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因為【解密】,國產片終於有了天才式的解密專家

2024-07-29辟謠

麥家的小說【解密】為世人所稱道者,乃其對密碼破譯領域的深入披露,以及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細致刻畫。本來,電影藝術要表現小說的這些優點有點力不從心,但電影【解密】的制作團隊迎難而上,巧妙地將小說中的抽象思維、深奧計算、內心激蕩進行了視聽轉換,透過場景設計、演員表演、特效處理等藝術手段,打造具體入微的歷史質感,營造了緊繃的情緒氛圍,讓觀眾跟隨人物的命運起伏,完成了一場百轉千回的心理冒險。

追求極致視聽效果,對原著揚長避短的【解密】,能否如願顛覆觀眾們的想象?

影片在情節編排方式上也進行了積極探索。透過三個受訪者的講述,拼湊出容金珍幾個重要人生階段,並由妻子小梅帶領觀眾感受容金珍作為天才之外的另一面,從而塑造出一個更為完整立體的人物形象。借助這種紀錄片式的采訪,影片的創作者像是在打撈一段塵封的歷史,向新中國隱蔽戰線上的英雄致敬,並依托主觀視點的親切感和洞察力,使容金珍的傳奇一生與觀眾快速建立情緒和人生感觸上的深刻勾連。

精彩的表演凸顯天才的多面性

影片主人公容金珍的外形略顯佝僂,身姿不夠挺拔,眼神看人時有些躲閃,有一種不解風情的木訥,又有一種強迫癥式的偏執,還有一種不諳世事般的天真。但是,他在數學領域又有著令人驚嘆的敏銳與犀利。而且,容金珍在密碼世界裏需要極致的專註,導致他對於身邊的人,身邊的世界總是處於心不在焉的狀態。這就意味著,演員需要在人物孩子般的單純、天才般的睿智、暴君般的不近人情、攀登者的疲憊與沮喪間不斷切換,透過精準的表演賦予這個角色以深度和魅力。

演員劉昊然放下了偶像包袱,藉由獨特的造型、肢體動作和語言設計,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有些孤僻、敏感,但又單純、直率的天才形象,既強調人物與世界的疏離狀態,又表現了他內心的沈靜與純粹。尤其容金珍在一個陌生環境中的好奇、緊張,在熟悉與親近的人身邊的那種靦腆與快樂,在密碼領域裏的全心投入與煩躁焦慮,在如釋重負後的釋然與澄靜,演員在表情和肢體動作的處理上比較到位,沒有使人物流於概念化的迂腐,更沒有盲目追求爆發力而讓表演過火。這除了有賴於演員的藝術功力之外,恐怕還涉及對人物性格邏輯的準確把握。容金珍看起來有多個面向,但他的人性底色和性格邏輯其實非常簡單,他就是一個沈浸在數學世界裏的孩子。在這個世界裏,他取得突破時會有極大的滿足,但受挫時則容易被憂慮不安吞沒,還會因自己的思考被打斷怒不可遏。如此一來,演員在表演時就能夠找到揣測人物行為邏輯的一把鑰匙,觀眾也能借此進入人物的心靈世界。

飾演容金珍的劉昊然放下偶像包袱,成功塑造了內心豐富、性格復雜,同時又有些敏感脆弱的天才式解密專家。

容金珍需要身處一個井然有序、充滿安全感的環境,內心才能變得安靜平胡。這就意味著,容金珍的神經其實非常脆弱。影片中有一個細節,容金珍與老師希伊斯對弈西洋棋時,老師拿走了容金珍的一個卒,這頓時讓容金珍變得心神不寧,對那個卒的去向窮追不舍,並因心浮氣躁而輸掉了比賽。正因為容金珍對於世界的感知能力遠超常人,他才能成為解密專家,但這樣的天才也因過於敏感而容易被誤導或摧折。

影片透過容金珍與希伊斯的互動,既展示了天才之間智力較量的精妙與幽深,也生動地詮釋了惺惺相惜的對手間那種情感的羈絆。希伊斯憑著對容金珍的熟悉,透過寄唱片,偷筆記本等舉動,成功地使容金珍的思緒走進了死胡同,或者使容金珍的精神世界瞬間坍塌,這既展現了容金珍作為一個巫師的易感性,也體現了人性的復雜性。但是,容金珍解開黑密後,為了保護希伊斯而對外宣稱解密者另有其人,那種人情的溫暖與寬厚又令人感動。

