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廁所,憑什麽成為打工人的「避難所」?

2024-09-27辟謠

要問打工人每天上班必做的一件解壓的事情是什麽,「帶薪上廁所」應該至少能排上 TOP3。

此前,某媒體釋出的【2022 年輕人如廁報告】包含了 728 位年輕人的「蹲坑」數據,其中這屆年輕人在公司的平均蹲坑時間為 11.2 分鐘,50.3% 的打工人會在上班時間蹲坑。這個數據直接說明了「帶薪上廁所」對於這一屆打工人來說是有多麽重要。

而在微博和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廁所 10 分鐘效應」的話題也在年輕網友群體中逐漸流行起來,指的是打工人在上班時無論多累,去廁所待上 10 分鐘後,就能夠快速恢復精力、調整心情的神奇療愈效果。

圖源:某社交平台截圖

早就聽說過「公園 20 分鐘效應」(相關文章:替大家試過了,「公園 20 分鐘效應」真的管用!),只要在公園中停留 20 分鐘,就能感到心情變得更加愉悅,這可以認為是大自然本身就具有很好的療愈效果。

那麽,在狹窄還帶味兒的廁所待個 10 分鐘真的有解壓的作用嗎?這還真的有科學依據,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上班族太缺少個人空間

【2022 年輕人如廁報告】的數據顯示,17.3% 的人曾在廁所偷偷抹淚,14.7% 的人選擇在廁所一個人偷樂,甚至還有 28.5% 的 85 後人群在廁所做正念冥想。

這說明上班時間去廁所待個 10 分鐘,之所以具有一定的療愈效果,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廁所作為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為打工人提供了一個能夠保護私密的私人空間和緩沖的時間。

因為職場的工位通常是一個公共區域,所以即使是一個只能短暫停留的私人空間,也能讓他們可以暫時遠離工作和社互動動的紛擾,宣泄和調節自身的情緒。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心理學研究也發現,缺乏個人空間會影響員工的壓力和情緒,從而降低其工作績效。而擁有一定的私人空間的員工,在一天的工作結束後,往往會表現出較低的壓力水平胡更高的工作滿意度,這表明職場中的私人空間能夠顯著降低人們的壓力,提升情緒狀態。

上班蹲坑是一種「微休息」

除了提供一個私人空間以外,在心理學中,上班蹲坑也被認為是微休息(Micro-breaks)的一種形式,即一系列在工作任務之間進行的短暫休息活動,通常不超過 10 分鐘。

一篇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的綜述文章發現,在長時間的工作之中進行一定頻率的微休息,能夠提高人們的活力,減少疲勞狀態,促進認知能力的恢復,並且休息時間越長,恢復效果也越好。

研究者用資源保護理論(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解釋了微休息的這些積極作用,認為每個人都擁有一定量的內在資源,例如註意力和心理韌性,當人們完成工作任務時,會不斷消耗這些內在資源。

當內在資源充沛時,人們會表現得很有活力和韌性,不僅很有創造力,而且遇到困難也會更加堅持不懈。但是當內在資源告急時,人們就會陷入疲勞的狀態,這時候他們要麽就是透過降低工作輸出來減少資源的消耗,要麽就會想要尋求一些休息時間,來恢復這些內在資源。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因此,「廁所 10 分鐘效應」實際上是為打工人提供了一個在私人空間進行充電的機會,幫助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中,快速恢復內在的能量,宣泄或調節自身的情緒。

解壓非得蹲坑不可?

說到這裏,大家應該也能發現,「廁所 10 分鐘效應」好像也並不是因為廁所有什麽神奇的魔力,改成「10 分鐘會議室效應」或「10 分鐘茶水間效應」是不是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

答案是不一定,這取決於那個環境的特征。

恢復性環境理論(Restorative Environment Theory)認為,某些環境能夠幫助人們從精神疲勞和壓力中恢復,使他們重新獲得註意力和認知功能。這些環境被稱為「恢復性環境」,它們通常具備四個關鍵特征:

