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圖片

香椿蠶豆春筍春韭,來自江南的春菜「四大金剛」

2024-03-16圖片

驚蟄已過,桃花含苞待放,春菜蓬勃而生。春韭香,春筍嫩,香椿鮮,蠶豆糯,再配上春季應景的山珍海味,一桌「不時不食」的江南「春日宴」已蓄勢待發。

被視為春菜「四大金剛」的香椿、蠶豆、春筍、春韭,是滬蘇浙皖食客解「春饞」的主角。受天氣影響,今年春菜集中上市時間有所延遲。不妨先來看看,古人都是怎麽說這「四大金剛」的。

香 椿

香椿古稱「大椿」,被視為長壽的象征。莊子【逍遙遊】中說:「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所以古人常用「椿壽」「椿年」來為長輩祝壽。

據說遠在漢代,中國人民就已經開始食用香椿,並作為貢品,奉獻給皇親國戚享用。唐宋時期,香椿芽和荔枝一起,成為深受達官顯貴喜愛的南北兩大貢品。蘇軾曾作【春菜】一詩,羅列了蔓菁、薺菜、青蒿、菠菜等菜蔬,香椿也在其列。

明代高濂養生秘笈【遵生八箋】中,詳細記錄了香椿芽的吃法:「香椿芽采頭芽,湯焯,少加鹽,曬幹,可留年余。新者可入茶,最宜炒面筋,熝豆腐、素菜,無一不可。」徐光啟將香椿作為救荒菜錄入【農政全書】,稱香椿葉「自發芽及嫩時,皆香甜」。

除普通的食用價值外,香椿的藥用價值也不可小覷。相傳1300多年前的【唐本草】最早記錄了香椿的藥用價值,稱其「主治癥疥,風疸」。明代李時珍則在【本草綱目】中再次明確指出了「香椿葉苦、溫煮水洗瘡疥風疽,消風去毒」的保健醫藥功效。不過,食用香椿也要適當、適量。

蠶豆

這是江南人在春末夏初時節常吃的一種時蔬,微博上曾有過一個熱門話題,#蠶豆就像北方冬天的大白菜# 。有一種說法是,帶殼蠶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為了消除眼疾,立夏以吃蠶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蠶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據傳,「蠶豆」一詞最早出現在史料中,與溫州有關。蠶豆在宋時還不普遍,連「吃貨」蘇東坡也不認識。800多年前南宋大詩人楊萬裏,在與溫州好友陳謙等人小酌時,因陳謙提到還未有人專門為蠶豆賦詩,戲作一首七言詩。在詩序中,楊萬裏還提到在蘇浙地區人們已經把豌豆與蠶豆混稱。

蠶豆從嫩到老,各有吃法。最經典的搭配是炒雪裏蕻。袁枚在【隨園食單】就收錄了一種蠶豆做法的描述:「新蠶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隨采隨食方佳。」還有一種吃法,是水煮。魯迅的【吶喊·社戲】中說:「羅漢豆正旺相,柴火又現成,我們可以偷一點來煮吃的。」

隨著氣溫逐步升高,嫩蠶豆慢慢變成老蠶豆,就不適合清炒了,它的最佳歸宿是做成油炸豆瓣或者「茴香豆」。大多數人認識茴香豆,是從魯迅【孔乙己】中了解到的。這道紹興地區的下酒小食,鹹鮮醇厚,回味無窮。

春筍

中國人吃筍,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詩經】中「其蔌維何?維筍及蒲」,寫周王室舉辦的一場招待貴賓的盛宴,席間有美酒百壺、鮮肉鮮魚,其中的鮮蔬就包括春季嫩筍。秦漢時,春筍和鹿肉、鮑魚同燉,煮成的「白羹」是豪富追捧的名菜。

通俗來講,開春挖的筍都可以叫春筍,外觀苗條細長,內裏潔白光潤。雷筍是雷竹的產物,得名於「早春打雷即出筍」,是春筍中最受歡迎的一種。盡管它也出秋筍,人們還是更愛那一口春鮮。春天的雷筍殼薄肉肥,筍尖潔白,筍身豐腴,吃起來甘脆相當,其中最有名的當數浙江臨安天目雷筍和安吉驚雷筍。

筍的吃法當真是萬般皆宜,炒、煎、燉、炸、烤、燜、煮都不在話下,甚至可生食可腌制可曬幹存放,說筍為蔬菜中的全能「C位」,可以說是絲毫不為過。

據傳,清朝的乾隆帝曾六下江南,每次都是春天的食筍季去的。有一年在杭州西湖行宮,這位「吃貨皇帝」在八天時間裏,這頓春筍爆炒雞,下頓腌菜炒燕筍,將各色春筍變著花樣嘗了個遍。

韭菜

「春韭是個寶」的民間諺語一語道破了春天韭菜的季節性,青翠欲滴、鮮嫩動人的韭菜從古時就在江南人的餐桌上占據著重要的分量。

古人有韭菜「春食則香,夏食則臭」的經驗之談。我們常吃的韭菜炒雞蛋,【禮記】裏早就有了類似的食譜:「庶人春存韭……配以‘卵’」。明朝時,吳中才子高啟曾在雨夜中挑選帶著雨珠的春韭,為朋友烹煮春鮮,一時傳為佳話。

杜甫的名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道盡春日食韭之美。而將春韭提到「第一蔬」位置的,則是南朝隱士周颙。周颙隱居鐘山,三餐茹素,生活恬淡。文慧太子問他什麽菜最好吃,周颙答:「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李商隱詩「嫩割周颙韭」,正是用的這個典故。

在詩人張耒的記憶中,韭菜是故鄉的味道:「如絲苣甲饤春盤,韭葉金黃雪未幹。旅飯二年無此味,故園千裏幾時還。」鄭板橋作【四時苦樂歌】,「春韭滿園隨意剪,臘醅半甕邀人酌」,成了「田康寶」的主調調。

來源 | 綜 合

編輯 | 黃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