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跨越三百年,看吳待秋家族及友人書畫展

2024-08-17辟謠

澎湃新聞獲悉,從8月8日至11月9日,上海筆墨博物館舉辦「海上藝苑宗師吳待秋家族及友人書畫展」。本次展出的展品起於17世紀中葉的吳待秋九世祖、清初著名詩人吳之振,止於二十一世紀初的吳待秋兒子、前蘇州國畫院院長吳養木,跨越三百多年。其中包括有吳待秋的父親、清末海派名家吳滔,以及與世交吳昌碩、李嘉福、胡钁、王一亭、陳叔通等來往的作品,五十余件展品洋洋大觀。

吳待秋家族

吳之振(1640-1717)

吳待秋九世祖

字孟舉,號橙齋,竹洲居士,別號黃葉老人。石門(今桐鄉)洲泉鎮人。自幼聰穎過人,文才雋秀,著有【黃葉村莊詩集】十卷,與呂留良、吳自牧輯【宋詩鈔】。

行書冊頁局部 甲申年(1704) 吳之振

行書冊頁局部 甲申年(1704) 吳之振

行書冊頁局部 甲申年(1704) 吳之振

行書冊頁局部 甲申年(1704) 吳之振

吳滔(1840-1895)

吳待秋父親

字伯滔,號鐵夫,又號疏林,畫室名「來鷺草堂」,清末著名畫家。

擅詩,工山水花卉,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吳伯滔與吳昌碩、吳秋農合稱「三吳」,尤與吳昌碩交往甚密。

鏡片 【秋山冷月】吳滔

書法對聯 吳滔

長卷【長江萬裏圖卷】吳滔 1872年

【環遊海國圖】( 吳滔 繪畫 清代官員李圭環球考察編寫)這本圖冊首次紀錄了中國人以官方身份環遊世界的書畫作品,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是中國外交史見證的重要作品。

1876年,美國為慶祝建國100周年,在費城舉辦世界博覽會。時清政府亦在受邀之列,清政府指認當時浙江海關文書的寧波人李圭,代表中國政府到美國參觀。李圭借這次參加費城世博會的機會,順道參觀了美國華盛頓和紐約、英國倫敦、法國巴黎、裏昂、馬賽,過地中海、紅海、印度洋,最後返回上海,歷時9個月,行程8萬裏。李圭(小池先生)回國後與吳滔等海上名家等合作【環遊海國圖】以記載這段非凡的經歷。

其中吳滔共繪圖二十四頁,記錄了這次環球考察之行。

【環遊海國圖】 吳滔 繪畫 清代官員李圭環球考察編寫

【環遊海國圖】 吳滔 繪畫 清代官員李圭環球考察編寫

【環遊海國圖】 吳滔 繪畫 清代官員李圭環球考察編寫

【環遊海國圖】 吳滔 繪畫 清代官員李圭環球考察編寫

【環遊海國圖】 吳滔 繪畫 清代官員李圭環球考察編寫

【環遊海國圖】 吳滔 繪畫 清代官員李圭環球考察編寫

【環遊海國圖】 吳滔 繪畫 清代官員李圭環球考察編寫

【環遊海國圖】 吳滔 繪畫 清代官員李圭環球考察編寫

【環遊海國圖】 吳滔 繪畫 清代官員李圭環球考察編寫

【環遊海國圖】 吳滔 繪畫 清代官員李圭環球考察編寫

【環遊海國圖】 吳滔 繪畫 清代官員李圭環球考察編寫

【環遊海國圖】 吳滔 繪畫 清代官員李圭環球考察編寫

【環遊海國圖】 吳滔 繪畫 清代官員李圭環球考察編寫

【環遊海國圖】 吳滔 繪畫 清代官員李圭環球考察編寫

【環遊海國圖】 吳滔 繪畫 清代官員李圭環球考察編寫

【環遊海國圖】 吳滔 繪畫 清代官員李圭環球考察編寫

吳淞放艇 1876年從上海吳淞碼頭出發

吳淞放艇 1876年從上海吳淞碼頭出發

費城觀會

香海歸帆

釋文:香海歸帆,小池先生自吳淞放艇香海歸帆,寄余環遊地球新錄,屬作圖二十四頁,瀛洲天姥想象為之,越人海客當勿以是非工拙論也。光緒五年(1879)四月, 吳滔。

香海歸帆 回到中國香港碼頭,環球考察順利結束。

吳待秋(1878—1949)

名徵,號袌(通"抱")鋗居士,浙江崇德(今桐鄉)人,後居上海。民國時期海上畫壇"三吳一馮"之一的領軍人物。

自幼得父吳滔親授,後從藝吳昌碩,好山水工花卉,兼長治印。山水萃宋元名人墨妙,尤潛心大癡老人,雄穆蒼勁,花卉獨標雅韻,書法以二王為宗,用筆沈著暢快,名重海上。

吳待秋與夫人沈漱石

書畫扇面

書畫扇面

行書對聯 吳待秋

鏡片 【仿石濤芙蕖】 吳待秋

在海派書畫界,吳待秋一直享有盛譽。吳昌碩在展品【吳待秋四十八歲小像】的詩堂裏寫道「余論待秋畫,別開生面,萃精神宋元名人墨妙,尤潛心於大癡老人(黃公望),是以下筆雄穆蒼勁,如濃雲夾霧,馳驟千裏,野瀑懸崖,澎湃百丈也。兼工花卉,蕭散閑闃,雅似復堂(李鱓),一流神意。」

