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是佛門一種比較艱苦的修行方式。釋迦牟尼佛在住世時每年都會帶領著僧團托缽行腳,目的就是為了讓比丘們能在苦行生涯中修得「忍辱」,放下心中的傲慢。無論你在過往是高官顯貴還是富家子弟,或是魯莽的壯漢,既入了佛門就要謹遵佛制,以修習「忍辱」為資糧,放下所謂的面子專註於佛道上。
修苦行對於僧侶來說是追求內心快樂的最佳體驗,僧侶堅持「以苦為樂,在苦中修行」,內心也容易得到知足,不受外界幹擾方能與佛走的更加接近。
歷代祖師也經常提倡「以苦為樂」的修法,僧侶們在修行中不放縱,不貪圖安逸,安心辦道,佛法在世間也會久住,甚至興旺發達。
如聖空法師領導的尼眾團隊、遼寧大悲寺僧團幾乎每年都有托缽行腳的體驗,這樣會更好的讓僧侶磨礪修行意誌,從「苦」中獲取快樂。另一方面也讓人們看到最真實的佛教。
在歷代祖師大德的影響下,「以苦為樂」便成為了僧侶們的一種必修課。其中位於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的太平庵住持傳智法師也是一名專註於修苦行的僧人。
傳智法師是一個實實在在的80後僧人,16歲剃度出家,一生淡泊名利,從不貪圖享受,以修「苦行」的方式三步一拜朝聖各地佛教名山,甘願苦守在清貧的古寺,為延續佛門香火不遺余力,真正的體現出一個合格僧人的本分。
1989年,傳智法師出生於江蘇南通的一個農村家庭,自幼懂事乖巧,善根深厚,但是和同齡人相比,傳智法師的成長經歷坎坷不平,飽受磨難。
除了家境貧寒以外,法師在年幼時就失去父親,和母親、哥哥三人相依為命。沒過多久,不盡人意的事情又降臨在這個可憐的家庭,他與母親先後患病,母親經治療後得到康復,而他卻久病成醫,母親帶著他四處求醫欠下一身債務。
傳智法師的奶奶是一個向佛虔誠的佛教徒,少年時受奶奶的信仰影響而接觸到佛教,每當見到慈悲的出家人就充滿敬仰,去到了寺院就不想回家,仿佛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再加上在病苦的折磨下,傳智法師便有了出家修行的想法,他與母親商量決定出家,想不到母親很平靜的答應了,他不解地問母親為何答應的這麽快,母親告訴他:「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把你交給佛菩薩了,其它也不知道有什麽辦法了」。
2005年,因緣成熟之際,傳智法師如願來到浙江杭州青蓮禪寺禮拜惟善法師剃度出家。可以說,傳智法師的出家因緣一是來自於奶奶的影響;二也是因為身體得病的原因。
出家後,傳智法師有幸得到海濤法師的指點專修大悲咒水,期間一邊修行一邊療病,使得病已久的身體恢復了健康,讓他感受到佛法的不可思議。
兩年後,信心倍增的傳智法師辭別恩師,先後來到山東千佛寺、香港普門寺、廣東弘法寺、普陀山法雨寺等處參學。
2007年有幸得到道平法師的指點行腳香港十八區,又從深圳行腳至浙江普陀山,全程三千多裏,風雨無阻。之後受湖北黃石馬泉禪寺禮請擔任寺院堂主,協助住持負責禪堂、念佛堂之事務。
2012年,應廣大信眾以及相關部門之邀,傳智法師出任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太平庵住持,甘願苦守這座清貧的古寺。
根據【淮安府誌】記載,阜寧縣太平庵始建於唐廣德元年,興盛於明。文革前太平庵占地20畝,有二十多名尼姑在此居住修行,香火較為興盛。
文革時期,佛教的發展受到重大排擠,太平庵也難逃這次劫難,庵內多處建築受毀於一旦,僧侶們紛紛還俗不知去向,香火也幾乎滅絕。
2012年,當地政府為保護太平庵歷史文物,批準了太平庵工程的修建,而主持修建的重任卻落在了傳智法師的肩上。
初到太平庵人生地不熟,建寺資金短缺,傳智法師慈悲,號召力極強,四處奔波籌集建寺善款,一路引領信眾披荊斬棘,克服重重難關,期間嘗盡了人生的辛酸苦辣。
經過傳智法師的努力付出,太平庵征地12畝,先後新建了山門殿、放生池、延生堂、綜合樓、念佛堂、齋堂、紫竹苑、息心苑等工程,總投入近千萬,寺內黃墻黛瓦、小橋流水、花卉樹木點綴其間,風景優美,是難得清修之地。
太平庵一直堅持清凈、莊嚴、弘法、慈善的建寺理念基礎,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積極作用,堅持以國家宗教法規為依據,常隨佛學,信行合一,努力把太平庵建成一座弘揚佛法、凈化人心的正法道場。
2013年至2014年,傳智法師為祈禱佛法在世間久住,先後從太平庵三步一拜朝聖安徽九華山,全程500公裏,朝拜三個月;從太平庵三步一拜朝聖浙江普陀山,全程600公裏,朝拜三個半月。
傳智法師年輕有為,勇於擔當,朝聖佛教名山意誌堅定,深得諸山長老以及廣大信眾的稱贊與敬佩,同時得江蘇省儀征市愛慈寺禮請為任監院、得雲南百歲高僧明道法師傳法溈仰宗十二代傳人。
2015年,傳智法師帶領信眾前往佛教發源地印度、尼泊爾朝拜,受到當地高僧的熱情接待。有效促進印度、尼泊爾兩地佛學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自2007年起,傳智法師就開始了他的苦行生涯,先後三次以「三步一拜」的方式朝聖各地佛教名山道場,用身體丈量大地,一路祈禱正法久住於世間,朝聖足跡踏遍了香港、廣東深圳、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江蘇等省和地區。
傳智法師在朝聖的途中嚴持戒律,不接受金錢供養,不居住酒店賓館,期間風餐露宿,飽受艱辛,所到之處皆能隨緣教化,利益眾生,深得各地信眾的護持與愛戴。
出家修行弘法近二十載,傳智法師一路「持戒精進,以苦為樂,」建寺安僧嘔心瀝血,不遺余力,不辭辛勞身兼多地講經說法,深入淺出,感化無數,皈依佛門者遍布全國各地。
另一方面,法師還經常向社會發起印經結緣活動,一路踐行「人間佛教」思想,一心致力賑災、扶貧、助學、救助孤寡等公益活動。由此彰顯了佛門的大慈大悲。
每當有出家人或者信眾贊嘆傳智法師「年輕有為,法門龍象」的時候,法師總是很謙虛的回答:「我只是一個給寺院看門的,而不是別人嘴裏的住持、大和尚,我不求別人誇贊,但願問心無愧,安守僧人本分,做好自己就行」。
末法時代,佛法漸漸衰落,佛門裏能有像傳智法師這樣的人在何愁佛法不興。所謂「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出家人要時時留心,奉行佛陀的教誨與戒行專註於修行中,佛法在世間的傳承才會無障礙的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