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數說高考①|300萬條高考錄取數據告訴你,撿漏名校有多難

2024-06-25辟謠

這幾天高考成績開始陸續公布,有人歡喜有人憂。只是分數並非最終結果,在高考中,跟試卷一樣考驗人的,還有填誌願。同樣的分數,有人撿漏讀上了「985」名校,有人卻滑檔到了普通學校。

所謂的「撿漏」,產生於高考誌願填報裏的「大小年」,即由於報考人數或招生額度的變化,一些專業的錄取分數線會起伏。其中,「大年」是指報考人數較多導致分數線水漲船高,而「小年」往往出現在「大年」後,由於上一年分數線過高,勸退了很多考生,從而又導致報考人數減少、分數線回落的情況。

低分高就的極端案例,整體在減少

「大小年」現象的出現,和大家追隨上一年錄取分數線緊密相關。澎湃新聞透過梳理近 3 年全國各省份的高考分專業錄取分數線後發現,撿漏上「985」「211」名校的案例並非個案。

例如 2022 年河南一位比一本線高 11 分的理科考生,就碰上了「211」大學新疆大學旅遊管理專業的「小年」——以 520 分、全省 10 萬多名的位次被該專業錄取,而該專業上一年在河南錄取的最低位次是 39420 名,兩者排名整整相差了 6 萬名。折算下來,這位幸運兒相當於多考了 45 分。

為什麽要將名次波動折算成分數?這是由於不同省份的高考參考人數不同,位次變化所代表的波動也相應不同。

雖然大家在高中時,老師們會說類似「一分都不能丟啊,高考一分壓千人!」這樣的話,但像在山東這樣的高考大省,在 2023 年,競爭激烈的分數段, 1 分平均可以塞 1700 人,而在海南,同樣的 2023 年、同樣是不分文理的高考,1 分平均只能塞 170 人。

不過,透過填誌願相當於「多考」了 45 分的河南考生還不是最幸運的那個,真正的「撿漏王」都出現在更早以前。

在澎湃新聞的 2004 年到 2023 年高考資料庫中,「低分高就」的出現次數總體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相比如今高考誌願填報中最多撿漏尾部的「985」高校,20 年前的高考統招中,是有清華、北大等頂尖學府錄取分數爆冷的。 例如在 2005年 和 2006 年,就有 3 位重慶理科考生以 580 分左右的分數讀上了北京大學。

「大小年」會出現的本質,是資訊差。 在資訊較不發達的 20 年前,填專業還要靠找人層層打聽,因此高考誌願中「爆冷」的情況更多。

2006 年,北京大學首次在重慶理科考生中招收 2 名考古學專業學生,這就導致很多考生缺乏往年錄取資訊來做參考。他人的逡巡,最終讓一位全重慶理科排名第 4280 名的幸運兒讀上了這個北大專業。

但如今隨著高考資訊愈來愈自由地流動,外加各種誌願填報專家、AI 填報技術的普及,這種超級大撿漏出現的機率,已降到幾乎為零。

如今填誌願,遇上爆冷的機率有多少?

實際上,過去 7 年裏整個高考誌願填報系統中, 錄取分數線較為穩定的專業占到了七成多,而剩下 30% 不到的專業中,也只有一半多有「大小年」的情況。

而這 14.9% 的錄取分數波動較明顯的專業中,既有讓人覺得開心的「小年」,也有令學子們避之不及的「大年」。

我們基於 2023 年一年的高考錄取數據,用名次波動折算成的分數為依據, 較 2022 年下降 10 分及以上為「小年」的標準,粗計算了考生遇上「小年」的機率,是 6.81%,略高於碰上「大年」 的機率(5.18%)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這裏僅計算了錄取位次起起伏伏的專業,不包括近 7 年來錄取位次整體就在下滑或上升的專業。

想要撿漏名校專業,機率就更低了。還是以上面的標準來計算,2023 年碰上「雙一流」高校的名次波動折算成的分數下滑 10 分及以上的機率是 0.76%,但碰上「大年」的風險並沒有對等減少,依然有 0.88% 的機率。

再換一個更直觀的統計口徑。我們以近 7 年的高校錄取數據中那些有「大小年」情況的專業來看,雖然整體上各專業分數線每年的名次波動折算成分數後的絕對值平均值是 9.49 分,但「雙一流」高校僅為 3.75 分。

「985」高校則更穩定,即使是有「大小年」的專業中,依然是在 2 分上下浮動,很少會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