啟功也在展品【十八羅漢圖】的長跋評到「抱鋗先生藝苑宗師。平生好寫山水,山川草木無一懈筆,不獨見藝事之精,且足見臨事之敬。間作寫意花卉,於並時吳(昌碩)齊(白石)之外,獨標雅韻。」

華東師大書法篆刻系主任張索教授說,「從吳待秋的書法中可窺見以「二王」為宗,楷法早年取法歐柳,行書得王鐸、倪元璐神韻,用筆沈著暢快。」還有學者認為他書名為其畫名所掩,其實晚年書法成就不在其畫之下。

立軸 【吳待秋四十八歲小像】 吳昌碩題詩堂 尹椿繪

冊頁 【十八羅漢圖】 啟功題跋 吳待秋畫

冊頁 【十八羅漢圖】 啟功題跋 吳待秋畫

冊頁 【十八羅漢圖】 啟功題跋 吳待秋畫

冊頁 【十八羅漢圖】 啟功題跋 吳待秋畫

冊頁 【十八羅漢圖】 啟功題跋 吳待秋畫

冊頁 【十八羅漢圖】 啟功題跋 吳待秋畫

冊頁 【十八羅漢圖】 啟功題跋 吳待秋畫

吳氏三兄弟-吳養木、吳石耕、吳青門

吳養木 (1920-2009) 吳待秋長子

名彭,號小鋗。幼年隨父遷居蘇州。194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系,1949年離滬返蘇,於家攻習書畫。1958年執教於蘇州工藝美術專科學校,並任繪畫專業組組長。曾任蘇州國畫院院長、蘇州吳門畫派研究會長。著有【中國畫基礎技法】、【中國古代書法家辭典】等。

吳石耕 (1925-2015) 吳待秋次子

名宏,政工幹部。自幼初學奚岡,後學清代「四王」和元代王蒙、黃公望、倪瓚等諸家名人山水畫,摹古功夫甚厚。二十歲即顯露頭角,為陳叔通所贊賞並推薦向世。

吳青門(1927-2019) 吳待秋幼子

名偉,機械、熱力學工程師。幼承家學得父之親炙,歷臨家藏名家畫作。其山水花卉皆妙,畫風勁秀雅致,布局和章法均有創新。精詩詞,書法亦佳。

吳待秋與夫人沈漱石、兒子吳養木、吳石耕、吳青門在蘇州殘粒園家中合影

圖為吳養木、吳石耕、吳青門三兄弟合影

鏡片【松石祝壽圖】吳養木

鏡片【夏山煙雨】 吳石耕

鏡片【松風空潭】 吳青門

成扇 【歲寒三友】 吳待秋和三子吳養木、吳石耕、吳青門合作

家族親友

李嘉福(1829-1894)

與吳滔為姻親,其女李隱玉為吳待秋之妻。

石門人,字笙魚,別署麓蘋,又號語溪等。室名石佛庵、延秋舫。曾從戴熙學畫、從何紹基習字。鑒賞家,收藏家,又善山水畫及篆刻,有印譜。

立軸拓片 【漢三鬥】 李嘉福

胡䦆(1840—1910)

吳滔長女許配給其子胡傳緗為妻

一名孟安,字匊鄰,號老鞠、不枯,又號晚翠亭長、竹外外史。曾與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並列「晚清篆刻四大家」。

善書畫篆刻,工詩詞。善治印,工刻竹。

胡䦆致吳待秋手紮

吳昌碩(1844—1927)

與吳滔情誼深厚,曾教授吳待秋繪畫。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別號有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安吉縣)人。與吳滔、吳谷祥並稱「三吳」。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集詩、書、畫、印於一身,清末民初海派書畫領袖。

橫幅【袌鋗廬】 吳昌碩 題

吳昌碩致吳待秋信劄

吳昌碩致吳待秋信劄

金文對聯 吳昌碩

金文立軸 【臨散氏盤】 吳昌碩

王震(1867—1938)

王震致吳待秋信劄

陳叔通(1876—1966)

透過父親陳豪與世交吳滔的兒子吳待秋在杭州結識並成好友

名敬第,浙江杭州人。中國政治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清末翰林。

陳叔通致吳待秋夫人沈漱石信劄

吳華源(1893—1972)

與吳湖帆、吳待秋、馮超然並稱「三吳一馮」

名華源,字子深,號漁村。江蘇蘇州桃花塢人。家富收藏。

鏡片 【竹石圖】吳華源

(本文圖文據上海筆墨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