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青鳥之歌·徐冬青

2024-03-15國風


我以自己的方式愛著這個世界

□ 徐冬青

作為藝術家,心裏的話要用歌曲低唱出來,不在於表達的形式和題材,而是和藝術家的精神內涵緊密相連。

不同身份、不同人生經歷、不同人格修養以及具有不同文化信仰的人,對同樣的一朵花、一只鳥,會產生不同的感受,看出不同的意義。中國畫歷來講究畫品即人品,畫家對世界覺知的深淺決定了他在藝術中的精神表現與理解把握。

時光的顏色 ║ 136cm×136cm ║ 紙本設色 ║ 2006年

我始終認為,藝術肇始於感性,遵循自己特定的法則。反映著艱難人生的風雨冷暖,揭示人與世界的最深刻關系。「時間,是吞噬者,也是揭示者,它衣衫襤褸地帶著它的鐮刀和沙漏。」 而藝術則將美好事物珍藏延續,倘若沒有藝術,逝去了的一切將永不再現。真純的藝術給予我們每個人以生命的養料。

箜篌引 ║ 136cm×136cm ║ 紙本設色 ║ 2005年

藝術不是模仿,也不是修修補補。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必定忠於當時、忠於自己。藝術的形式與題材沒有高下之分,人類的情感沒有新舊之別,不同的歌調自有不同的美;反過來,藝術家所選用的形式和題材確乎與其秉性息息相關。生活裏最美好的事可以去體驗,可以去了解,但卻很難下定義。假如一個藝術家對凡事都要求絕對的定義,創造便停止了。因為帶著投射的眼睛是盲目的。在藝術上,心中有情自然有感而發,正如鳥兒的歌唱,花兒的開放,一切是如此自然的發生。

獻歌·滿月 ║ 43cm×52cm ║ 紙本設色 ║ 2010年

為使自己心靈細微的感悟得以充分地表達,多年來我的藝術創作一直遊弋在「工筆畫」之路上。而選擇花鳥畫作為主題,確實緣於自己內心的變化。

2000年的秋天,命運之手將我挪到了北京。中國畫80年代的理想主義在新世紀之初舉辦的「水墨本色」和「水墨延伸」兩個展覽中回旋了最後一縷余音。這之後人變化的速度愈發加劇,混雜著多元性的大北京啊轉個不停,各色人等輪番上場。初來乍到的我畢竟年輕,不管不顧地在一年之中畫出了【新鴛鴦蝴蝶夢】【蕉林新酌】【消夏春夢】等一批被認為是具有解構主義內容的人物畫作品。

時間真的具有魔力。說來也怪,在都市遇見的人越多,我反而更加知道了自己,更能聽從自己的內心,也更能接收到來自根本的、樸質的重力。藝術給人充分的自由,但不是為所欲為。我對表面的各種光怪陸離越來越不以為然,卻常常為身邊的「普通」事物驚嘆不已,我開始重新認識這些習以為常的景致:花兒、小鳥、樹木、青草、日、月、星、雲……群花穿越時空,隨風而來,它們比人類古老,卻永遠年輕。人類的時代一個接著一個過去,花兒年年常開常新。繪畫使我與它們連線,我和萬物恢復了聯系,畫中的物象隨著一筆一畫、一勾一點慢慢生長。於是,紙不再是空白的紙,花鳥也不再是一種景觀,而是相互之間的感應, 此時,自己就成為線條,成為花鳥與萬物。

物影4 ║ 86cm×91cm ║ 紙本設色 ║ 2006年

藝術融化了我的盔甲,徹底袒露真心。

在生命中的第三個本命年裏,春節一過,我感覺自己得到了一張通行證,回到了最初時刻的廣闊空間,那裏沒有墻壁,每一條路無限延展,沒有止境。

重返自己的路,風從四面八方吹來。

至今,我的家人還在為我走上藝術之路而內疚,姐姐電話裏說「本想讓你上繪畫班是你的一個興趣,沒想到害了你」。然而,我卻感謝她,因為繪畫是我與這個世界交談的最暢通的方式。

遠方的訊息 ║ 178cm×135cm ║ 紙本設色 ║ 2008-2009年

記得小時候寫日記,總喜歡用「從此以後」來做結束語,當時是為給自己鼓勁,也是想逃避。如今才知道,即便增添了勇氣,一旦事情真的來了還是覺得難以承受。然而,必經的一切無法略去,只要生命的旅行還在途中,各種滋味就得一一品嘗,包括苦痛與拒絕。無形的門關閉開啟、關閉開啟。

