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詞牌名【漁歌子 】代表作:萬頃波中得自由,一笑人間今古

2024-10-17國風

詞牌,也稱為詞格,是填詞用的曲調名。所以叫詞牌也叫詞典。詞典,興於元初,【清】李漁著【閑情偶寄】所述,唐則詩人濟濟,宋有文士蹌蹌。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節奏。這些旋律、節奏的總和就是詞調。詞與調之間,或按詞制調,或依調填詞,曲調即稱為詞牌,其通常根據詞的內容而定。宋後,詞經過不斷的發展產生變化,主要是根據曲調來填詞,詞牌與詞的內容並不相關。當詞完全脫離曲之後,詞牌便僅作為文字、音韻結構的一種定式。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例如【沁園春·雪】這首詞(毛澤東著名詩詞),「沁園春」是詞牌,「雪」是詞的標題。【蔔算子·詠梅】這首詞,「蔔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是詞的標題。詞牌通常也決定詞的平仄。而宋詞則最為出名,著名的宋詞詞牌有:蝶戀花,如夢令,水調歌頭等。

漁歌子,詞牌名,又名「漁父」 「漁父樂」 「漁父詞」 「秋日田父辭」 等。以張誌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為正體,單調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韻。另有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雙調五十字,前後段各六句、四仄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李煜【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孫光憲【漁歌子·泛流螢】等。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唐代· 張誌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歷七年)九月,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誌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誌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

詞中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悅性的漁人形象:春江水綠、煙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岸畔桃紅,江水猛漲,鱖魚正肥時;青箬笠,綠蓑衣,漁人醉垂忘歸時。全詞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這是一幅用詩寫成的山水畫,這是一首色彩明優意萬千,脫離塵俗釣湖煙。思深韻遠情融景,生活任行樂自然的抒情詩。

作者是一位山水畫家,據說他曾將【漁歌子】畫成圖畫。確實,這首詞是富於畫意的。蒼巖,白鷺,鮮艷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黃褐色的鱖魚,青色的鬥笠,綠色的蓑衣,色彩多麽鮮明,構思也很巧妙,意境優美,使人讀作品時,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鄉春汛圖。

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讀者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淡、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

【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五代· 李煜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這首詞是觀衛賢之畫而作,應是詞人亡國前所作。

此詞與另一首【漁父·浪花有意千裏雪】題的是同一幅畫【春江釣叟圖】,詞的內容、意趣亦大體相同,都是表現作者的避禍之心和遁世之思。

首句點明釣叟是在水波中,小船上。「棹」字名詞作動詞用,與「春風」構成語句,很是生動,仿佛木槳劃動的不僅是水,更有春風,將靜止的畫面寫活了。而且這種寫法又將春風與綠波融為一體,與結句的「萬頃波中」作前後的照應,語言精巧,有「一石三鳥」的筆力。首句寫景,景中有情,接下來仍是直接的抒情。「酒滿甌」,見出興致之高。「繭縷」「輕鉤」寫簡樸,而「鉤」之所以「輕」,是因為無魚上鉤。釣魚而不求魚,是作者誌不在得魚的緣故。這就將畫中人物寫得神情飽滿,誌逞意得,由此引出結句中的「得自由」之高聲唱頌,進一步強化釣叟的快樂。

春風泛舟、繭縷輕釣,此詞仍是寫畫意,但作者寓意轉淡,轉以畫境的空闊遼遠和優悠自在為主,是一種襯托、渲染的用法,與【漁父·浪花有意千裏雪】「有意」「無言」稍不同。「花滿渚」「酒盈甌」實寫美景,虛寫心情,「自由」二字一出,作者意趣暢然而出。這首詞短而不麗,工而不奢,四個「一」字連用而不避重復,是詞人有意為之,不但不顯重復,反而有一氣呵成、悠然不斷之感。取「一」與「萬頃」相映照,細巨對應,工整而精妙。

此詞題畫抒懷,借景寓意,雖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卻清麗不俗,也可視為題畫詩詞中的精品。

【漁父·浪花有意千裏雪】——五代· 李煜

浪花有意千裏雪,桃花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這是一首題畫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是詞人為南唐內供名畫家衛賢繪制的【春江釣叟圖】所題。

