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非遺】保安腰刀丨極致手工,用刀鋒刻下歲月「無聲的詩」

2024-01-02圖片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人民歷經數百年歲月,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鍛造出來的民族文化瑰寶,主要產於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大河家鎮、劉集鄉及周邊地區。早在2006年,臨夏州保安腰刀鍛制技藝就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我們從積石山縣城出發,西去前往車程不到三十公裏的大河家鎮探尋保安腰刀制作技藝。

大河家鎮,是一座有著獨特魅力的小鎮,各色店鋪一家挨著一家,擠得讓人透不過氣來,聽聞這兒人們操著兩省四縣(甘肅永靖、民和,青海循化、化隆)的各種方言,廣場上一輛接一輛駛出的長途車,讓塵世間多了幾分繁華。

沿河步行,首先看到的便是一座溝通東西的水泥大橋。站在橋上,本來和煦的陽光被大風吹得一去無蹤,下行到鎮邊河灘,終於見到了攪動歷史風雲的黃河古渡——臨津渡的真實模樣。昔日叱咤風雲的臨津渡,如今只留下了兩墩石鎖和一條鐵索。

而在大河鎮, 可以看到黃河自西向東流淌,北邊是線條分明的赤色山脈,南邊是城鎮,這一條天然的分界線,是甘肅青海兩省的分界,也是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分界。

讓人想到,璀璨的保安腰刀的制作技藝或許與這大河奔流的地理風貌有關。

在臨街的店鋪,欣賞琳瑯滿目的各色刀具,「什樣錦」「什樣錦雙刀」「雅王其」「波日季」「一刀線」「雙落」「滿把」「扁鞘」「魚刀」……一柄柄陳列在玻璃櫃裏的刀具,即使隔著玻璃,也讓人感覺寒氣逼人。

2】

保安腰刀如此鋒利,來自它獨特的工藝。一把腰刀,要經過選料、溶化、鍛打、加鋼、淬火、刻膛、起刃、鉆眼、整形、釘制花紋、打磨、拋光等80多道工序的傳統工藝鍛制。

通常,一塊精鐵在刀匠手中鍛打得火星四濺,待柔韌有延長,制好坯並劈開加入好鋼,這是鍛造柔性與硬度兼備的保安腰刀最關鍵的步驟。

經過一遍遍地鍛打後,它被淬水,置於水中冷卻,在冰與火的雙重考驗下,刀就有了雛形。

打磨的流程讓工匠所希冀的刀性逐漸顯露。磨刀石上的磨礪,刀刃堅硬鋒利,卻不會崩刃卷刃,若是拔幾根頭發放在刃口,輕輕一吹,風過處發絲斷……

這意味著一把好刀在世間顯現。

保安腰刀的刀柄和刀鞘遵循著簡潔質樸的風格。木質的刀柄,包銅的刀鞘套著鋥亮的刀刃,更多時候,刀匠們會將鋼與牛角層層相壓制作出頗具草原風格的刀柄。

折花刀無疑是保安腰刀制作技藝的典範,因其成刀面上會呈現出均勻細膩的折花紋理,所以被稱為折花刀。折花刀的鍛造可謂煞費心血。當保溫地爐、倒扣風箱和沙棘木的木炭準備就緒後,把生鐵碎塊放在特制的泥沙鍋燒煉,這是「炒鐵」。在1300℃的高溫下,鐵水滾滾,雜質被剔除無余。

然後就可以把鐵水倒入挖好的土槽,冷卻後就是熟鐵片。無疑,大河家特有的植被和土壤為折花刀提供了「元氣」。這是最原始的冶煉方式,也是最純凈的制鐵工藝。這樣獨特的工序是在為折花刀完美的刀鋒「培元」。

光有鐵還不足以成就鋒利的刀刃,還得有鋼。當熟鐵片和薄鋼片都各自鍛造好,剩下的就是工匠們說的「加鋼背鐵」了。

六層鐵片中夾五層鋼片,層層相疊,在一千多度以上高溫的冶煉爐中,鐵片熔化,鋼花四濺,這是刀匠專註地用火鉗夾住疊加層轉動,軟鐵均勻地淋到鋼條上,在劇烈的氧化作用下形成純度很高的毛坯。燒紅的毛坯再透過刀匠精湛的技巧像擰麻花一樣擰轉,優美的紋路便出露了。

然後,經過整刀坯、整坯子、淬火、安刀把、做刀鞘、拋光、煮刀等工序,成刀才從千錘百煉中一錘定音。

已經鍛造好的刀體放在含有明礬的水中煮,逐漸呈現出刀體本色——鐵白鋼青。

3】

青白相間的流線形水紋,勻稱細膩,似行雲流水,如松枝繁葉,十分絢爛,一把折花刀在沸騰的水中掀去了面紗。不需要任何裝飾,就已經美得讓人停止了呼吸……

它讓人想到了波濤洶湧的黃河水,這些刀匠的前輩中一定是從身邊這條大河的奔流中汲取的靈感吧?

時代在發展,保安腰刀的技藝也在進步。

以前傳統的保安腰刀刀柄端直,既無護手,也無刃舌,如今工匠大膽對這些傳統式樣進行改造。在新品的創制中,他們既保持傳統風格,又大膽引進新技術和新材料,讓保安腰刀的制作工藝更進一步。

比如「什樣錦」,改良後進一步強化它的觀賞性和藝術性,刀柄制作上用銀、銅、石、珠在牦牛角上鑲、嵌、鉚,錯出花、星、雲紋、水波及抽象圖案,顯得璀璨奪目又華麗柔媚。刀鞘也多以銅板或鋼皮卷成筒狀,使渾圓的刀鞘藏起方直的利刃,顯示外圓內方、外柔內剛的傳統文化理念。

對「波日季」的改動,主要使刀尖後揚,刀柄前傾,形成流暢的S型造型,刀體入力角度和平衡性設計的科學合理,使刀與刃線條流暢,富於動感;鞘和柄的簡潔裝飾,含蓄低調,冷艷動人,增強了整體審美效應。

保安腰刀的品種,除了傳統品種以外,藝人又創造和增加了「扁鞘」「西瓜頭」「魚刀」「珠算刀」「鋼筆刀」「馬頭刀」等20多個新品種,成為人們饋親贈友或珍藏的上乘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