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林曦的畫|20幅文房畫,那些杯杯盞盞,瓶瓶罐罐的歡喜

2024-06-21國風

🌠

書齋內設長桌,小幾,幾案上設花瓶

有花時,插花盈瓶,以集香氣

閑余時,置菖蒲白石,收朝露以清目

墻壁間掛古琴一張,畫一張

桌上斑竹筆筒一只,筆洗一個,鎮紙一只

……

在明代文人筆下的書齋裏

這樣的擺置,俯仰皆是

林曦水墨作品

與你小小玩耍☺

林曦,是深深懂得古人傳下的這些好的。

在一次采訪時,她提到,十分鐘愛明時文人的書房。那是與目下的繁忙不同的另一番存在:

筆墨紙硯,文房清供,杯杯盞盞,瓶瓶罐罐,插上花,煮上茶,安安靜靜裏,只有自己,整個人猶如充了電,放松又飽滿。

因著深愛這樣的滋養, 林曦致力於做古典與傳統的轉譯人 。她將古老的文房,以契合當下的語境與審美一一呈現,在器物裏,也在畫作裏。它們是太湖石,是汝窯的筆洗,是隨身沈香,是琉璃清供……

中式文人的傳統,敏銳又詩意,如同雨後的窗台長了青苔,人們不會抹去,而是任其留下,那一抹青色,像自然,像林泉。

這樣的詩意也在文房裏,是為著看到時眼睛清明,使用時也趁手,且是長長陪伴的親密夥伴。

今天,我們來看林曦老師的20幅文房的畫,和器物。

(「文房」一詞有二義,一為文人的書房,一專指書法、繪畫與讀書的文具。本文所指的是第二種釋義)

在【說文解字】中,「盂」的意思為飲器,也就是盛放液體的器皿。後來,單獨分離出了水盂,它伴著寫字讀書的人,一直至今。

水盂也叫水丞、水註,寫字時可為硯池添水,也常常會配一只精致水勺,以舀水入硯池,講究也雅致。

因著水盂在寫字時的重要角色,它也被稱為 文房第五寶 。盛著清水的水盂,常常承載著主人的審美與意趣,一勺清水,一行字,身心都得到滋養,所以古人這樣說它,「一洗人間氛垢矣,清心樂誌」。

愛寫字的小夥伴,對筆山很熟悉了,它用於寫字畫畫時擱置毛筆用,因似起伏的山巒而被稱為筆山。

宋時的文人,最愛筆山。「智者樂山,仁者樂水。智者動,仁者靜」——在宋時,文人士大夫十分崇尚「仁者樂山」的思想,有仁德的人喜愛青山, 希望自己像高山那樣安於義理 ,不為外界的紛擾所動。所以他們書房裏的文玩,常常有山的樣子。

筆山的材質豐富,陶瓷,玉,水晶等,都可做筆山,暄桐文房曾用琉璃制作過可愛的桃花冰筆山 😊

手中那支筆,能寫胸中丘壑,也可置於層巒山峰間,這是中國文人的詩意,正如宋時大儒劉因所說:何物能支筆萬鈞,案頭依約遠山痕。

「茶盞」這個稱呼,源於宋時的文人,且沿用至今。

你知道麽,喝茶的器具在唐代時還是那種利於手把持的大碗的形制,到了宋代,宋人愛喝茶尚文雅,他們的喜好使得茶盞在器型上有所變化,變得 秀麗和挺拔 :盞壁斜伸,碗底窄小,亭亭玉立,就像文人。

明清時,又將茶盞配以盞蓋,形成了一盞,一蓋,一碟的形制,也稱蓋碗。

無拘什麽形式,茶盞的意義還是在於喝茶的本真。詩裏說,「乍暖輕涼正及晨,筆床茶竈總隨身」,對愛茶的人來說, 喝茶是一種生活常態 。無論書房或是郊野,燒水煮茶,伴以茶香,是無需多言的歡愉。

林曦水墨作品

最早時候的香爐,可追溯到商周,那時還稱作「鼎」,用以宗廟祭祀。

因為古人相信,香可以溝通可見的有形世界和不可見的無形世界,用它來供奉神佛,祭拜祖先。

後來,香變得文人化,在書房,點上香,便是一片清幽的處所。就像蘇軾的那句,「碧紗窗下水沈煙,棋聲驚晝眠」, 碧紗窗下的香氣氤氳 ,與夏天的午睡十分相契。

香爐的形制有鼎式、爐式和塔式,將香粉或香材放入爐內點燃,使香氣緩緩散出,便可享受好聞的香氣了。

不同於我們日常的香水,也迥異於寺院的塵煙,它會因不同的香材,散發出各式香氣,或是杏子的甜香,或是青苔的涼意……

也願你,夏天有香氣。

太湖石這種石頭,相信小夥伴們都不陌生,在中式庭園遊玩的時候,或多或少有看過。

明代的文震亨在【長物誌】中這樣寫太湖石:在水中者為貴,歲久被波濤沖擊,皆成空石,面面玲瓏。

太湖石,因產於蘇州太湖地區而得名。這種石頭堅硬潤澤,石上有相互連通的洞孔,高的可作假山,點綴庭院。小巧的太湖石十分難得,多放置在幾案上,作清供把玩。

關於太湖石的故事,古往今來有太多,我們所熟知的米芾,宋徽宗都是太湖石的收集者和愛好者。這裏想與你分享陸遊的一句詩,「花如解語應多事, 石不能言最可人 」。

無論古今,文人們在書房,常常懷有對自然林泉的向往。雖不能時時身至,但用心布置,我們的周遭,也可以有山林的清雅。

喜歡那一片綠蔭,清泉,山間小徑,便將它們化在瓶中,缽裏,置於書桌案頭,讀書時,寫字時,喝茶時,一擡頭,眼裏心裏,都有山林。

【世說新語】裏有一句話:會心之處,不必在遠,便也是這個意思。

也願你,案頭有山林,心與眼都清涼。

小小Tips: 常用作案頭的綠植種類有:銅錢草,菖蒲,蘭花,文竹,青苔等,可依著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