這首詞是題【春江釣叟圖】畫之詞。據【南唐書·後主紀】載:「文獻太子惡其有奇表,後主避禍,惟覃思經籍。」由此,也有人認為,這首詞是「後主為情勢所迫,沈潛避禍,隱遁世塵並寫詞表露自己的遁世之心,以釋文獻太子的疑嫉」(蒲仁、梅龍【南唐二主詞全集】輯註),也有道理。詞史上最早寫【漁父】詞的,是唐代的張誌和。李煜這首詞,繼承的就是張誌和的「漁父家風」,寫漁父的快樂逍遙。

此詞開篇入畫,將畫中意境以言辭寫出,以畫境言心境。「浪花」成「千裏雪」,「桃花」作「一隊春」,寫春江浪湧,春光明媚。一隊」後著一「春」字,不僅顯示出桃李的生機,而且又透出別樣的俏皮,繪出明暢絢麗的意境。這兩句寥寥數位便將畫中意境描繪得淋漓盡致:畫中的主人公漁父,趁著春江水漲,駕一葉小舟,隨水順風而下;好風推舟行進,輕舟分浪飛駛,浪花迎面而來,如濺起千裏雪;漁父心中開懷,而浪花也似有意;船行浪中,兩岸桃紅李白,列隊相隨,花樹多情,漁父恬暢。

余下三句描寫了漁父的裝束,是點睛之筆,寫出了漁父淡泊瀟灑的人生境界。兩個三字句看似信手拈來,其實也是錘煉的結果:「一壺酒」寫出漁父的精神狀態;「一竿綸」點明漁父的職業和身份。單說「一壺酒」,也許還可以聯想到別的人;但緊跟著說「一竿綸」,則肯定是漁父無疑了。末句突現高峰——「世上如儂有幾人」,這句話是漁父的自述:在塵世上,像我這樣自在快活的人,恐怕不多。這位釣叟,無風波之險,而有自然之樂,在自己的糊口生涯中找到樂趣。他擺脫世俗的羈絆,避開名利的枷鎖,自在逍遙,令人羨慕不已。

這首詞題畫抒懷,借景寓意,雖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卻清麗不俗,也可視為題畫詩詞中的精品。

【漁歌子·泛流螢】——五代· 孫光憲

泛流螢,明又滅,夜涼水冷東灣闊。風浩浩,笛寥寥,萬頃金波澄澈。

杜若洲,香郁烈,一聲宿雁霜時節。經霅(zhà )水,過松江,盡屬儂家日月。

這首詞寫湖州(浙江吳興)秋夜裏的太湖景色,是作者歸宋以後的作品。

湖州頻臨太湖南端,有東西二苕水匯成的雪水透過,註入太湖,以風光秀麗、盛產魚米而馳名。唐肅宗時高士張誌和,在這裏寫出了著名的【漁歌子】五首,對這裏的自然風物做過描寫,為後人廣泛傳誦。這首詞對太湖的風光,作了更廣闊的描繪。此詞抒寫漁家自得其樂的情懷。上片寫秋夜泛舟所見所聞與所感。忽明忽滅的流螢,夜涼水冷,金波澄澈等描寫,突出了水鄉秋夜的特色,尤其是「萬頃金波澄澈」句,將主人公舒坦自得的心情寫了出來。下片寫輕舟夜行的感受。水洲送香,夜空雁鳴,靜謐的秋夜,烘托了主人公恬靜的心情。

作者在花間詞中脂粉氣是比較淡薄的,這首【漁歌子】是以寫景為主,景中透情,而且寫的是夜景。他從目能所見,耳能所聽,鼻能所嗅幾個方面,寫出了湖上秋夜的優美風光,有動景、靜景,有聲、有色、有味,構成了氣象宏偉包含萬有的畫面,造語雄勁,氣韻深厚,詞人的思想感情透過景物的描寫,隨處閃現。在歇拍裏,直抒胸懷,頗有豪氣。這首詞,很像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當然,出於時代和個人遭遇的不同,孫詞沒有能達到蘇、張的高度,但從詞風上看,是一脈相承的。

【漁歌子·荻花秋】——五代· 李珣

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碧煙中,明月下,小艇垂綸初罷。

水為鄉,篷作舍,魚羹稻飯常餐也。酒盈杯,書滿架,名利不將心掛。

前蜀滅亡後,詞人不仕後蜀,對前蜀懷有故國之思,便向往江湖。李珣從蜀中乘船沿長江東下,在湖南、湖北一帶過了一段時期的隱居生活,然後溯湘水而上,後來他在嶺南生活了較長時期。詞人乘船經過湖南、湖北一帶,創作了大量描寫隱逸生活的詞作,這首【漁歌子】便是其中之一。

