片在國內越來越不賣座。故事才是第一位的。

這也是烏爾善堅持的理念。在2017年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訪中,烏爾善談到國內市場對於大片一直有誤解,「那些所謂的大片,既不大眾也不主流。它可能是大題材,大明星參與,花了大價錢制作,然後有大行銷。但是它沒有取得大的共鳴,因為它的主題還是非常個人的,跟普通的觀眾關系不大……主流的娛樂電影應該是公共價值取向的表達,它不斷地強化人類永恒的信念和積極的價值觀……電影作為公眾藝術的代表,調動這麽龐大的社會資源,引起整個群體對它的關註,應該不斷地重新喚起那些永恒價值觀:我們相信什麽,我們的未來應該走向何方?」

這段話很經典,是對大片相當精準的理解。不是大題材、大制作、大行銷了就是大片,關鍵是,大片必須擊中大眾內心,必須是公共價值觀的承載和表達。烏爾善去年的【封神第一部】就是很完美的實踐,對「父」、「子」、「父子」關系有充滿現代性和感染力的解讀。

來到【異人之下】,它與普通觀眾的情感聯系是什麽,它要傳達給觀眾的信念感是什麽?或者用烏爾善的話說,它的「型別敘事與我們現實的關系到底是什麽」?

其實就是經由「少年俠客」張楚嵐的自我認同之路,傳達出一個重要的觀念:你的「異類」不是一種罪過,不必隱藏遮掩,不要自我懷疑,擁抱你的特別,施展你的特別。

這個世界有各種各樣的「異人」,他們不必擁有特異功能,也可以是個性獨特、興趣非主流、不符合傳統性別角色定位的人。

只是如張楚嵐的祖父所言:「你要是太壞,他們會滅你,你要太慫,他們又踩你,你要是太好或者太強,他們又不放心,你只有跟他們差不多,他們才可能安心地接受你。」許多人有過類似的經歷,它迫使我們學會妥協、保持低調以及隱藏自己的真實面貌,以便更好融入大眾之中。

【異人之下】透過一個陌生化的故事,幫助每個「異人」明白,真正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而不是盲目追求他人的認同;也幫助觀眾重拾看待「異人」的新視角,認識到每個人的獨特之處,並學會欣賞這些差異。

這個價值內核本身是有感染力的,前提是你能把故事講好。

【異能之下】似乎未能釋放出這種磅礴的力量,因為張楚嵐的整個成長缺乏真正的「痛感」。換句話說,他的孤獨、他被排擠、他拼命隱藏、他小心翼翼、他委曲求全、他總是挨打,這一切痛苦在電影中呈現得沒有什麽真正的痛感。

比如電影在表現張楚嵐屢屢被挨打時,動作場面過於誇張且不切實際,甚至刻意呈現得滑稽,比如開篇馮寶寶拿著鐵鍬嘭嘭嘭地砸張楚嵐的頭,很殘忍的動作竟往搞笑的風格拍。之後各種挨打橋段同樣如此,並未展現張楚嵐在被孤立和挨打時的心理狀態,比如恐懼、絕望或者憤怒等情緒。觀眾絲毫感覺不到張楚嵐的疼痛,反正他怎麽打也打不疼打不死。

馮寶寶(李宛妲 飾)

痛感不僅是身體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如果在表現張楚嵐內心掙紮和轉變的過程中缺乏細膩的情感表達,觀眾很難感同身受,之後張楚嵐「我在你們心裏還是個異類」的吶喊與反抗,怎麽具有感染力?

本該很有力度的話,沒有充分體現出來

比如馮寶寶帶著張楚嵐去她的住處,準備對張楚嵐進行「特訓」。這個橋段一開始各種「插科打諢」,展現張楚嵐的「好色」——馮寶寶在浴室洗澡,張楚嵐無心修煉。

馮寶寶在身後浴室洗澡,張楚嵐「好色」得流鼻血了

之後就是馮寶寶揪著張楚嵐的頭,強行塞到浴缸裏訓練,在差點窒息的體驗中,張楚嵐想到爺爺臨終前給他的忠告,要隱藏自身,千萬不要自我暴露,以及爺爺為了保護自己犧牲了。張楚嵐的情緒立即轉變為大悲痛,並決絕地告訴馮寶寶,自己不練了。

在短短幾分鐘內,這個情緒轉變又快又突兀,張楚嵐的人設也很不討喜——上一秒很好色,甚至不正經,下一秒就沈痛不已,以至於他的情緒爆發失去力量。觀眾感受到的也許不是他的痛苦,而是「喜怒無常」。

張楚嵐的情緒轉折,並不絲滑

順便說一句,電影中各種「男凝」鏡頭,就像片中一些角色赤裸裸的「好色」一樣,讓人反感。

張楚嵐最終的覺醒,是電影情緒的一個關鍵爆發點。他消除了對馮寶寶的誤會。在一大段的閃回中真相大白——原來不是馮寶寶殺了爺爺,原來我張楚嵐不孤獨啊,馮寶寶一直在默默保護著我雲雲……張楚嵐就此真正地實作自我認同。只可惜,痛感的鋪墊不足,反轉也有點苦情戲和輕飄飄,觀眾或難從這樣的轉折中獲得自我認同的大徹大悟。

【異人之下】無疑是視效爽片,但它也許不是烏爾善自己定義的「大片」。以工業化流程做視效,烏爾善未失手,但劇本失手了。不是大制作大視效就是大片,【異人之下】在價值內核傳遞上存在不足,或難激起廣泛的大眾共鳴,頗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