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曾說詩窮而後工 ,本義是指只有經歷過困境,才能寫出精美而又深刻之作品。不過很多人又會發揮想象,認為這個「 窮 」字也可以理解成窮困,並以杜甫為例加以闡述,正因為詩聖晚年窮困潦倒,反而讓他的詩篇更有影響力。
在所有唐代詩人中,白居易的家境應該不是最差,甚至晚年還顯得相當富貴。可是他的妻子卻看不起他,經常責備夫君遇有不合,便遠引高蹈、揚袂而去,而不肯隨波逐流、與世沈浮,唯有元稹、劉禹錫等人願意成為他的知音。
明代一位詩人才學兼備,卻由於為人處世不夠謹慎,竟然在39歲時就被明太祖下令腰斬,實在令人嘆息百無一用是書生 。下面一起品讀他的一首五律:
曉步園池
明初 · 高啟
發隨秋葉落,心共曉雲舒。
稍改新題句,渾忘舊讀書。
林爭移樹鳥,池響食萍魚。
無限悠然意,涼天獨步余。
說起明代詩人,高啟應該屬於極負 盛名的才子,尤其是他的詠梅詩,還曾得到過偉人的贊許,可謂融入了獨特心境,又蘊含了精神創新,令人回味不盡。如此俊傑,即使與唐人相比,也不一定落於下風。
可惜高啟雖然才華橫溢,他的結局卻很悲慘,若非才子離世過早,應該還會為後世奉獻很多優秀篇章。這首詩創作於高啟而立之年,詩人早起外出散步,看見園池景物秀麗,於是有感而發。
詩的大意是 :秋風肆掠、天氣漸涼,落發與枯葉一起,飄飛在半空中。曉日初升、霞光萬丈,心情也像藍天中的白雲,舒展自由。信手拈來的詩句,只需稍加修改,就很令人滿意;過往讀過的很多書,即使渾然忘記了其中的內容,可是文字中的精華卻被深深地鐫刻於腦海。
鳥雀在林中不停地盤旋,爭奪著可以棲息的樹枝;潛遊的魚兒觸動池塘裏的浮萍,有時會在不經意間,發出一陣陣輕微的聲響。如此涼秋季節,一個人悠然地在水畔踱步,心情舒暢,恬然忘憂。
暮秋之際,暄氣皆無,桂花飄香,紅葉絢爛,雖然落葉繽紛,卻並未陷入冬天時的凜冽蕭瑟之態。遇見美麗秋景,文人墨客們依然會揮灑筆墨,盡情謳歌。詩人心情放松,創作的格調也會趨於純熟練達,讀來更有深長意味。筆端流淌的文字,就像陳年醇酒酒,又似在小火上慢燉的美味。
作者首先介紹時節特征,並直言不諱地闡述了自己輕松的心境。雖然經常用腦、容易掉發,可是詩人似乎並不在意,他看見黑絲與黃葉一起墜落,就像在欣賞一幅動態畫面。面對曉雲聚散、霞光映照,詩人的一顆心也仿佛在隨著雲霞舒卷。
涼爽的秋風吹撫著路邊的松林,沿途可以聽到各種清響,讓詩人頓時感受到一種幽邃、靜謐的氣息,他更覺得自己走入了一派空靈、曠遠的境界之中。詩人隨口吟誦,然後「 稍改新題句 」,便覺得十分滿意。
遠離俗塵、滌思凈慮,詩人一時間沈浸於對大自然的冥思與神往之中,即使如今「 渾忘舊讀書 」,也絲毫不影響高啟的學問精進、才華日彰。
頸聯具體描繪自然景物,「 林爭移樹鳥 」,采用了擬人手法,那些鳥雀宛如成了貴客,林木爭相邀請它們前來作客;「 池響食萍魚 」,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技法,充分展現出一幅寧靜悠閑的氛圍,也委婉地道出作者此時樂而忘憂的心境。
結尾抒情,註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展現出才子對大自然的深深愛戀。「 無限 」二字,意味著悠然的心情,已經不是語言可以充分描述,讀者只有用心體會,才能懂得高啟此時忘我而又無我 的境界。
高啟水平極高的佳作,情景交融,寧靜淡遠,令人回味不盡。作者不提大自然如何多姿多彩,又怎樣奇幻美妙,而是采用各種文學表現技法,同時疊加「秋葉、白雲,樹鳥、池魚 」等意象,將讀者引入一種神交天地的禪悟境界,從而顯得置身其間,又變得忘我和陶醉,不愧為明詩中的佳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