這首詞主要描寫了詞人的隱逸生活。詞的上片寫景,真可謂是如詩如畫,如夢如幻;下片寫人事,主要寫詞人的隱逸生活及其樂趣。詞中淡淡地寫景,不事雕琢,明白如話,把遠離名利、以隱逸為樂的詞人內心活動真實地展示出來。整首詞曠達超脫,余韻悠悠,受中唐張誌和【漁父】詞的影響頗大。

【漁歌子·柳如眉】——五代· 魏承班

柳如眉,雲似發,鮫綃霧縠籠香雪。夢魂驚,鐘漏歇,窗外曉鶯殘月。

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少年郎,容易別,一去音書斷絕。

這首詞寫少婦閨情。上片寫天曉時少婦的容貌。「柳如眉」三句連用三個比喻極言少婦之美;「夢魂驚」三句點明時刻,寫少婦夢被驚醒所見所聞——「窗外曉鶯殘月」。下片「幾多情」三句追敘「落花飛絮清明節」時與少年郎分別時依戀的情狀。「落花飛絮」一句,情景交融,蕩氣回腸。後三句寫少婦之怨。 整首詩情景交融,蕩氣回腸,閑愁無限,富有畫面感,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和聲情效果。

【漁歌子·楚山青】——五代· 李珣

楚山青,湘水綠,春風淡蕩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漁艇棹歌相續。

信浮沈,無管束,釣回乘月歸灣曲。酒盈尊,雲滿屋,不見人間榮辱。

這首詞寫處士的生涯與心懷,當作於詞人入蜀定居梓州之後,其具體創作年份因資料缺失已難以考證。

這首詞寫處士的生涯與心懷。上片是楚湘山水畫,江山秀美,風物可愛,語言流利,表達了詞人對大自然美的迷戀,是下片「漁夫」生活的典型環境。

下片描繪了「漁夫」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從外到內,「不見人間榮辱」。這是封建時代正直知識分子,受壓抑、打擊、挫折之後的一種理想的追求,絕意仕進,與世無爭,雖是一種無力的消極反抗,但也體現了他們對那個社會的強烈不滿。全詞淡淡寫景,緩緩抒情,風骨俊逸瀟灑,態度曠達超拔,語言清新流利,文筆灑脫豪放,無不洋溢著一種「清勝」之美。

【漁歌子·柳垂絲】——五代· 李珣

柳垂絲,花滿樹,鶯啼楚岸春天暮。棹輕舟,出深浦,緩唱漁郎歸去。

罷垂綸,還酌醑,孤村遙指雲遮處。下長汀,臨深渡,驚起一行沙鷺。

公元925年前蜀滅亡後,詞人不仕後蜀,對前蜀懷有故國之思,便向往江湖。李珣從蜀中乘船沿長江東下,經巫峽,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帶過了一段時期的隱居生活,然後溯湘水而上,達廣州,後來他在嶺南生活了較長時期。這首詞是詞人乘船經過湖南、湖北一帶有感而作。

上片前三句,用「柳垂絲」、「花滿樹」,描繪出開闊秀麗的背景,暮春天氣,楚江兩岸,垂柳輕拂,裊娜多姿,一樹樹鮮花,姹紫艷紅,芳香四溢,沁人肺腑,更有鶯歌燕舞,生機盎然,好一派明媚春光。這為作者春遊渲染出歡快明朗的氣氛。

上片後三句,用「棹輕舟」、「出深浦」,寫詞人初遊,他乘坐一葉扁舟,輕輕蕩著船槳,悠閑自得地從一條小河上出發,剛剛漂入開闊的楚江之時,便聽到悠揚的歌聲,那歌聲起處,但見早出的打魚人,已經滿載著魚兒,穿梭似地往來於江上,各自回家,他們看著豐碩的收獲,喜出望外,欣然而歌,吸引了遊客。這裏有漁船、漁人、遊人、滔滔江水伴著高亢的漁歌,沓雜紛繁,熱鬧異常。

下片前三句,描繪出一船船鮮嫩的魚蝦鱉蟹,令人垂涎。遊興正濃的詞人,不肯作罷。過片「罷垂綸」之句,正是說他為漁郎之獲吸引而垂釣長川,且喜有了可足美餐的收獲,方才作罷。旋即以此嘉肴佐美酒,呼朋嘯侶相斟酌,亦即詞中所雲「還酌醑」。這是一次饒有興味的野餐,人們早自忘卻了時光的流逝,直到酒足興盡才準備回家。「孤村遙指雲遮處」一句,即是準備返航時的一幅畫面:已是暮雲西遮,同伴們相邀返回,他們遙望著遠方,相互指指點點,那天邊依稀可辨的孤村,即是下榻的去處。

