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道教十大洞天

2024-10-30國風

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 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 ,構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體部份。

除此之外,道教還崇拜五鎮海瀆、三十六靖廬、二十四治等,中國五嶽則包括在洞天之內。 洞天福地多系實指。歷代道士多往其間建宮立觀,精勤修行,留下不少人文景觀、歷史文物和神話傳說。分而言之, 「洞天」意謂山中有洞室通達上天,貫通諸山 。東晉【道跡經】雲:「五嶽及名山皆有洞室。」

王屋山洞-第一洞天

第一王屋山洞 :又稱 小有清虛之天 ,位於 河南省濟源市王屋山 。此山主峰海拔1715.7公尺,相傳為軒轅黃帝祭天之所,並有眾多道家人物在此采藥煉丹、修身養性。唐代是王屋山道教的興盛時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文人墨客也曾遊覽於此,留下諸多名篇佳作。

委羽山洞-第二洞天

大有宮

第二委羽山洞 :又稱 大有空明之天 (空,一作虛),位於 浙江省黃巖區委羽山 。此山谷名俱依山,系一小山丘,山東北有一個寬、高各約2公尺的深長古洞,道書稱此洞為「天下十大洞天」中的「第二大洞天」。相傳上古周代劉奉林在此修煉得道,駕鶴飛升之時,片片鶴羽委墜此間,故而得名。

第三西城山洞 :又稱 太玄總真之天 ,關於其具體位置說法不一。陶弘景【登真隱訣】疑在終南太一山,杜光庭雲在蜀州。今考紫柏山五雲洞石碑「周曰西城,韓曰紫柏」,以及張良廟內碑刻,認為第三洞天即西城山洞的遺址可能位於紫柏山附近。

第四西玄山洞 :又稱 三元極真之天 ,關於其具體位置也有多種說法。一說位於陜西省華陰市華山;另一種說法是位於北京門頭溝區王平鎮韭園村的西玄山桃花谷; 還有一種廣泛流傳的說法是,西玄山洞位於 徽州、杭州、睦州三地交界處的昱嶺關附近 ,具體在古歙州、睦州、杭州三地共同發祥地的覆船山(主峰擱船尖)。這裏被認為是西玄山洞天的所在地,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遺跡。

在道教信仰中,這裏是高人隱士修煉、習武的聖地,也是眾多道教經典和神話傳說的發源地。西玄山洞天,周回三千裏, 有6甲48塘、6座山脈、36道石門圍繞著主峰擱船尖(覆船山)。這裏日月並不東升西落,總是光輝照耀,朗接太空,晝夜通明,四季如春,形成長春之境。

青城山

青城山洞-第五洞天

第五青城山洞 :又稱 寶仙九室之天 ,位於 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 。青城山狀若城郭,終年常綠,故名「青城」,有「青城天下幽」之譽。自東漢末年張道陵於此修煉得道後,漸成道教重地。

赤城山洞-第六洞天

第六赤城山洞 :又稱 上清玉平之天 (或作 上玉清平山 洞天),位於 浙江省天台縣赤城山 。 赤城山海拔306.5公尺(也有說法為338.8公尺),山體為丹霞地貌,是風化侵蝕而形成的漢茅真君曾隱居於此,三國吳時葛玄也曾來修煉。

羅浮山洞-第七洞天

嶺南第一山

第七羅浮山洞 :又稱 朱明耀真之天 (耀,一作輝) ,還是 第三十四福地 ,位於 廣東省增城和博羅兩縣之間的羅浮山 。史學家司馬遷把羅浮山比作「粵嶽」,所以 羅浮山素有「嶺南第一山」之稱 。晉代葛洪曾攜帶家眷在此辟山築庵,建煉丹竈,並在山上度過了7年「神仙丹鼎」的生活。

上清祖庭-第八洞天

第八句曲山洞 :又稱 金壇華陽之天 , 還是 第一福地, 位於 江蘇茅山 。茅山是中國道教聖地之一,被道教稱為「 上清宗壇 」,它源於秦漢,成於齊梁,興於隋唐。西漢初年,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於此修煉成仙,後世稱「三茅真君」,茅山也因此得名。

林屋山洞-第九洞天

第九林屋山洞 :又稱 左神幽虛之天 (【天地宮府圖】作「龍神幽虛之洞天」),位於 江蘇省吳中區 。 相傳,古時有龍居林屋洞內,故洞體似龍,又稱「龍洞」,林屋山亦稱龍洞山。

括蒼山洞-第十洞天

第十括蒼山洞 :又稱 成德隱玄之天 ,位於 浙江省仙居和臨海兩縣之間 , 是浙江名山之一。史書載,登之見蒼海,以其色蒼蒼然接海,故名括蒼。

歷史上,括蒼山又名真隱山、天鼻山、蒼山、風車山。括蒼山,以其博大、險峻、奇秀,吸引了眾多道者的駐足。南朝齊梁年間,著名道教思想家、藥物學家 陶弘景 ,曾在遺址猶存的「燈壇架」隱居,在「大樓旗」結爐煉丹、采藥著書。還有「天險西關障,峰巒氣象雄」的仙人基、道場基、道人寮等道教遺址。

這些洞天福地不僅是道家修行的重要場所,也因其秀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前來遊覽、賦詩。它們共同構成了道教地上仙境的主體部份,體現了道教崇尚自然、超凡脫俗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