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量不足、結構不優——3年新增500萬人次高技能人才如何實作?
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不久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相關部門印發【關於實施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的通知】,提出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全國新培育領軍人才1.5萬人次以上,帶動新增高技能人才500萬人次左右。這一目標如何實作?
「在技術工人當中最需要提高的是高技能人才,而在高技能人才當中最需要關註的是高技能領軍人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介紹,「我們將健全培養、使用、評價、激勵聯動推進機制,加快培養高品質發展所需的技術技能型、復合技能型、知識技能型和數位技能型領軍人才,帶動高技能人才整體發展。」
目前中國技能人才總量已超2億人,占就業人員總量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但是技能人才長期數量不足,特別是高技能人才供給與產業轉型升級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
「初級技能人才多,高技能人才少;建築、紡織等傳統型技能人才多,資訊、能源、材料等現代型技能人才少;單一型技能人才多,復合型技能人才少;短期速成的人數多,系統培養的人數少。」寧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葉苗這樣總結。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高品質勞動力短缺的結構性矛盾可能更加尖銳。正因如此,這次通知明確提出,動員和依托社會各方面力量,在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有關行業重點培育高技能領軍人才。
「各地要加強人才供給需求預測,結合經濟社會轉型、科技創新發展和產業結構變革趨勢,制定地方性、行業性領軍人才專項培養計劃。同時加大培養培育力度,支持企業聯合教育科研機構,透過合作培養、計畫協作等方式,幫助領軍人才及培育重點物件提高技術研發水平。」王曉君說。
葉苗認為,可以透過統籌推進新職業新工種開發配套工作、調整高技能人才的評價主體等,為技能人才培訓、評價提供有力支撐。此外,政府部門之間應加強協同,激勵企業自主培訓,鼓勵龍頭企業制定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同時支持技工院校辦學,激勵更多勞動者走技能成才之路。
培養人才,創造良好平台也是必要一環。「下一步將優先支持參與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計畫、重點產業的領軍人才領銜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聚焦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數位技能等領域開展技術革新、技能攻關和人才培養工作,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經費支持。」王曉君介紹。
社會地位不高、收入水平偏低問題,是不少技能人才面臨的痛點,也是一些青年不願意從事技能崗位的重要原因。
為推動破解這一難題,這兩年中國推出「新八級工」制度,並規定聘用到特級技師崗位的人員可比照企業正高級職稱人員,享受同等待遇;首席技師薪酬待遇可參照本單位高級管理人員標準確定或根據實際確定,不低於特級技師薪酬待遇。
「但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些高技能人才被評為特級技師或首席技師後,並沒有獲得與之相對應的待遇。」曾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摘金的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教師楊登輝說,加大制度落實,建立與職業技能等級序列相匹配的崗位績效薪資制,使技能的價值真正體現在薪資條上,將是培養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的關鍵。
這次通知提出,支持企業健全「新八級工」技能崗位等級設定,引導企業建立健全基於崗位價值、能力素質和業績貢獻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對在技術革新或技術攻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領軍人才,企業可從成果轉化所得收益中以獎金、股權等多種形式給予獎勵。鼓勵企業對關鍵技術崗位領軍人才實行年薪制、協定薪資制、計畫薪資制。
「現在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提高他們的待遇水平勢在必行。只有轉變‘重學歷、輕技能’的觀念,鼓勵技能要素參與分配,讓‘技高者多得’,才能切實提升技術工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企業發展註入更多動力和活力。」楊登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