時光花園 ║ 160cm×120cm ║ 紙本設色 ║ 2011年

作品是生命結的果子。這本書是對賜予我生命者的回應,也是對自己心靈的回應。希望新的階段就此展開。

愛守護這裏,痛的記憶化在歌中,美的玫瑰永遠蕃息。

——2011、12、6

當繪畫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 徐冬青

在少年時代做著藝術夢想的時候;在自己成為了一個職業的畫家的時候,有一個問題一直伴隨著我——揮之不去。

藝術對於人究竟意味著什麽,或者繪畫對於我究竟意味什麽,——人既是一個文化的動物,又是一個尋找意義的動物,所以我要為這個問題而苦惱,我要有一點傻氣地尋求對這個問題的解答。

一般的答案是現成而又現實的,如為生存、為「五鬥米折腰」、為快樂、為表達欲望……等等,似乎都觸及到了藝術,但沒有涉及本質,這些答案都無法釋懷我對藝術的追求。原因很簡單,這些答案都將藝術與功利扯在了一起,這不是我心目中的藝術。

半夏生 ║ 50cm×50cm ║ 紙本設色 ║ 2005年

·尋找和思考藝術的神性(精神性)

有時候,當我開啟畫冊時,會跟隨範寬去體會【溪山行旅圖】中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和宋代所描繪的【百花圖卷】的妙不可言,聆聽馬蒂斯線條中的寧靜、純粹的安樂旋律,然後會夢到湯瑪斯·曼文學作品中威尼斯的水樣春愁和裏斯本的【修道院紀事】裏那超越了死神的無敵真愛……這時候,我會長時間默不做聲,反復去感受這些真正藝術作品中所投射出的靈魂深處最真摯的情感給我帶來的震撼!那種「樂而不淫」的愉悅,「哀而不傷」的幽怨,或者讓心靈高高飛翔的崇高憤怒。

冬天的禮物 ║ 136cm×68cm ║ 紙本設色 ║ 2011年

藝術上的激情,只有靠生活感受喚起,藝術創作者的生活不像那種地道的公司職員和精明強幹的白領,奔波往返於公司、銀行和百貨店的電梯,上班的時間是「工作」,其他的時間是「休息」;也不像每日不輟的修煉騎獨輪車過鋼絲繩的藝人,沒有無用的擔心,也沒有思索。在繪畫創作者的生活,充滿了對人生的不斷感悟與揭示,和對藝術創作的深度追求。當他們選擇或者宿命般被賦予以繪畫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他們的生活中就沒有了休息,——感受、思索、想象、操作……,無論清晨、傍晚、白晝、黑夜。如果問他們為了什麽要這樣神經和雙手不間斷地勞動,我認為就像去問人為什麽要有愛情一樣。若不是選擇了藝術創作,這種敏感、思索和激情其實對於幸福的活著則是一種多余,沒有一點用處。

眼下,處在現代都市環境中生存著的藝術家,已不可能像從前峨冠博帶的文人高士那樣,日終南山,放逐心靈,耽於孤獨的冥想。模糊遊移的文化理想,失衡與多義的價值觀念,破壞與創造、新生與絕望,到處混雜著不可思議的矛盾,處在今天這樣的過渡時期,使置身當代中國畫創作的畫家無疑產生濃重的迷茫與寂寥感。

淺吟低誦10 ║ 52cm×43cm ║ 紙本設色 ║ 2007年

但,這種狀況,或許還不致太壞吧,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行程中,朝代更叠,各個時代都有著各具特色的璀璨藝術和根植這些藝術的土壤。我們無法判定宋代繪畫與元明清時期的藝術孰高孰下,也無法將陳老蓮與顧愷之的繪畫進行比較,他們都是藝術史上的一座座高山。因為各個時代的藝術,只能被那個時代所孕育、具有獨一無二的色彩,不可能與不同時代的藝術構成對比。同樣,在其他場合,由於文明土壤的特殊性,也無法進行優劣比較,其價值存在於事物的自身當中。在藝術上,最為生動的實在部份,還是內容,通常與生存終極目的、本能意識、道德等題目相關聯。作為一個畫者,關鍵還在於將生活中不可能跟現實兌現的「非有之物」,在美的層次上面得以實作,將人生中剪不斷理還亂的情念一一收集起來,創造出獨特的藝術樣式,傳達出當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精神,超越時空的指向,從而成為一種風凱米的形態。

時光的顏色 ║ 68cm×68cm ║ 紙本設色 ║ 2005年

我對於藝術創造的體驗,我對於這種體驗的感悟和思考,使我懷著藝術本質的「靈犀」,但這靈犀需要點化。於是我讀書,我要從人類思想和精神的寶藏中去尋找「神喻」。

梭羅在【瓦爾登湖】寫道:「我也沒有像鳴禽一般地歌唱,我只靜靜地微笑,笑我自己幸福無涯。」其實,繪畫不為金錢利益,它的快樂是任何別的事業所取代不了的,一切盡在過程與體驗之中吧。

