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海派大寫意畫新境界——評高智群教授的大寫意花鳥畫

2024-06-21國風

高智群,復旦大學資深文史學者、書畫家。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暨復旦大學書畫篆刻藝術研究院教授、南韓高麗大學客座教授。1977 年恢復高考後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1982年本科畢業後錄取為史學大家楊寬研究生,為其關門弟子,又入國學大師王蘧常門下治中國古典學,從古文字學大家裘錫圭、姚孝遂、林沄等治古文字學,從文博權威馬承源治青銅器學。畢業後留校任教,從事上古史、古文獻和古文字的教學和研究,開設過中國通史、中國上古史、先秦文化史、尚書精讀、古文獻學以及古文字學系列(古文字概論、甲骨學、西周金文史證、說文解字概論、中國文字源流、古文字摹寫)等十余門課程,編著有【先秦史十五講】【古史新探新編】【尚書研讀】【說文解字中的中國古代社會】,先後在【文史】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數度獲得上海高校及復旦教學獎,培養出眾多優秀博士碩士生。兼習書畫,藝事上曾受謝稚柳、陸儼少、朱屺瞻、陸抑非、諸樂三、陸維釗、沙孟海、余任天、沈柔堅諸書畫大家指點,擅長篆隸及大寫意花鳥畫,先後在合肥、上海、黃山、深圳、濮陽、常州、漳州、廈門、杭州等地舉辦九次書畫展, 出版有【高智群畫輯】【高智群近作選】【高智群畫集】【高智群花鳥集】。

海派大寫意畫新境界

——高智群教授的大寫意花鳥畫

□韓忠言

自趙之謙開創海派繪畫,經任伯年至吳昌碩達到高峰。吳昌碩以石鼓文筆法入畫,金石氣濃,沈雄壯偉,蒼渾老辣,墨色多變,色彩明艷。其及門子弟眾多,仿效者不計其數。由於吳昌碩書法功底深厚,幾成難以逾越的高峰,從者大多墮入型別化、程式化樊籬。在工筆制作大行其道,大寫意畫衰頹的當下,海派大寫意畫已式微。

近余有幸得觀復旦大學智群教授畫作,深深為之震撼。高教授是復旦大學資深文史學者,其大寫意花鳥畫,無論筆墨、圖式、色彩均呈現出海派繪畫新的視覺特征。智群先生出身金石書畫世家,青少年時代即從王蘧常、謝稚柳、朱屺瞻、諸樂三、沙孟海、陸維釗、馬承源等大家遊,聽前輩談藝論道,揮毫示範,飽覽名畫真跡,廣搜博采,以心會其妙處。讀研師從史學大家楊寬先生治古代史,為其關門弟子,其間又從文字學大家裘錫圭、姚孝遂、林沄等治古文字學,傳統學養深厚。廣臨碑帖,特別是對金文、泰山刻石、石鼓文、石門頌及二王法帖下了很深功夫。這些都對他業余從事書畫創作打下堅實寬廣的基礎。

智群先生創作題材廣泛,擅長梅、蘭、竹、菊、牡丹等海派傳統題材,但摒棄了「玉堂富貴」「紫綬金章」之類市井商業內容。智群先生常仔細觀察自家小園和大自然的草木榮枯、晨昏陰晴變化,神遇而跡化,「隨手點拂而物態畢成」。日常的南瓜、芋艿、玉米、辣椒、蘑菇皆能入畫,生活氣息濃厚。

【霜風擎破紫香囊】

【霜風擎破紫香囊】兩片蕉葉從頂部交叉向下,石榴枝幹旁逸斜出,從左上斜向右端中部再折向左下。中鋒裹毫線條縱橫交錯,切割畫面,「下筆便有凹凸之形」的書法筆意,有金石氣的高古之趣,又富現代構成形式美感。

其篆籀用筆不囿於前人範式,信手由心,心隨筆運。穿越時空與三代彜鼎千年碑版進行心靈交流,於漫漶磨滅的痕跡中探求太樸不散的視聽純一,於「窅然空蹤」中追尋永恒的生命精神。紅塵滾滾,摒棄名韁利鎖,超脫人世欲求,喚醒沈睡的太古。其高古之趣不僅回溯民族形式美感源頭,更表現為當下人生純真的生命感受。

芭蕉易枯,晁迥【法藏碎金錄】:「維摩經雲: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往年自作芭蕉詩句雲:‘葉外應無葉,心中更有心。’」草木之葉,芭蕉最大,而「盡非堅實,世人心生念念,悉為虛幻。」但畫家卻從晁氏「而又抽心其葉……葉展重重」的「虛幻」中悟出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其魂不燥,其神不嬈」。畫家飽蘸絳黃墨色鋪毫,筆起毫落,墨盡筆枯,蕉葉雖敗,然斑駁淋漓,遒潤俊逸,光點跳躍,這發自畫家心源的生命之光,照亮亦真亦幻的宇宙空間,俯視一切,抗懷千古。蕉葉易枯,根槎不朽,一瞬化為永恒。

掩映於蕉葉下部的石榴碩果累累,葉片密集,籽粒飽滿,殷紅點點。如王石谷雲:「繁不可重,密不可窒。」蕉葉疏朗,榴花繁密,空寂中生氣流行。如宗白華先生所說:「是中國人藝術心靈與宇宙意象‘兩鏡相入’互攝互映的華嚴境界。」

