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40多年的野心忍不住了:台灣公布中程彈道飛彈,以武拒統新底牌?

2024-08-18軍事

從1981年台灣在「雙十節」的閱兵中展出「雄蜂」反艦飛彈、「昆吾」反坦克飛彈以及「青蜂」短程彈道飛彈之後,台軍便開始不斷謀求遠端打擊能力,試圖發展出遠端飛彈來「反制大陸」。

「青蜂」短程彈道飛彈

在過去的40多年間,台灣陸續提出了「青蜂」、「天馬」、「擎天」系列彈道飛彈發展計劃,努力使台軍具備威懾大陸縱深高價值目標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之中,台灣還陸續發展了多個型號的巡航飛彈,比如「擎天」計劃就包括「雄風-3」超音速反艦飛彈、「擎天」超音速巡航飛彈,以及「新構型的遠端打擊新型飛彈」。

近日,在「中山科學研究院」出版的【新新】季刊中,首次披露了正在研制的台灣新一代地對地中程彈道飛彈「擎天-2」的彈體加工場景,同時該刊物還公布了「擎天」計劃室彈道飛彈的生產車間以及18-25噸飛彈的組裝架渲染圖。

【新新】季刊中「擎天-2」的彈體加工場景

台灣「聯合新聞網」參照「中山科學研究院」的回應稱,【新新】季刊中公布的畫面是飛彈的復合材料殼體加工作業,而飛彈組裝架的畫面中一部份為3D示意圖。

【新新】季刊中「擎天-2」飛彈組裝架,註意其中人物等為3D虛擬場景

而就在上周,多家台灣媒體報道稱,「中山科學研究院」在8月1日新成立了一個「擎天計劃室」,該計劃室除了負責500公裏高度太空低軌域的運載火箭的研發與制造之外,更重要的是 還負責射程1500公裏的「雲峰」中程飛彈(即「擎天」高空高速巡航飛彈)的10套機動系統與20枚戰備彈的量產 ,這意味著「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多年並完成測試的的「雲峰」中程飛彈量產終於正式啟動。

針對台媒的報道,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特意在8月4日釋出聲明稱,該院受台灣防務部門委托的科研計畫,「均為奉核定之台灣防務機密資訊」,任何有意透過相關渠道刺探、搜集公開報道,都將涉違反「台島機密保護相關法規」,並呼籲媒體基於「台島安全與新聞自律」,不要觸碰法律。

此外,針對台媒報道中「擎天計劃室」的負責人是前「飛彈火箭研究所長楊睦雄」的訊息,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在聲明中強調,有關人員的職務調整與規劃,都屬於該院的「正常之人事作業」,請媒體無須過度揣測。

不過,從一周左右的時間,出現台灣媒體報道「擎天計劃室」,到「中山科學研究院」發聲明,到【新新】季刊公布相關畫面,再到「中山科學研究院」對畫面進行回應,整個過程充滿了濃濃的「按指令碼行事」的味道 。不排除是台灣當局為了炫耀所謂的「源頭打擊」能力,配合台灣當局8月6日公布的「防務預算」相關內容。

根據據台灣行政機構8月6日向賴清德報告的明年財政預算案的報告,包括購買新型戰機的特別預算在內,台灣下一年度的防務預算達6470億新台幣,創下了歷史新高。

而所謂的「源頭打擊」,指的是台軍的遠端飛彈要在開戰之初就發動打擊,對能夠威脅台島目標的解放軍武器發射陣地和軍事基地進行攻擊,以達到從「根源上消除」解放軍對台軍事威脅的目的。

雖然目前台軍方確立了自己所謂的作戰新思想,但「源頭攻擊」實質上沒有脫離2000年陳水扁上台後提出的「決戰境外」範疇。

如果未來台海發生沖突或戰爭,像「擎天-2」這樣的中程彈道飛彈,可以配合台軍的「萬劍」布撒器、「雄風」-2E、「擎天」等飛彈,在美軍、日本自衛隊等方面的情報支援下,對解放軍的高價值目標進行打擊,用於牽制、擾亂和延遲解放軍作戰行動。

甚至,我們也不能排除台灣方面喪心病狂,攻擊大陸沿海民用目標的可能性,比如交樞紐、發電廠、港口碼頭等,以制造恐慌和混亂,影響大陸方面的決策。

雖然未來台灣如果發生戰爭的話,戰場的主動權必然在我,但對台軍的「源頭打擊」能力提升,還是有必要從進攻和防禦兩個方面著手進行應對。

比如在進攻方面,解放軍各軍兵種應該進一步提升立體化的遠端精確打擊能力,在戰時甚至對台軍的「源頭打擊」武器平台和發射陣地進行持續的壓制和打擊。

在防禦層面,應加快構建多層次防空反導體系,重點發展反巡航飛彈和反彈道飛彈能力,必要時可以發展類似以色列那樣的「鐵穹」防空系統,對重點民用目標進行防護。

台島謀求遠端打擊力量完全是自尋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