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3年做500萬字史料長編,建電子資料庫!獲「學術之星」特等獎~

2024-07-23辟謠

日前,復旦大學第十五屆「學術之星」特等獎揭曉。歷史學系中國史專業2020級博士研究生胡康憑借在隋唐時期的族群互動與邊疆治理方面的研究,成為6名獲獎者之一。

早上九點,胡康在光華樓西主樓8樓的歷史系資料室坐定,開始閱讀文獻資料,晚上十點資料室關門,他離開。這樣的學習生活軌跡,胡康從碩士階段到博士初期,堅持了四年。

與故紙堆相伴,胡康直言,「過程是極其枯燥的」,但他憑著興趣和好奇心,不斷求索,享受研究中的探索樂趣。在博士階段,胡康在【文史】等刊物先後發表含錄用了十余篇文章。

「來到復旦,

我見識了一流學者和著作,

決定堅持學術理想」

「我主要研究的是隋唐時期的族群互動與邊疆治理。這個議題宏大,不僅涉及到唐朝唐朝內部的政治體系

「學術之星」答辯現場,胡康介紹起研究成果,言語之間不掩熱愛。結合實證研究,他繪聲繪色重現一幕幕生動鮮活的絲路盛景,描繪出一幅絢麗多彩的7世紀到9世紀東部歐亞的歷史圖景,給在座師生留下深刻印象。

這份熱愛,可追溯到高中,那時他就對隋唐史和西北民族史感興趣,廣泛閱讀普及型的入門讀物,對兩個方向的研究有了基本了解。本科選擇民族學專業後,胡康發現課程與自己當初預設不同,民族學與西方人類學理論較為相近,更關註現實的民族和國家問題。不過,他在課程修讀過程中也積累了田野調查的經驗。

誌在古代民族歷史研究,胡康投註更多的時間在歷史學的課程和文獻閱讀上,他選修或旁聽了蘭州大學歷史學絕大多數課程,在進一步閱讀敦煌吐魯番學的諸多論著後,他發現,「這就是自己的興趣所在」。

憑著優異的成績,胡康在2016年參加復旦歷史系夏令營,順利進入復旦大學攻讀歷史學碩士學位。

「來到復旦,我見識了一流學者和一流著作,決定堅持學術理想,沿著這條路往下走。」在復旦,他旁聽了歷史學系、中文系許多中古歷史、文獻相關課程和學術講座。「在這些課程、講座中,我不僅收獲最前沿的學術知識,還開拓了學術視野。」胡康說,復旦豐富的學術資源讓他對許多問題有了新看法,也促使他繼續做學術研究。

談及動力,胡康認為對自己來說,興趣是最重要的。在學術道路上,大多數時候,所做的工作相對枯燥,但是對某段歷史的原始資料有了新解釋,或者發現這段材料可以與其他材料串聯起來形成新理解,「當有這種成果,特別是當辛勤研究的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上,那種喜悅無法形容」。

正是學術興趣驅動,胡康勤勉地開展研究,取得成果,再去探索更為前沿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幸福指數不斷上漲,形成一個正向迴圈」。

來到復旦非常幸運的事

是遇到很多良師

「復旦有許多中古史方向的名師,在跟著他們學習的過程中,我看見了真正的學術,對歷史學的研究更加心向往之。」對胡康而言,仇鹿鳴和吳玉貴老師對自己碩士、博士階段的成長非常重要。兩位老師在教授胡康學術研究方法之外,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對學術品質的追求和對學者風格的堅守。

吳玉貴推崇嚴密的史學考證,強調從具體的史料當中分析考辯得出論斷。胡康從研究生階段起便經常向他請教學術問題,編撰史料長編、確保材料來源可靠性的研究方法,「很大程度是向吳老師學習的」。

仇鹿鳴則是胡康的博士導師,作為中國史領域的知名學者,他影響了胡康的學術品味養成。「這種影響是春風化雨式的,潤物細無聲。跟著老師學習時間長了以後,我知道什麽是一流的學術著作,也有了更高的學術追求。」

做學術不能盲目追求數量,更要追求品質,這是仇鹿鳴經常向胡康強調的。「評判一篇文章的標準不是現在,而是未來的兩三年,甚至五六年後。」胡康深受啟發,更註重論文的品質,註重學術素養的積累,閱讀大量學術著作。

3年做500萬字史料長編

用最笨的方法做研究

「胡康同學除了博士論文的工作外,對文書材料也下過較大的功夫。這些積累雖然短期內未必在學術發表中體現出來,但對他成為一個優秀的學者是重要的。」這是仇鹿鳴在胡康的推薦意見一欄寫下的評價。

在歷史學研究中,收集史料的充分全面程度,往往影響著最後研究成果的品質。雖然現在電子檢索技術發達,但胡康研究的主題在資料庫中很難檢索到,所以胡康「采用最笨、最原始的做法,就是從頭開始,一頁一頁翻下來,把有用資訊摘錄到系統裏面」。舊唐書、新唐書、唐人文集,甚至於一些石刻、文書、考古資料,胡康都一一閱讀,並以年月日為骨架,以具體人事物為血肉,編纂了史料長編。

唐朝的西北邊疆問題是一宏大議題,牽涉的歷史事件也異常繁多且分散。為了充分收集史料,在歷史系資料室裏,胡康把唐代相關材料全盤進行閱讀、收集,研究生階段的時光在日復一日地翻閱古籍中流逝。

3年,胡康凝聚起500余萬字的史料長編,細致地還原出唐邊疆的面貌。這份史料長編既是胡康博士論文寫作的基礎,也為他之後的學術研究提供了很大幫助。

「相當於我給自己建立了一個獨特的電子資料庫。」史料長編完成後,他對其他資料庫的需求大為減少。當他開始思考某一時段的問題時,他會在這份史料長編中把對應時段的所有史料反復閱讀,有時可能達到十多遍,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思路梳理和想法架構。

時至今日,他的史料編年系統仍保持開放性,並一直在更新。每當新材料出現,他便會將其增補進系統,確保系統能一直被利用。

在龍羊峽考察途中

博士階段,胡康堅持「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好計劃,建立目標,再自律、堅定地去執行。談及今後,胡康表示,「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純粹的、追求高標準學術的學者」。

組 稿

校融媒體中心

文 字

漆文倩、汪禎儀

圖 片

受訪者提供

責 編

胡慧中

▼更多復旦新聞,敬請留意復旦大學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