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爾濱」引發的農業大摸底,摸出了什麽?

2024-01-12辟謠

可能誰也想不到,「爾濱」走紅後,黑龍江與廣西之間的「南北回禮」會演化成一場自發性的「全國農業大摸底」。

從黑龍江蔓越莓開始,網友們貢獻的家鄉土特產名單在不斷更新:四川魚子醬、甘肅南美對蝦、貴州抹茶、重慶淡水澳龍、上海崇明藏紅花、山東聊城靈芝……

黑龍江生產的蔓越莓 (來源:央視新聞)

這一個個突如其來的特色農產品,仿佛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隨著越來越多的地方「掏出家底」互贈禮物,網友們驚嘆「我家還有這個?」「咱媽有這好東西怎麽不早說」「我的家鄉特產是特地瞞著我產嗎?」「到底還有多少驚喜是不知道的」 。

農業大摸底,真是越摸越驚喜,也給各地特色並且充滿「反差感」的農產品一次絕佳的亮相機會。

事實上,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很多農產品產區已經走出了此前人們印象中的地理認知。

比如,山東聊城冠縣的靈芝產量占到全國總產量的三成以上,即便在數九寒冬,在高標準種植棚內也能看到金黃色的靈芝茁壯成長。這讓我們不得不感嘆,之前只能春夏時種一茬的靈芝,早已實作了全年不間斷生產。

冠縣靈芝科技示範園的靈芝(來源:新華社)

常見於西餐的高端食材產自中國已經足以形成「反差感」,內地產出「海鮮」更重新整理人們的認知。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有山西省唯一的鮭魚養殖場,同時也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冷水魚養殖基地。這裏養殖的鮭魚從丹麥引進,年產成魚400噸,銷往北京、上海、山東、江蘇、遼寧等地。

科技的進步給現代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不斷更新著我們的意識,創造著一個個富民創收的新產業,也讓祖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具象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特色農產品。

同時,中國越來越多農產品走出國門,得到世界的認可。比如,出口南韓的中國泡菜九成來自山東,山東省內出口南韓的泡菜九成來自青島平度;貴州抹茶出口量排在中國第一、全球第三,日本70%的抹茶來自貴州。

「風暴般」的認知洗禮,帶來的並非只有驚嘆,還有大眾對於鄉土鄉愁的精神慰藉,以及對民族產業、民族品牌的信心和自豪。

但我們也必須意識到,特色農產品的打造是復雜的,農產品的品牌是難樹立的。而我們要抓住這互聯網帶來的「潑天富貴」,讓特色農產品走進大眾的視野,擦亮地方農業品牌,形成有知名度的地域品牌。在堅持「內」「外」兼修的同時,要想方設法放大當地優勢,擺脫特色不明顯、知名度不高的現象,做好特色農產品產業,持續喚醒農業品牌意識,結合當地特色賦予農產品的品牌價值,擴大產品和品牌與大眾的接觸,透過創新傳播渠道來帶動特色產業發展。

(大眾新聞客戶端 戴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