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如何超越世界邊界,構築未來?2024中國科技青年論壇在上海舉行

2024-07-19辟謠

「一個人語言的邊界,就是他世界的邊界。」7月12日,復旦大學電腦學院教授、MOSS大模型負責人邱錫鵬在演講中參照了哲學家維特根史坦的這句話。

繼公布【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MIT Technology Review Innovators Under 35,簡稱「TR35」)中國區入選者名單後,12日,2024中國科技青年論壇在上海市閔行區大零號灣科創大廈舉行。

大數據時代如何解碼生命的奧秘

「作為生命醫學的從業者,進入大數據時代,我們又將面臨什麽樣的機遇和挑戰?」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執行院長田梅在演講中表示。

人類表型組微觀與整體的復雜關聯及其機制檢驗被列為中國科協最新釋出的十大前沿科學問題之一。

表型是基因和環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些人體特征。

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建成第一個跨尺度、多維度的表型組研究平台,關註和測量人體24000余個深度表型,形成佇列。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執行院長田梅。

田梅表示,借助先進的影像技術,分子影像可以把人體內一些生物化學反應過程和變化進行「顯像」。影像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輔助診斷,而在未來成為醫學診斷的金標準之一,「造就」透明病理學。

華東理工大學教授、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楊弋。

華東理工大學教授、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楊弋介紹了其團隊在細胞代謝精準監控前沿技術和相關產業套用。細胞代謝前沿技術和工具創新在醫學診斷、藥物發現與生物合成等產業目前都已開展轉化研究,為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的生物醫藥企業提供生物醫藥科技創新支撐平台。

楊弋帶領團隊發展了一系列細胞代謝的探針,可以定位到不同的亞細胞結構,從而能夠透過成像的方法,對細胞代謝進行即時高分辨超快速分析。相關技術目前已套用在生物產品高效生物制造等領域,比如微生物天然產物藥物合成代謝高產菌株的高效篩選,將篩選時間從數年大幅縮短至數周。此外,基於代謝即時檢測技術被套用於精準抗衰老研究中。

西湖大學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雅婕分享了AI-BT-Chem助力生物催化劑的開發。

西湖大學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雅婕。

「新質生產力」電池

水系電池是指以水為電解液的二次電池(蓄電池)。

「新型水系電池可以代表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復旦大學水系電池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晁棟梁在演講中表示。

新型水系電池的開發面向「碳達峰、碳中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水系電池具有低成本、安全環保的特點,可火燒、刺穿、裁剪。在電池高密度能量發展遇瓶頸,電池安全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晁棟梁開發新型多電子反應電對,代替傳統單電子反應,賦能電池開發。

復旦大學水系電池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晁棟梁。

晁棟梁表示,中國水系電池已有千億級市場規模,在整個電池市場占比30%以上,但是能量都非常地低,低於60Wh/kg。復旦大學水系電池研究中心研發的技術都是1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其套用從低速電動車到安全要求極高的基站、電動船,與鋰電池形成優勢互補。

智慧無限:探索人工智慧的未來

在12日下午「智慧無限」主題活動中,復旦大學電腦學院教授、MOSS大模型計畫負責人邱錫鵬分享了關於從大語言模型演進到世界模型的工作進展,以及對大語言模型未來發展的展望。邱錫鵬認為,「一個人語言的邊界,就是他的世界的邊界。」語言是人類智慧對世界的壓縮。基於此,他解釋了大語言模型的原理:透過語言總結規律和知識,然後建立模型來學習知識,再用模型設計語言,用語言實作和世界的互動。

復旦大學電腦學院教授、MOSS大模型計畫負責人邱錫鵬。

「建立世界模型,就是透過對生活環境的建模,不斷預測未來狀態,進而不斷調整自身特點以適應環境。」邱錫鵬表示,將從高效架構、數據治理、人類對齊、工具增強、跨模態融合、智慧體六個方面,進一步開發第二代的世界模型,不斷打造高效、安全、可信的基礎模型,同時探索實用、多元、復雜的套用場景。

曦智科技創始人兼執行長沈亦晨表示,地緣政治是影響人工智慧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7奈米往後的基於UV光刻機以及更先進的制程工藝的技術,現在越來越難以掌握。」他說。

跨越無限:構築未來的關鍵是學科交叉融合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資訊科技研究所研究員尤立星認為,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需要不停地學習,尤其是很大程度地交叉學習。但是,「交叉學習能帶來顛覆性的技術,不一定能帶來對市場的顛覆」,因此,學習的同時還要腳踏實地地做事,保持對現實市場的敏銳觀察。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副教授眭亞楠表示,他認為學科交叉中最困難的是語言的不同:同一語言在不同領域的意思不同,這給在不同學科之間交流溝通時帶來了很多問題。

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季力將學科之間、學科與產業之間的交叉比做X的交叉點。當找到交點時,意味著在該點達成了共識,能夠推進交叉融合。但過了交點後,又將面臨不同的評估體系或訴求。因此,需要及時切換不同的思維方式,培養行業「破壁」精神。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姜雪峰在總結致辭時表示,不應該為了交叉而交叉。每個人都像一棵樹,最重要的是紮好自己的根。根向下紮得越深,樹冠也就越枝繁葉茂,自然而然地把周圍的樹拉在一起,長成森林。當根還沒紮深的時候,所有的交叉都只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