下片後三句,則是寫從沙洲返回的情景。用「深」字才形象性極強,暗示出已是夜幕降臨分時,船兒在水上摸黑行進,難辨深淺,人們小心翼翼屏息而行的情狀,可以想見。忽然間,「驚起一行沙鷺」,打破了萬簌俱寂的江空。這一句以動寫靜,與上文明媚春光下的鶯啼燕鳴、漁郎引吭以及鳴儔嘯侶形成鮮明對比。

該詞寫漁父生活之樂,抒避俗隱逸之思。全篇寫景指事,宛轉自如,猶如連載之湖山漁隱畫軸,幅幅俱精,美不勝收。

【漁歌子·曉風清】——五代· 顧夐(xiòng )

曉風清,幽沼綠,倚欄凝望珍禽浴。畫簾垂,翠屏曲,滿袖荷香馥郁。

好攄懷,堪寓目,身閑心靜平生足。酒杯深,光影促,名利無心較逐。

【漁歌子·曉風清】是一首抒懷之作。詞的上片先寫幽靜的環境,繼寫在這幽靜的環境中,人也悠閑自在,倚欄欣賞著珍禽戲水,後說觀景後回到室內,滿身還留有荷花的清香,更見其閑適;下片先直述對此景的感觸,足以舒展心懷,足以清新耳目。結末有「對酒當歌」之意,詞人覺得光陰短促,所以人要與世無爭、莫圖名利。這首詞在曠達之中,透露著光陰促迫之感,饒有情味。

【漁歌子·草芊芊】——五代· 孫光憲

草芊芊,波漾漾。湖邊草色連波漲。沿蓼岸,泊楓汀,天際玉輪初上。

扣舷歌,聯極望。槳聲伊軋知何向?黃鵠叫,白鷗眠,誰似儂家疏曠?

這首詞抒寫漁家情懷。詞的上片頭三句寫湖上風光,突出湖上的草色濃郁。「沿蓼岸」三句,寫舟泊楓汀,月華初上,境界開闊靜美,水天一色;下片寫漁家之樂。扣舷而歌,騁目而望,搖著槳兒在湖上自由自在地蕩漾。聽著黃鵠的叫聲,見到白鷗棲息,漁人更感到自己同鳥兒一樣的自由,於是就有「誰似依家疏曠」之感。

【漁父四首】——宋代· 蘇軾

其一

漁父飲,誰家去,魚蟹一分時付。酒無多少醉為期,彼此不論錢數。

其二

漁父醉,蓑衣舞,醉裏卻尋歸路。輕舟短棹任斜橫,醒後不知何處。

其三

漁父醒,春江午,夢斷落花飛絮。酒醒還醉醉還醒,一笑人間今古。

其四

漁父笑,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江邊騎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學術界一般認為這組作品創作於蘇軾貶謫黃州(今屬湖北)時期。有人認為這是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汝州(今屬河南)的途中創作的。蘇軾因「烏台詩案」貶謫黃州後,因怕詩成為政敵攻擊的把柄,竟至於在貶謫黃州期間不敢作詩,所以借這樣看似無關政治的題材,用這種長短句形式創作了【漁父四首】。

其一

作品一開頭,就以發問的句式「漁父飲,誰家去」,突出烘托漁父以魚蟹換酒的寧靜氣氛,到底想去哪個酒家。其意有二:一是哪一家能以魚蟹換酒,二是哪一家的酒質最好。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漁父的貧苦狀態,也隱含了作者對漁父的深深同情之心。

緊接著寫漁父與酒家的和諧與體貼的良好關系,「酒無多少醉為期」,這是酒家發出的敬言,讓漁父只管飲酒,飲多飲少,酒家不在乎。

最後一句「彼此不論錢數」,是作者的評論,也是點題之筆,充分反映了當地漁父與酒家這些社會底層的人民最寶貴的品質:善良、純真和質樸。用淺易的語言說世俗的生活,盡顯日常生活的狀態與趣味。

