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瑟G98步槍是德國在一戰時期列裝的制式步槍,該槍憑借出色的設計和精密的制造成為當時最優秀的步槍,代表了歐洲軍工的最高水平,也成為後來栓動步槍研發的參考樣板,二戰大名鼎鼎的毛瑟98k就是以該槍為藍本改進而來。
清政府也在1904年向德國采購並仿造該槍,然而一直到抗日戰爭爆發漢陽造依然是中國軍隊手中的主力步槍,為何效能更好的毛瑟G98無法取代漢陽造呢?下面小編從四個方面來說明這個問題。
第一,毛瑟G98步槍進入中國的時間晚於漢陽造。
漢陽造步槍被中國看中並引進的時間是1891年,而當時的毛瑟G98還在研發中,漢陽造的原型M1888式委員會步槍雖然有一些問題,但在當時可以說是世界最先進的步槍了,而且生產線完整,引進中國後大量生產並裝備軍隊。
毛瑟G98步槍直到1898年才裝備德軍,1904年才被清政府引入,後來又因經費不足被迫擱淺,漢陽造在這一點上占據了絕對的先發優勢。
第二,毛瑟G98步槍的生產難度大。
毛瑟G98效能出色、可靠性好,同樣其加工工藝也有很高的要求,比如退殼勾的熱處理要求就非常高,在當時算是高精技術,還有槍管膛線的刻制也是費工費時,加工一把毛瑟G98的工時遠大於漢陽造。
而漢陽造的加工就要簡單許多,因此產量也更大,在當時惡劣的國內環境下總產量也超過一百萬把,1935年中正步槍量產後漢陽造也沒有停止生產,依然和中國版的毛瑟G98並列生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漢陽造易於生產。
第三,漢陽造的不斷改進縮短了二者的差距。
M1888式委員會步槍被引入漢陽兵工廠的第一天就開啟了最佳化改造,首先去掉了加工費時又作用不大的滑套,接著又改漏夾為橋夾,升級了槍管加工,變圓頭彈為尖頭彈,經過中國軍工人員的不懈努力,漢陽造的效能並不差,完全能稱得上一把優秀的步槍。
對比來說,漢陽造能堪大用,沒必要淘汰,花大錢換裝毛瑟G98的動機也就沒有那麽急迫。
第四,當時國內四分五裂戰爭不斷,無法統一規劃。
毛瑟G98步槍進入中國時清政府已經進入倒計時,革命起義此起彼伏,清政府焦頭爛額,各種開支巨大,還要支付外國賠款,沒有錢再換裝新式步槍了。
北洋軍閥混戰時期,國內長年戰亂,中央稅收無法保障,各地軍閥只顧自己,熱衷於買外國的優質武器,國民黨雖然名義上統一,但各兵工廠都被地方軍閥把持,閻惜山的太原兵工廠生產的步槍竟然是日本三八式,連口徑都不一樣。
在這種政治環境下根本無法保證毛瑟G98的仿造生產。
綜上所述,雖然毛瑟G98步槍效能出色,也非常受中國軍人歡迎,但因為進入國內時間晚、加工難度大、與漢陽造差距下加上國內政治環境差等原因而沒能取代漢陽造成為中國的主力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