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孫華,一個考古學家的「三星堆足跡」

2024-07-26辟謠

7月22日,三星堆研究院學術院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華亮相名人大講堂,在成都的阿來書房分享了【蜀道的三重意義】。講座結束之後,他連夜趕往廣漢三星堆,準備參加次日的「吉金鑄史——三星堆文化與中國青銅時代學術研討會」。

過去一年,孫華教授步履不停,在各大博物館、高校分享他對古蜀文明的研究成果。 據媒體公開報道,今年3月21日,他走進金沙博物館,帶來了一場以【承上啟下的金沙遺址——從三星堆文化到巴蜀文化】為題的精彩分享;3月30日,他亮相上海博物館,揭秘【三星堆的人與神】;時隔2天,他又做客復旦大學邯鄲校區,分享【三星堆的天地人神】。

孫華教授成都講座。攝影:雷遠東

在講座和論壇之間穿梭,這是孫華教授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 作為出生在四川綿陽的考古學者,他對三星堆格外關註,笑言自己「一年之中有半年都留在四川工作」。 在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開館一周年到來之際,封面新聞記者獨家對話孫華教授,聽他分享在過去一年裏的「三星堆足跡」。

「透過近年來一系列的考古工作和研究,使我們對三星堆遺址、三星堆古城有了一個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當然,考古工作還在繼續,希望有更多新的考古發現,為研究三星堆提供更豐富更詳實的資料。」孫華說。

記不清做了多少場講座

用通俗語言普及古蜀文明

一年來,孫華教授身體力行,透過學術論壇、知識講座、高校分享、媒體訪談等多種形式,不遺余力地解讀和推廣三星堆遺址的考古成果,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份來自古蜀的震撼與魅力。

2023年7月27日,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試執行,遊客觀賞青銅神樹。攝影:荀超

7月23日,孫華在學術研討會上分享了【三星堆鳥足神托立像分析:天上的大神使者與國王】,重點分析了青銅鳥足神像、青銅神壇等文物的組合結構、使用場景與意義蘊涵。活動現場,不少媒體人圍著他提問采訪,了解三星堆的研究成果。

「我已經記不清這一年走了多少個地方、做了多少場三星堆相關的講座。我跟自己說,從今以後要少接受采訪,讓更多在一線從事三星堆考古發掘和研究的中青年學者,多與公眾交流,多與媒體分享,把他們的一些新想法,尤其是在發掘和研究過程中的一些新成果和新認識,傳遞給大眾。」孫華告訴封面新聞記者。

身為西南地區考古領域的代表學者之一,孫華不僅是中國西南地區考古協作的重要倡導者,更是中國文化遺產學科中備受矚目的學者。 自三星堆遺址在1986年震撼問世以來,孫華便與這片古老的土地及其豐富的文物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的早期研究成果,如【四川盆地的青銅時代】【神秘的王國——對三星堆文明的初步理解和解釋】等,不僅為學術界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與洞見,更為公眾揭開了三星堆神秘面紗的一角。

「我的考古學研究方向主要是夏商周考古、西南地區考古,三星堆文化本身就是我研究的重要組成部份。」對於孫華而言,研究三星堆有兩層的意義,「其一,它是我的專業;其二,它在我的家鄉四川。所以我投入了比較大的精力來研究三星堆,研究古蜀文明。」

研究三星堆文化並不容易,「因為三星堆目前出土的器物上沒有文字,也缺少相關的文獻記載,所有的研究都基於考古成果和視覺的觀察,基於我們對可視的考古發掘情況進行解讀,而這種解讀必須建立在全面細致分析的基礎上。」

三星堆金面具。攝影:荀超

孫華坦言:「如果我們掌握的資料不全面、分析不到位,沒有建立關聯,我們就如同盲人摸象,可能會走向歧途,產生一些錯誤的認識。一旦把這些錯誤的認識傳遞給公眾,那就會誤導別人。」

因此, 孫華尤為重視基礎研究的紮實性, 他強調:「三星堆研究最重要的是做好基礎研究,再和相關的學者,包括博物館學者,一起做好二次詮釋。也就是用比較通俗的語言,將我們的研究結論傳遞給公眾,使大家能夠明白。如果用我們學術圈子裏的術語體系,公眾不一定能夠理解,所以這裏面有一次的解釋,還有二次的詮釋。」孫華致力於「一次解釋」和「二次詮釋」之間,以一種文化「橋梁」的作用,連結專業研究與大眾認知,將三星堆文化的真實面貌準確呈現給大眾。

三星堆不熱都不可能

將撰寫更多研究專著

談及當前社會上廣泛關註的「三星堆熱」,孫華深有感觸:「這一熱潮的興起,與我們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知識結構的日益豐富以及傳媒事業的蓬勃發展密不可分。」回憶起1986年三星堆初露鋒芒時,孫華直言,盡管已有媒體跟進,但受限於當時的傳播手段與公眾認知度,三星堆的影響力尚顯有限。「那個時候,三星堆雖然已經從研究者、從學術界象牙塔走向了大眾,但對大眾的影響依然是很有限的。」

而今,隨著媒體的多元化與普及化,以及教育體系中對文化、歷史、藝術史等內容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將博物館、考古現場及名勝古跡作為親子活動的首選之地。「現在我們有這麽發達的媒體,再加上現在的中小學教育、大學教育都很強調文化,強調歷史,強調藝術史,在這樣的氛圍中,家長帶著小朋友到博物館、到考古現場、到名勝古跡去參觀走訪和學習就成為了一種時尚。這種情況下,三星堆不熱都不可能。」

三星堆青銅縱目面具 。攝影:荀超

隨著「三星堆熱」的持續升溫,諸如孫華教授等深諳三星堆文化的學者,也活躍在公眾視野中。過去一年中,孫華的足跡遍布全國,以學術論壇、知識講座等形式廣泛傳播三星堆文化。因活動頻繁,他笑稱「早已數不過來」。「作為公立大學的教學科研人員,公眾考古是重要的職責之一。我們有責任把我們所知道的轉達給公眾,也有義務來接受媒體的采訪,透過媒體把我們的工作、想法傳達給更多人。」

孫華也希望,未來會有更多奮戰在三星堆考古發掘與研究一線的中青年學者,接過他手中的「文化傳播接力棒」,與公眾和媒體交流,分享他們在發掘過程中的新發現、新思考及面臨的挑戰。 「對公眾來說,我是‘老面孔’,說的內容也都是固有思維的推論。而新的三星堆成果層出不窮,我們也要靜下心來對新材料進行消化。當然,我以後還會繼續做大眾傳播,只是會在時間上有所減少,因為還要做研究,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傳遞給公眾的資訊不出錯,或者是我們以前說錯了的內容,趕快糾正。」

三星堆青銅神壇底座。攝影:梁家旗

接下來,孫華將著手撰寫多部關於三星堆及古蜀文明的專著,為大眾帶來更深入的學術研究,也將為三星堆文化的傳播與弘揚,註入更多新活力。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