【雪壓松猶挺】

其【雪壓松猶挺】,上方一段松幹、兩條旁枝,下方一叢秋菊。極簡化的圖式、簡練的線條,變化出多個大小不等、形式各異的觚三角,畫面又顯得十分豐富。淡墨寫松幹,行筆迅疾,有時逆筆澀行,淡中猶見深淺枯濕,層次豐富;有時筆斷意連,線條粗細虛實極具變化,節奏感強。畫家遺貎取神,松幹上僅兩三圈曲線,頓覺霜皮絞轉,虬鱗怒張。表現出取意成象的東方藝術寫意精神。

線條是中國畫的靈魂。此作松幹線條拙樸茂密,圓渾厚重,轉折處如折釵股不見圭角。線條穿插,屈伸無盡,粗細交疊,奇肆跌宕。如西周金文,氣度恢宏有古意。菊花和松針,以碑帖交融的短線為之,用墨較重而濃淡深淺疏密松靈,在淡淡的松幹映襯下神采奕奕,古雅之趣,風度翩翩。書香滿紙如松菊清香,綿綿芊芊,在畫面自由流漾。書卷氣者,發於筆墨之間的生命精神和學問文章之氣也,智群先生是學者型畫家,胸羅萬卷,淡泊寧靜,線條高古,筆墨恣肆而內蘊靜氣,金石氣中融書卷氣,風清骨峻,格高韻遠,給海派大寫意畫吹來陣陣清風。

【雨亦奇】

【雨亦奇】,近景一葉濃黑墨荷,畫家激情澎湃,腕背齊力,飽含水墨的筆毫砰然落紙,滲化洇漬成墨塊,旺盛的生命力噴薄而出,氣勢撼人。緊接著連續一筆、兩筆……迅速融合成一輪蓮葉。墨色由洇而潤到幹,最後如渴驥奔泉,終末的飛白絲毫根根可數,與開筆的墨華氤氳形成鮮明視覺對比。此作純以中鋒屈鐵之力從毫尖掃出,洇漬的墨塊中筆蹤可見,予人以「拂亂搶而攢毫,雷馳須臾之間」的審美快感。兩朵紅蓮一開一合,在這墨白世界中更顯明艷。

縱覽智群先生畫作,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其筆墨在海派花鳥畫中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視覺特征。海派金石氣在筆墨上主要表現在枝幹的篆籀用筆,而花葉多用點厾法。智群先生以草篆入畫,不論枝幹花葉均以中鋒裹毫出之且筆墨相容,這是難度極大的超越。

智群先生堅持中鋒用筆並吸收黃賓虹「點法」及「一波三折」用筆之道,在海派筆墨中別開生面。前述【映日】之大片荷葉,一筆落紙,一縷濃墨正當其中向周邊淡滲,自然圓暈,筆跡墨痕躍然紙上,筆墨渾融一氣,蓋「覆腕搶毫,乃按鋒而直引其腕也。」

其畫牡丹,多以書意代染,而不是層層點厾積染,更不用粉,著意於色墨漬化,一筆而成。筆毫水分充足,墨濃筆飽,筆尖色墨尤濃。畫花心,中鋒擲筆入紙,砰然有聲,力透氣沈,起伏跌宕,裹毫絞轉,腕部轉折,順逆兼施。前一筆左勢,後一筆右轉,往復回環,斷續連綿,與畫家的生命節奏同頻共振。破觚為圓,枉直為曲,厚實圓潤,篆籀之氣,古雅韻遠。花心色墨深濃,向外逐漸淡開,墨彩華滋。筆與筆之間時不時留下條點狀空白,相錯相讓,筆筆清疏,層次分明。邊緣花瓣帶飛白的筆意,左旋右抽,一勾一勒,大片透白與條點狀空白神光閃爍,陰陽互根,氣機條暢,飛動之意,書卷之氣,風流蘊藉。畫家的生命情懷與畫中意境融為一體而詩意地棲居。

【雲錦霞裳】

智群先生超越對色相世界的執著,視五彩繽紛的客觀世界為不可重復的當下心境的直觀,不模形擬色,重在表現畫家內在生命體驗。畫牡丹、杜鵑、梅花等紅色花卉,不重復前賢用明艷的純色,他往往用幾種顏色調配成接近物件物的復色,沈著厚重古艷,不浮不俗。畫南瓜等秋日瓜果,常將赭石、朱砂、藤黃、曙紅、胭脂、墨隨意調和。大筆飽蘸,僅用七八筆中鋒粗線勾出其形,線間留白不著色,不渲染。飛白與枯濃深淡之筆跡齊飛,瓜縷如萬歲枯藤,老辣蒼勁。畫面展現出獨立於形體之外的筆墨心性韻律。這種書寫之美,實乃傳統白描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之新變。色彩斑駁淋漓,蒼渾厚重中顯滋潤。從敦煌等傳統用色中吸取精華,又有現代審美趣味。

智群先生的大寫意花鳥在堅持海派優良傳統基礎上,克服商業化對海派的不良影響,在筆墨、色彩、圖式上借古開今,給海派繪畫帶來新的視覺特征。使因為商業氣、世俗氣侵入而流失的古雅之趣和書卷氣復蘇,不落型別化、程式化窠臼。格調高華,提升了海派繪畫的格調和境界,充滿活力。他的繪畫實踐也給我們有益的啟示,只要師古、師心、師法自然,勇於開創實踐,全面恢復大寫意畫生命精神的一天必將到來。(本文作者系退休醫師,十多年來學文自娛,在海內外發表書畫評論及文化雜論數十篇,近年移居上海。)

高智群作品欣賞

【風軟月白會三清】

【掬水弄花】

【秋廚珍味】

【秋花濃艷】

【秋曲】

【藤花奇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