當一部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個智商超群的人時,似乎很難引起觀眾的共鳴。因為,他們的思維方式和人生經歷與觀眾距離遙遠。但是,影片【解密】透過采訪提煉了兩個命題: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密碼;這一生,就是解密的過程。這樣,容金珍的故事就毫不費力地撥動著每一個普通人的心弦。每個人的個性和人生經歷都無法復制,人生也會遇到命運的無常和不可預知性。正是在這個維度上,天才與凡人的差別並不大,那些關於情感的困惑,關於命運的拷問,關於人生意義的追尋,都是一個個晦澀的密碼,解答的難度是同等的。我們無法預先知道答案,也沒有捷徑可走,只能去經歷、感受和思考,完成關於自我人生的解密過程。

家國觀念的映照成就不同的人生境界

影片【解密】的背景設定在1944年至1964年,容金珍的人生歷程與中國這段特殊的歷史時期纏繞在一起,使得家國情懷成為影片主題內涵的重要組成部份。

陳道明飾演的老鄭是容金珍的人生「引路人」。

在12歲之前,容金珍對世界的認知可能只限於他居住的那間昏暗小屋。離開故鄉前往南京時,容金珍親歷了日本人的橫行霸道。容校長告訴他,中國生病了,這些侵略者就是病毒。這是容金珍對於國家最初的模糊印象。老鄭受傷來避難時,容校長向容金珍解釋,老鄭是為國家清除病毒的人,而「國」包含了領土、主權、民族和文化等要素,這使容金珍對「國」的概念慢慢變得清晰。後來,容金珍目睹了腐敗的國民黨濫殺無辜的場景,以及老鄭等人為了國家命運積極奔走的執著,他深有感觸,主動為老鄭轉譯了電報。可見,影片實際上在容金珍身上凸顯了一條成長的弧線,使他從一己的封閉世界,被動地感受山河破碎的現狀,繼而主動地意識到個人與國家的關系,並身體力行地擔負起個體的使命。

容金珍的老師希伊斯對國家的理解則打上了個體際遇的烙印。希伊斯本是波蘭人,因國破家亡,流落到南京。希伊斯認為,所謂的「國」就是身邊的親人和朋友,是身邊的小橋、流水等具體而微的東西。顯然,這種國家觀念比較狹隘,有著一種小布爾喬亞式的天真。而且,這種國家觀念因缺少信仰的指引,一切都圍繞個體利益進行判斷和選擇,正如在南京主張不卷入政治的希伊斯,到了美國則開始為軍方服務。

容金珍與恩師希伊斯(約翰·庫薩克飾)

此外,影片中還有兩個人的家國情懷值得分析。容校長在個體人格上無可挑剔,正直、善良、寬容、勇敢,憂國憂民,對家人關愛備至,但他的行動理念和行動能力有天然的缺陷,只能守護小範圍內的安穩,難以在一個集體中汲取更多的能量,自然也難成就驚天動地之偉業。還有老鄭,是一位堅定的革命者,他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殫精竭慮,為了新中國的國家安全,隱姓埋名,默默奉獻。

因此,影片中實際上有三種不同的家國情懷:希伊斯對「政治」毫無興趣,只關心自己和身邊的人;容校長雖有拳拳的愛國之心,但他只能做到顧全家人和自己份內的事業,難以有胸懷天下的誌向並付諸行動;老鄭有超拔的家國情懷,為了國家的福祉可以拋頭顱灑熱血,舍小家為大家。

影片讓容金珍與這三個人產生緊密的情感互動,從他們身上受到感染、影響和感召。看起來,容金珍與老鄭在一起的時間最長,也認同老鄭的人生選擇,但是,影片最終用一種更富人文關懷,更為圓融和通透的方式,完成了對於家國情懷的獨特闡釋。

在影片的結尾,一直被容金珍冷落的妻子表達了自己的不滿與希冀,這使容金珍深有感觸。容金珍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為妻子布置了燭光和鮮花,為她買了禮物,兩人依偎在窗前,溫暖的陽光照射在他們身上,那一刻,他們是滿足又幸福的。換言之,容金珍此時糅合了容校長、希伊斯、老鄭的理念,對於家和國有了不一樣的理解。他告訴妻子,國家的概念宏大開闊,但又具體細微,它包括了國家所守護的人,以及守護國家的人。可見,影片沒有用高調的說教方式向觀眾灌輸主題,而是透過人物的人生經歷和情感歷程,展現了人物對國家的深切體認與感悟,在藝術情境中完成了對觀眾的情緒感染和思想啟發。