四季之歌·秋 ║ 69cm×69cm ║ 紙本設色 ║ 2010年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物質至上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人沒有了超越利益的快慰,沒有了對神聖事物的體驗,而藝術的終極價值是指向精神和靈魂的,是精神的超越和靈魂的完善。梭羅式的幸福是精神的幸福,他在自然中體驗到了神性。

哲人說:有一種寧靜的神聖,不帶有英雄淪陷性的力量,這就是藝術家創造的行動,即神聖又完善又偉大的行動。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藝術和藝術家。

玉宇澄明 ║ 123cm×123cm ║ 紙本設色 ║ 2005年

·詩性的感覺

藝術家與一般人有何不同?——首先是敏銳而獨特的感覺。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花中感覺到時間的流逝而至於以花濺淚,在別離愁腸中感覺鳥鳴的驚心,在杜甫的這首千古絕唱中傳達的感覺就是詩性的感覺。何謂詩性,詩性就是在尋常中發現意義,在物象中覓得情感;就是給短暫以永恒,就是使人超越有限而至永恒。繪畫有物質的一面,但卻不能物化,物化的繪畫將沒有任何價值,繪畫的價值在於感性、精神性和文化性。

物影2 ║ 86cm×91cm ║ 紙本設色 ║ 2006年

人們嘗說,藝術家要有天分,這天分是什麽——其實藝術家不可名、不可學的天分首先是感覺,然後是詩性。藝術是在感性中表現真理的(費爾巴哈語),藝術是訴諸感性的,美學就是感性學等等,這一切都說明了感覺對於藝術和藝術家是何等的重要。

而詩性就是將感覺引向靈魂。

所以,德國的哲人施勒格爾說:「誰若把培育感官作為他的存在目的和核心,他就是藝術家」。

是什麽能讓我感動、著迷?可能是春天裏的微風和正在做著清夢的群花,是歌聲裏才有的被時光洗去浮艷的黯淡顏色和冬天的堅韌隱忍;也許是那些在人生中艱難跋涉而又快樂無比的人們和大自然在春去秋來的流轉中變幻出的不同色彩。一切瞬間美的感受和將要消逝的景象,都會激起我的內心深處最隱秘的感情,留下永不磨滅的記憶。

一片像從萬花筒裏變幻出美麗模樣的雪花,潔白輕巧,懸浮於虛空之上,在重力吸引之下緩緩墜落——這是冬天裏的第一片雪。接著,片片雪花紛紛揚揚。在路燈的照射下,它們被無限放大,像是害怕自己的墜落會毀壞這個世界,無聲地飄蕩。馬路上,車流洶湧。大都市無休止擴張的環路使人失去了明確的方向感,道路的轉折變得模糊,車輛雖然在從容不迫地往前行駛著,卻並沒有前行,大家都好像只是在一個個或大或小的圓圈上迴圈著。

周圍靜悄悄的。

時光的顏色2 ║ 132cm×60cm ║ 紙本設色 ║ 2006年

·靜觀和表達

真正為藝術家是能夠感覺到天賴的。

老子說:「大象無形」、「大音稀聲」。是什麽樣的眼睛能夠看到這無形的象,又是什麽樣的耳朵能夠聽清楚這稀聲的音,唯有靜觀,靜觀是審美的法門。

在這喧鬧的世界裏,人能夠靜觀嗎?能夠的,並且藝術家必須能夠。靜觀首先要心靈和精神的超越和靜化。

靜觀是心靈和眼睛的整合,是官能和精神的化一。一般人的眼睛和心靈是分離的,他看到的,心靈感覺不到;一般人的官能和精神是對立的,他眼睛看的和精神感覺到的是兩個不相幹的東西。唯有進入靜觀的智者和慧人能夠實作這整合和化一,進而達到「 天人合一 」的境界。

守護 ║ 24cm×50cm ║ 紙本設色 ║ 2010年

巨然的【秋山問道圖】、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龔賢的山水、八大的花鳥;及至屈原的【天問】、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杜甫的【登高】等等,沒有審美的靜觀,沒有天人合一的境界是畫不出來,寫不出來的,大師們都是神來之筆,大師們都是化成之境。

心源1 ║ 24cm×50cm ║ 紙本設色 ║ 2010年

進入「神來之筆」,「化成之境」的藝術家,在表達上就隨心所欲了。其實藝術家不必刻意和拘泥於表達(語言風格)。風格即人,最好的表達,最好的語言就是形式和心靈高度結合的時候,梵高的【向日葵】刻意於表達了嗎,到了梵高這個境界,語言形式和生命精神已經化為一體,到了這個時候正如歌德詩歌那樣:

自然成了靈魂,而靈魂也成了自然。

2005年11月

月之花 ║ 80cm×80cm ║ 紙本設色 ║ 2011年

徐冬青|Xu Dongqing

中國國家畫院專業畫家

國家一級美術師

中國女畫家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