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在治亂迴圈的歷史中,缺失的不僅僅是真相

2024-09-07辟謠

「鄉親,我苦甚,無錢用,願借爾頭,可領五十兩賞格。」

——清·毛隆保【見聞雜記】

治史,是中國人的強項。但是,梁啟超先生卻發出疑問:歷史是一個民族的力量之源,但是為什麽中國歷史沒有成為中國人的力量之源?

這是因為,歷史不僅關乎真相,更關乎道德與信仰。讀有洞見、有態度的史書,思考歷史的發展邏輯,去尋找真理和自由——只有在這個時候,歷史才會成為一種力量之源。

作為一個在歷史上早熟,但後來被西方超越的東方大國,國人一邊想開眼看世界,學習西方;但同時卻習慣了「從中國看世界」,而不是周有光先生說的「從世界看中國」。

在治亂迴圈的歷史中,中國歷史缺失的不僅僅是真相,還有道德與信仰。以傳統固有的史觀看世界,既看不懂文明的世界,也看不清真實的自身。

正如歷史學者朱維錚所說:「想象中國是僅有一扇窗戶的房間,外國學者只能透過窗戶看裏面,而中國的歷史學家在屋內,似乎洞察一切,但唯獨不知道這間房間座標何處。」

而外國漢學家,能幫我們找到房間的位置。

◎【哈佛中國史】:多重角度定位中國

如果要用一個關鍵詞定位【哈佛中國史】,那就是: 多元

它透過兩種21世紀新的史學研究方法來呈現:全球視野和多重歷史敘述物件。

主編蔔正民一直都認為, 中國與世界的聯系比我們想象的要廣泛得多。

因此他將自己最擅長的全球史觀,融入了【哈佛中國史】。

在這樣的視野下,中國史被放到了更廣闊的地理空間中。

比如蔔正民親自撰寫的【元明】一卷,就特意設立了一章討論南洋。講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明朝在世界中的故事」。

15世紀起,西班牙的大帆船貿易開始稱霸世界,白銀與香料往來美洲與亞洲,為相關國家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明朝由此成為一個「白銀帝國」,並參與到「南洋世界經濟體」的互動活動中。

有趣的是,當初大帆船航行的區域,正是今天經濟、政治和社會最為活躍的區域,也是未來世界發展最具潛力的地區。

全球史觀不僅使「中國」在地理上被拓展開,還能夠讓我們以更全域的思維來關聯彼時彼地與今時今日。

再比如【清朝】卷中,關於清朝與亞洲,與歐洲的交流上。近代中國不再是一個受害者的形象,而是全球史中同類國家的一個組成部份。

橫向我們能夠理出一條世界近代東方農業帝國的發展線,縱向上能夠對比為什麽東西方在近代會有如此大的差異,以及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其實這正是梁啟超一輩的思想家想要達到,卻收效甚微的史觀。

◎【哈佛中國史】:在歷史敘述物件上的突破

這本書沿著帝制的主要脈絡,延伸出環境、宗族、親屬、女性、日常禮儀、公共衛生等更多的內容。讓歷史中那些面目模糊卻不可或缺的普通人鮮活起來,使中國歷史更具生命力。

比如在【秦漢】卷中關於女性和兒童的論述,就十分豐富。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女性和兒童大多隱於後宅,在宗族制度和社會生活中被一筆帶過。但是在【哈佛中國史】中,女性展現在政治角力中的具體作用。而兒童則成為了討論中國倫理的一個側面。

再比如【宋朝】卷中,單開辟了一章研究公共領域中的私人生活。采用當下最新的考古和文獻研究成果,講述了一個更加生活化的宋代。

正如蔔正民所說,【哈佛中國史】是抱著「生命經驗之復雜」的想法完成的,而不是退回到「歷史事件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它該發生」那一套統一的、早已建構出的歷史敘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