第一首詞先敘述後議論,明快自然,寫出了漁父以魚蟹換酒來飲的愉悅心情。突出了漁父「飲」酒中以魚蟹換酒的特有情趣,以及漁父與酒家特有的淳樸的人際關系。

其二

前兩句點化參照了唐代詩人孟郊【送淡公】(之三)「獨迷舞短蓑」詩意,寫了漁父狂飲爛醉而忘形的神態。「漁父醉,蓑衣舞」,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漁父狂飲爛醉以致神魂顛倒、身不由己的詼諧狀態。「蓑衣舞」三字逼真傳神,漁父醉後那踉踉蹌蹌的行走模樣躍然紙上,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醉裏卻尋歸路」,進一步渲染了漁父醉後神不附體、欲歸無路的昏沈狀態。連東南西北都弄不清楚,回去的道路也找不到了,只好「輕舟短棹任斜橫」。

作者曾在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遊赤壁湖時,也狂飲爛醉過,結果是「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赤壁賦】)。此詞裏漁父的狂飲爛醉,其結果比作者遊赤壁時的境況好不了多少,同樣會是「肴核既盡,杯盤狼藉」。所不同的是:相與枕藉乎家中,「醉後不知何處?」最後兩句為點題之筆,反映了漁父那種狂放不羈、自由自在的恬淡生活心態。

第二首詞先描寫,後敘述,描寫與敘述融會運用,集中渲染了漁父「醉」後百事皆空的心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此詞隱含了道家崇尚自然、清凈無為的思想,反映了詞人隨緣放曠、任天而動的達觀胸懷。

其三

「漁父醒,春江午」,描敘漁父從醉到醒經歷的時間。春江正午,生機勃勃,自然清新。由爛醉到沈睡,再到延醒,時間長達半天,表現了漁父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樂天而動的。「夢斷落花飛絮」,漁父一覺醒來,只見普都依依,「落花飛絮」,一派春光滿江濱,令漁父賞心悅目。

「酒醒還醉醉還醒,一笑人間今古」,為畫龍點睛之筆。醉—醒,醒—醉,醉—醒,反復傳遞,刻畫了醉翁漁父的處世形象,富有哲理性。白居易【醉吟先生傳】:「又飲數杯,兀然而醉。既而醉復醒,醒復吟,吟復飲,飲復醉。醉吟相仍,若迴圈然。」此處點化運用了白居易這段關於詩人飲—醉—吟「迴圈」式的人生真諦的妙筆,道出了在封建社會裏,世界上最清醒的人是漁父,是漁父一類的詩人。是漁父們每飲一次、醉一次、醒一次、吟一次,認識世界、認識生活的境界就昇華一次。迴圈往復,不斷進行,最終自然精辟地發出「一笑人間今古」的深沈感嘆。

至此,詞人思想上出現了飛躍,由「莫問世間何事」(【好事近·煙外倚危樓】)進到「俯仰人間今古」(【西江月·重九】),再進到「一笑人間今古」。從「莫問」到「俯仰」再到「一笑」,清晰地反映了詞人貶謫黃州後思想變化的歷程。「一笑」便突出詞人此時此地的高潔而自適的坦然心態和清醒的人生觀。

第三首詞寫漁父隨緣放曠、與世無爭的超然心態。先描寫,後議論,景理融合,將漁父置於大好春光中來看世界,強化了漁父的「醒」眼與「笑」態,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思想。

其四

「漁父笑,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寫漁父從酒醒之後的大笑、大吟的悠然閑適的神情。仰天而笑「輕鷗舉」,隱喻漁父如卡玫基那樣自由飛翔。平視而笑「漠漠一江風雨」,隱喻漁父如江闊那樣的心胸,無視風雨。這是自然的壯觀,也是漁父的身影。漁父與自然融為一體了,恬淡悠然。

「江邊騎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以寫實對比的手法,進一層以官人的奔波映襯出漁父的悠閑,突出了官人高貴反而累贅、無能,漁父卑下反而自由自在。「笑」中最能令人深思的是笑官人:一群群騎馬的官人,這時也不得不借漁父的「孤舟」南渡。嬉笑詼諧之情,表現在最後兩句中。

第四首詞先描景,後敘事,景事相綴,以「笑」為中心線,貫串全詞,寫出了漁父的閑適自由的生活情景。也反映農村勞動人民的生活,呈現出一股逸然超脫的思想情趣:靜謐的荒野江邊,質樸的莞爾而笑的漁父與輕盈自由的江鷗為伴,跟風雨中追名逐利的官人構成鮮明的對照,作者的美醜標準也在這裏明顯地得到標示。這一點,又是在非常自然的化工妙手中表現出來,顯示出一種「真態」的村野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