不過, 如果考生、家長想以讀上一所排名還不錯的大學為目標,而且願意在專業、學校所在的城市上有所讓步,或許也有一定的機率能撿著漏。

能讓你撿漏的專業,多數無緣熱門賽道

我們將近 7 年高考錄取分數線波動最大的非小眾專業梳理出來後發現, 這些藏著「低分高就」機會的專業,不少都是大學生心目中的「快逃」專業。

在波動振幅最大的 20 個專業中,管理學的專業尤其多:跨境電子商務、旅遊管理、酒店管理、市場行銷、財務管理、工程管理、電子商務和工商管理。

作為近年來全國本科院校撤銷專業的重災區,管理學類的很多專業因過去十幾年的招生過多,而導致就業市場供過於求。

比如早在 2013 年的時候,工商管理就被麥可思納入了國內大學畢業生黃牌預警專業,因為無論是從就業率、月收入,還是從就業滿意度看,該專業都比較低。

但換個角度,這對很多以進「985」「211」為誌願目標的同學而言,也可能並非壞事。畢竟專業如果學得不喜歡,還可以先進學校再轉專業。

配合近期多所重點高校宣布可以「零門檻」轉專業的新政,似乎這個方案實作的難度更低了。

但也要警惕這可能是招生季的「宣傳工程」。央視新聞等多家媒體就指出,所謂的「零門檻」「自由轉」,僅僅是針對申請資格而言,而「轉入端則是有要求和上限的」。

另外, 一些大學的招生章程也明確規定了提前批考生入校後是不能轉專業的。

比如波動振幅也較大的護理學專業,由於常被誤認為和專科裏的護理專業類似,而在本科招生中較為冷門,被很多高校列入了提前批,也是不少重點大學的撿漏大戶。

像「985」的山東大學,2023 年在江蘇招收的 199 位理科考生中,分數最高的 661 分位列全江蘇第 2577 名,讀的是臨床醫學,而分數最低的 622 分對應的位次是 17907 名,錄取的專業正是護理學。該專業的招生備註裏專門寫了一句:「報考該專業須查閱院校招生章程」。

但讓我們感到意外的是,在錄取分數線起起伏伏的專業中,波動振幅整體最小的,除了 XX 試驗班類這類高校打造的重點班外,剩下的非打包類專業中,也有一些冷門方向。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的分析是,相比英語、新聞學這些是個大學就會設立的專業,哲學、考古學這樣的專業,常常是名校才有資源和意願去開設的專業。因此, 這些看起來冷門的學科,由於普通院校較少設定,而整體上顯得異常「穩定」。

如此看來,想要透過「低分高就」的方式讀上熱門專業的難度非常高。

讀省外大學好撿漏?其實未必

當然,除了選專業外,也有人說,去非沿海省份讀大學也可以撿漏名校。從全國整體的高考錄取分數看,這句話沒有錯。

在「985」高校裏有「大小年」的專業中,近 7 年波動振幅最大的學校,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緊隨其後的是吉林大學。而這兩所學校也常常是很多省份的考生最有可能考上的「985」大學。

以高考競爭激烈度較高的廣東省為例,2023 年的高考理科誌願中,除中外合作辦學等特殊計畫外,錄取分數最「平易近人」的 20 個「985」高校專業中,18 個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 個來自吉林大學。廣東考生們想在本省想讀「985」,根據近幾年的數據,文科生需要進前 3000 名,理科生得前 15000 名。而如果願意去西部,那的確是天高任鳥飛,文理分別進前 5000 名和前 30000 名就可以讀上「985」。

只是,大學選擇去偏遠地區,也有一定的風險。因為大學生畢業求職時,整體上是就近原則,所求學城市本身的產業特點和多少,可能會直接影響日後的發展方向。

這一點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的不同校區上體現得特別典型。作為知名的「985」高校,目前在哈爾濱、威海和深圳三個城市都有校區,且在很多省份的本科招生中,深圳校區的錄取分數都高於本部。

我們以目前可查到的最新同屆畢業生就業品質報告為例,來看區域對就業的影響。

2019 屆畢業的哈工大研究生中,深圳校區的第一大就業行業是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有 48.76%,其次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本部的畢業生中同樣也是從事軟體業最多,只是比例略低,有 32.34%,但第二大行業是制造業,有 20.95%。其次,在國有企業工作的比例也有差異,本部是 31.17%,深圳校區則為 21.05%。差異最大的是地域去向,深圳校區的畢業生中有六成都在華南地區,而本部則是分散到了華東、華北和華南三個地區。

城市的選擇,對就業的影響無法被忽視。 因此,有人會說「寧要一線普本,不要偏遠 211」。不過,考慮到越來越多的同學,是以讀研升學為本科階段的最終目標,那學校就很重要。畢竟,不同層級的學校,保研資源也不同。

還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的波動數據都是基於全國整體情況,而不同省份之間也有差異。比如在 2023 年的高考錄取數據中,同樣是報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非中外合作辦學等特殊計畫的專業,河南、山東這兩所高考大省,分別要排進省內的前 5.5% 和 5.6%。而同一年吉林省的理科考生,擠進全省前 15.5% 就可以。

因此,我們將近 7 年各地的各專業最低位次波動均值和全國均值進行了比較,並按家鄉大學、外省大學分別匯總計算,得到了各省份的撿漏率。 像湖北、廣東等高考競爭激烈的大省,無論在家鄉讀書,還是去外省報名,撿漏的機率都較低。

不過,這個撿漏率並不等同於各地考上大學或名校的機率,諸如北京、上海這些高校資源相對豐富的城市,在家鄉選專業撿漏的機率,反而是顯著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

這也是多種因素角力後的結果,但其中一個無法被忽視的影響,是很多人寧可選個本地普通院校,也不願去外地讀「211」。我們將會在下一篇分析各地考生最鐘意的大學中,分析這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