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新華時論|以「場景創新」走出「死亡之谷」

2024-01-12辟謠

據報道,中國南山·無錫車聯網小鎮以車聯網示範套用場景建設及展示、智慧交通套用場景研發和測試等為主要方向,已形成15類功能性場景。行人橫穿監測預警、無人駕駛自動泊車、AR即時監測道路擁堵……一個個「黑科技」在這裏得以被嵌入到套用場景中。場景是吸引產業落地的抓手。車聯網小鎮目前已集聚數十家頭部和創新型企業。

科研成果轉化過程復雜,技術和創新從實驗室通向產業化、市場化往往面臨重重堵點,技術成熟度曲線在該階段多會形成「產品能見度」的深谷,被形象地稱為「死亡之谷」。我們常常看到,一些科研耗資巨大卻成果寥寥,是否值得大手筆科研投入當然不能完全以是否落地為標準,但中國當前科研成果轉化率相對較低卻是不爭事實,如何跨越「死亡之谷」更值得深思。場景創新往往能以「我需要什麽」,為技術和創新提供明確方向,從而實作技術、套用無縫接合,幫助我們走出「谷底」。

「場景創新」賦能「產業躍升」效果卓著。以5G為例,由於其時延短、速率快等特性,該技術可以用於車輛間協同駕駛、工廠機器的高效通訊、醫學影像和即時數據的可靠傳輸……正是這些豐富場景才對5G技術進一步突破形成拉動作用。近年來科創領域湧現出的不少超級獨角獸,其爆發式成長多離不開「場景」的引爆。同樣,杭州「城市大腦」作為助力數位經濟的「場景平台」,已成為場景驅動本土企業成長的成功樣本。相反,與場景「疏離」往往會掣肘技術進步。以人工智慧為例,囿於中國重大場景系統設計不足、場景開放程度不夠等因素,不少創新主體缺乏以場景檢驗技術、修正創新的機會,致使相關領域創新受限——場景不足甚至被認為是人工智慧技術前兩次浪潮最終歸於沈寂的重要因素。

「科技成果只有轉化才能真正實作創新價值,不轉化就是最大的損失。」某位企業家的話令人印象深刻。這啟示我們,不僅要重視「從0到1」的原始創新,更要註重「從1到100」的成果轉化,深度對接場景是「勢所必然」。當前,中國創新鏈、產業鏈間仍有堵點:科技人才、論文數量已高居世界前列,但科創領域存在成果轉化難、創新與產業「兩張皮」現象,科技創新「孤島現象」亟待場景驅動打破。深度對接場景也是「時所必然」。當前,經濟社會已全面邁向數位化,先研發後轉化的傳統科創模式因研發周期長等原因,難以適應當前發展要求。展望未來,中國科技創新已開始由跟跑轉向並跑、領跑,場景創新可以幫助科技創新「投石問路」,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無論從企業發展、產業培育乃至國際科技競爭角度看,以場景牽引科技研發都是推動技術升級、創新叠代的重要手段。

中國數據多、場景多、新物種企業多,即便是單個細分場景,疊加14億多人口超大規模市場,往往也能催生澎湃創新動能。我們應該珍視拉動創新的豐富場景,「為產品找場景、為場景找產品」。一方面,有必要打破體制和區域分割、做優場景存量。比如,激勵有關單位面向企業主動謀劃場景供給,開放更多套用場景,進一步深挖場景價值、潛力。另一方面,有必要產業鏈全域、做大場景增量。積極開展超大場景謀劃,積極拓展企業級套用場景,以場景催生和驗證新技術、新產品,讓場景驅動科技創新觸手可及。(韓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