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這世上,又有多少人可以不為五鬥米折腰?

2024-04-15國風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大約是42歲歸隱田園,寫了系列【歸園田居】詩言誌。從【其一】來看,他有"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還有點資產,如果順利發展,一家溫飽甚是小康是可以做到的。據傳一場大火將他的草屋燒為灰燼,自己是書生意氣,不懂耕作,致"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加上兒子又不成器,陷入中年危機。【責子】詩大概寫在辭官後的兩、三年,也就是約45歲;【乞食】詩大概是寫在62歲了。說明陶淵明一生都沒有在生活上翻過身來。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責子】

白發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誌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乞食】

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裏,叩門拙言辭。

主人解余意,遺贈豈虛來。

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

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

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

陶淵明不但「責子」,也「責己」。晚年時,陶淵明恐時日不多,給兒子們寫了類似遺囑的【與子儼等書】,說自己不擅為官,又不長於耕作,沒有養家糊口的本事,讓孩子們在饑寒交迫中受苦長大,甚是愧疚!

我喜歡看看莊子的書,有點道家思想,以前也認為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是錚錚鐵骨,歸隱田園喝酒吟詩真清高別致。但現在的金錢世界,一分錢難道英雄,現實讓人低頭。我要為"五鬥米"生存,沒有"不折腰"的本事。這世上,又有多少人可以"不為五鬥米折腰"呢?

註:本文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