豐富的藝術手法完成心理世界的具像化呈現

【解密】這類關註智力對決的題材,似乎天然適合用小說來表現。因為,小說可以透過多種修辭手法,充分展開想象和聯想,細致入微地描述高深的數學計算、復雜的智力賽局,以及人物面對困境時的情感變化,從而給讀者帶來層次和形式都更豐富的閱讀體驗。影片【解密】則深得揚長避短的精髓,沒有對解密的數學原理進行過多的理論闡述,而是聚焦於人物之間的互動,透過人物的行動來推動情節發展,使得觀眾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影片的核心內容。

同時,影片借助夢境和幻覺,對人物高度焦慮、緊張、疲憊、興奮時的心理狀態,進行具像化的展現,將抽象的密碼破譯與人物的潛意識流動密切地結合起來,不僅增加了影片的觀賞性,也使得觀眾對人物的深度「解密」有了可視可感的媒介。

【解密】全陣容海報

尤其在容金珍關於迷宮的夢境中,影片透過暗調的畫面、有壓迫感的音響效果,以及大量的垂直俯拍和快速剪輯,使人物內心的焦躁與無助顯露無遺。當容金珍在夢境中跌入海底,被巨大的漩渦裹挾時,海水中浮現的無數數位,則象征著解密的復雜性和智力賽局的緊張氛圍。這種將夢境與影像相結合的手法,不僅展現了影片奇譎的想象力,也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聽沖擊和心理震撼。

除了與解密相關的夢境之外,影片中實際上還有關於愛情和人生的夢境。那個矗立於高粱地的高塔,符合佛洛伊德關於夢的解析相關理論,將容金珍對小梅的情意萌動作了形象的描摹,那是包含了渴望、困惑、恐懼的多重情緒交織。這些內容,用文字表達也許不算困難,但對於電影而言,則需要在一種詩意的氛圍中,渲染一種歡欣的情緒,同時又在獨特的構圖中,展現人物內心的不安。

【解密】海報,展現了師徒紅色沙灘對弈的場景。

還有容金珍解開黑密的那個夢,套用了希伊斯的夢境,兩人在紅色的沙灘上對弈,有一種異樣的血色浪漫之感。兩個人都曾思考過「生前身後名」,都渴望在人世間留下自己的足跡。但是,當兩人投身於密碼領域,命運似乎對他們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他們所做的一切,可能不為世人所知,也不會公開記錄在案。這時,個體該如何自處?也許,希伊斯在黑密被破解之後,會有一種人生虛空之感。但對於容金珍來說,他在破譯密碼的過程中,卻完成了對自我的「解密」,對人生頓悟,甚至是對人心的參透,這已然令人欣慰,更何況,他的功績必將被國家所銘記,被後人所景仰。

當然,我們也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影片有時缺少節制地沈醉於夢境和幻覺的展示之中,有些場景流露出強烈的炫技成分,不僅出現的頻率過高,與人物刻畫和情節發展的聯系也不密切。其次,與容金珍最親近的三個人物的陳述,沒有為觀眾提供關於人物更多的資訊,沒有為進入人物內心開辟新穎的角度。再次,必瑜和小梅都愛上了容金珍,但她們在講述時,卻無法提供必要的細節鋪墊和心理邏輯,這無疑浪費了主觀視點的優勢。更重要的是,考慮到整部影片的情節都由三個被采訪物件來編排,影片大肆渲染容金珍的夢境和幻覺,就會遇到一個敘事學難題:假借旁觀者展開的限制敘述,如何能像客觀視點一樣隨意進入人物的心理世界?

饒是如此,我們仍然要肯定影片在題材開掘、人物刻畫方式、家國情懷的書寫等方面的成就與貢獻。畢竟,中國銀幕上不缺大智大勇的英雄,不乏機智冷靜的諜戰英豪,但是,我們難得看到一個天才式的解密專家,難得看到一個內心豐富,性格復雜,同時又有些敏感脆弱的愛國赤子。

(本文作者系復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教授、復旦大學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