· 遠離感(Being Away):允許個體在心理上或物理上與日常環境和責任保持距離,從而有助於從日常壓力中解脫。

· 吸重力(Fascination):存在吸引人的元素,能夠吸引個體的註意力,使其沈浸其中,從而有助於減少對日常憂慮的關註。

· 廣闊感(Extent):足夠廣闊,給人一種能夠自由移動和探索的感,有助於擴充套件人們的視野和思維,從而促進心理上的自由和放松。

· 相容性(Compatibility):支持並符合個人的需求、偏好和行為,允許人們根據自己的意願自由地進行選擇和活動,無需擔心外界的幹擾或評判。

盡管廁所聽起來並不像是一個典型的「恢復性環境」,但是廁所的封閉性和私密性,為人們提供了心理上的「遠離感」,使他們能在短時間內從壓力中解脫出來,因此具備了一定的恢復作用。而茶水間、會議室等區域如果不符合以上任一特征,可能就不會起到比較明顯的放松作用。

這 5 件小事,

能讓打工人快速充電,原地復活

那麽,在心理學中,還有哪些事情,能夠像「廁所 10 分鐘效應」一樣,很容易就能做到,而且能夠幫助我們在上班時間快速恢復精力和調節情緒呢?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1. 創造小型的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是絕佳的恢復性環境,但是上班時間逛公園顯然不太現實,但是我們可以對自己的工位進行小小的改造,透過擺放植物盆栽來創造小型的自然環境,例如仙人掌、綠蘿或多肉植物等易於生長的植物。

在自己感覺疲乏的時候,花一點時間給植物澆水或欣賞它們,能夠為我們帶來一定的放松感。

2. 簡單的身體活動

當我們伏案工作一段時間後,可以站起來做一些簡單的拉伸動作,比如手臂伸展、肩部放松等。

身體活動可以釋放內啡肽,這是一種能夠提升情緒的化學物質。或者利用午休時間進行 5~10 分鐘的散步,尤其是到戶外去呼吸新鮮空氣,能夠減少久坐帶來的疲勞感和不適,改善情緒。

3. 輕松的社互動動

利用幾分鐘時間與同事或朋友進行積極、輕松的交流,例如一起喝杯咖啡,分享一個有趣的故事或笑話。重點是保持互動的輕松和愉快,避免談論工作的壓力或負面情緒。

心理學家發現,積極的社互動動可以促進釋放催產素,這是一種有助於增進社會聯系的荷爾蒙,同時還可以提高幸福感和情緒穩定性,更好地應對工作壓力。

4. 短暫的視覺休息

視覺休息是透過短暫休息眼睛來減輕眼部疲勞和緊張感的方法,這對於長時間使用電腦和電子裝置的打工人尤為重要。我們可以采用 「20-20-20」 規則:每工作 20 分鐘,擡頭看遠處 20 英尺(約 6 米)外的物體,持續至少20秒。

定期進行視覺休息不僅可以保護眼睛,還能夠幫助大腦短暫休息,提高隨後工作的專註力和效率。

5. 實踐 「3-3-3」 方法

「3-3-3」 方法是一種簡單的心理技巧,具體做法如下:

1. 找到並命名你周圍能看到的三個物體,比如一台電腦、一盞燈、一本書。

2. 辨識你周圍能聽到的三個聲音,例如鍵盤敲擊聲、空調的嗡嗡聲、同事的談話聲。

3.輕輕移動你的三個身體部位,比如搖動腳踝、伸展手指、轉動脖子。

這個簡單的放松方法透過調動視覺、聽覺和運動覺,能夠幫助我們將註意力從內心的焦慮和緊張轉移到外部環境中,從而減輕壓力反應,幫助恢復平靜和專註。

參考文獻

[1] Murphy, T. M. (2001). The effects of a crowded workplace on morale and productivity. Journal of Histotechnology, 24(1), 9-15.

[2] Albulescu, P., Macsinga, I., Rusu, A., Sulea, C., Bodnaru, A., & Tulbure, B. T. (2022). " Give me a brea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n the efficacy of micro-breaks for increasing well-being and performance. Plos one, 17(8), e0272460.

[3] Berto, R. (2005). Exposure to restorative environments helps restore attentional capacit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5(3), 249-259.

策劃制作

作者丨 陳宇峰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

稽核丨 樊春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策劃丨王夢如

責編丨王夢如

審校丨徐來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