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美不許中俄合作,威脅制裁中國銀行,24小時內,俄外長傳來好訊息

2024-04-25國際

最近,美國又在外交舞台上搞小動作了,傳出風聲要對中國銀行下手,目的就是為了攪渾中俄之間的水。聽說這還是因為中俄貿易讓俄軍工得到加強,這就讓美國坐不住了。但大家想想,真的就這麽簡單嗎?美國是不是又在用老把戲,想在某些問題上逼中國讓步?這背後又隱藏著什麽樣的算計?

美國這次針對中國銀行的威脅,貌似是老調重彈,還是那一套想透過攪動中俄關系、強行插手兩國正常的經濟往來。據說美國的目的很直白——削弱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的實力,同時也試圖從中國這裏撈點好處。但這種伎倆,看在中國和俄羅斯眼裏,似乎並沒有什麽新意,畢竟兩國之間的貿易和友好合作,可是有目共睹的。

說到中俄的貿易額,去年就突破了2400億美元,這數位可不是蓋的。這表明兩國的合作已經是鐵上加鐵,美國的這一系列動作,恐怕難以造成實質性的影響。而美國現在的做法多半還是為了給即將到來的國務卿布林肯的中國存取制造談判籌碼。

美國所謂的制裁措施,很可能包括將中國的部份銀行擠出國際金融系統SWIFT,這聽起來挺嚇人的。但這真的能奏效嗎?大家都知道,無論是美國還是它的歐洲盟友,跟中國的經貿關系都是緊密的。如果真的踢出了SWIFT,將來這些國家與中國做生意時,支付問題可就大了。而且,要是美國真的這麽做了,不光是中國,連歐洲等國家都會遭受連帶影響。

不過,就算美國真的計劃對中國進行所謂的「金融宣戰」,那也可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想想看,2023年中美之間的貿易額都超過了六千億美元。如果因為支付問題導致貿易受阻,那損失的可不僅僅是中國。

而且,美國內部的政治和輿論環境,也不太可能支持徹底切斷與中國的貿易。美國一方面在國際上對中國進行打壓,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擺脫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這不就是典型的「左右為難」嗎?

另一邊,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傳來的訊息可就更有意思了。他說,中俄貿易已經基本實作去美元化,用本幣結算的比例超過了90%。這就意味著,即使美國真的對中俄兩國的金融活動下手,兩國仍然可以透過自己的貨幣進行交易,對美元的依賴大大減少。這不僅是對美元霸權的一種挑戰,也讓中俄在經濟交往上更加靈活自如。

事實上,這種去美元化的趨勢不僅僅在中俄之間發生,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也都在嘗試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尋找更多的貨幣合作夥伴。這種變化,無疑是對美國傳統金融霸權的一種沖擊。

再看現實中的情況,美國對中國的所謂「制裁」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回想過去幾年,從貿易戰到科技限制,美國一直在嘗試透過各種手段來遏制中國的發展。但中國不僅沒有被壓垮,反而在很多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中國的科技創新速度明顯加快,一些關鍵技術和產品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而且,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是任何有商業頭腦的國家和企業都無法忽視的。就連美國的一些大公司,也都在積極尋求與中國的合作,希望能夠分得一杯羹。這就是現實的經濟邏輯,與政治宣言往往是兩回事。

說到底,美國此次對中國銀行的所謂威脅,更多的是一種政治表態和戰略布局。透過這種方式,美國可能試圖在國際舞台上重新確立其影響力,同時向內部選民展示其對外強硬的姿態。但這種策略是否有效,還有待觀察。

透過這一連串的動作,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世界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在這種大背景下,任何單邊的制裁或者幹預都不太可能得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可能加速全球多極化的行程。而對於中國和俄羅斯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和發展權,顯然是放在首位的。

結語

總的美國對中國銀行的制裁威脅,可能只是場外交賽局的一部份。在這場大棋局中,每個國家都在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努力。而中國和俄羅斯的穩固合作,已經表明兩國在應對外部壓力時的堅定態度。中俄關系的發展方向,將更多地依賴於雙方的實際行動和戰略選擇,而不是外來的壓力。看來,全球格局的變化才剛剛開始,我們有理由期待更多的變數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