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孟浩然最脫俗的一首詩,超然自逸、近乎於禪,每一句都藏著大智慧

2024-04-15國風

在星光璀璨的大唐詩壇,孟浩然也是絕對超然的存在。

他曾遊長安,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

沖淡空靈的「詩佛」王維,稱他是「布衣兄」,曾當面向皇帝舉薦他。

瀟灑孤傲的「詩仙」李白,激情滿滿地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送別孟浩然時更是留下了千古絕唱「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然而被這麽多大詩人推崇的孟浩然,一生未曾入仕,只在山水田園之間徜徉詠唱,被人稱作「孟山人」。

孟浩然的詩,清淡自然、意境深微,「神韻超然」,王士源贊其「骨貌淑清,風神散朗 」,蔡傳稱其「沖淡中有壯逸之氣 」。

他的詩,空幽如「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清靈如「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豪壯如「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孤峭如「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皆是傳唱千載的佳句。

今天要分享的是孟浩然晚年漫遊吳越時所作的一首五律,空明脫俗,頗有禪意。

詩曰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

大禹寺,寺名,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上。

義公,指名字中有一「義」字的僧人。

唐代佛教盛行,許多詩人都曾寫過題寺廟或贈僧人的詩篇。

孟浩然的這首詩,便是在會稽山中大禹寺結識高僧義上人,被他邀請前往禪房清談後的題贈之作。

清代劉文蔚【唐詩合選詳解】中評價此詩「前贊義公禪房,後贊義公禪心,總從空際設色 」,玉遮的【唐詩選】更是贊其「盡禪門清凈況味 」。

「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

義公在大禹寺中參禪修靜,禪房就修建在空寂的山林中。

「禪寂」 ,即梵文禪那的音義合譯,為佛教基本修證之法,出自【維摩詰經·方便品】中「一心禪寂,攝諸亂意」語。

佛教以寂滅為宗旨,因此佛教徒日常會坐禪入定,以求思慮寂靜,這樣的行為被稱作禪寂。

禪寂之時,最好是在安靜的、沒有打擾的環境中,因此義公選擇了在人跡罕至的山裏修築禪房。

「依空林」 點出禪房的背景,同時也圓融自如地將下面兩聯轉向描繪禪房前的景色。

「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

頷聯著意表達禪房位置之深:窗外孤峰峭拔聳立,台階前山谷縱橫幽深。

人站在禪房前,面秀峰而背空林,仰可觀青山,俯可察溝壑,自有一種斷絕塵想、神往物外的意趣。

「一峰秀」 是遠景,視角是高的;「群壑深」則是近景,視角轉為低,遠峰群壑、連綿縱橫,足見禪房之深。

這兩句對仗工整,寫景由遠及近,寫出了鮮明的層次感,同時也透過環境的悠遠深邃襯托出義公的清高脫俗。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頸聯描繪的是雨後庭院的清幽:久雨初停,夕陽返照,庭院裏滿處都散落著青翠的綠陰。

「連雨足」 三字,說明這場雨已經下了多日,故而此時雨散雲開,晚霞與夕嵐相映絢爛,分外令人欣喜。

濕潤的空氣中仿佛還裹挾著未盡的雨絲,被深山空林映成青翠的顏色,落在幽寂的禪院中,陰幽空靈,清爽怡人。

詩人看似只是在描繪山林、夕陽和庭院,無一字贊人,然而正是這樣的環境,立於其中的高僧,才更顯出風姿情采。

明是贊景,實是贊人,烘托的是義公脫離凡間、超於塵世的胸襟和情懷。

「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

看到庭中出汙泥卻依然潔凈的蓮花,我才明白義公的心境就像蓮花一樣一塵不染。

尾聯詩人一筆點破,巧用佛家語,以蓮花喻人,點破了寫景的用意,暗示著前文的繪景亦是為了贊人。

「蓮花」 ,在佛教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被視為聖花。它清凈香潔,出淤泥而不染,佛教以蓮花為最潔,甚至用它比喻佛眼。

「不染心」 ,同樣意為心地不為塵念所染,活用了禪宗六祖慧能的偈語「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台。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

詩人想表達是,義公會選擇這樣的環境棲居,正因為他有著佛眼般清凈的的境界、蓮花般纖塵不染的襟懷。

孟浩然的這首詩,以「清凈」為靈魂核心,從景清寫到心凈,層層遞進、意境清遠。

寫景素描淡抹,寫人出塵絕俗,筆致疏淡,文辭清雅,同時也寄托著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在此空寂山林,閑看遠峰近壑,靜觀幽雅風光,無車馬之繁喧,無往來之嘈雜,避亂世而獨守寧靜,自然心潔如蓮,不為外物所擾。

【明朝那些事兒】裏有句話,「在這個汙濁的世界上,能夠幹幹凈凈度過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敬佩的 。」

人,都該活得幹凈一些。外表幹凈,是對生活的尊重;靈魂幹凈,是對生命的赤誠。

氣質幹凈的人,內心是安定充實的,即使遭遇挫折、歷經苦難,依然能從容前行。

願我們,此生都能潔凈如蓮,澄澈溫柔,不改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