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令人毛骨悚然的8首詩,你讀過其中幾首?

2024-03-20國風

詩抒情,詩言誌,詩寫人生,詩反映社會現實,詩帶給人詩意和美感。

戰爭自古至今都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伴隨著整個人類歷史,給廣大底層百姓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這在很多詩中都有所反映。

提到讀後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詩,你首先想到的是哪首?本文這8首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每首都飽含血淚,都訴說著當時慘痛的歷史。

到底是哪8首令人毛骨悚然的詩?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揭曉謎底,感受歷史,感悟人生。

第1首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漢魏曹操的【蒿裏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東漢末年,社會動蕩不安,軍閥連年混戰,董卓擁兵自重,犯了眾怒,群雄討伐董卓。董卓死後,討伐董卓的聯軍,包括袁術、袁紹、韓馥、公孫瓚等部爭權奪利,四分五裂,互相殘殺,導致屍橫遍野,民不聊生,曹操此詩描寫的就是當時的真實場景,可謂「詩寫歷史」。

此詩寫的是軍閥混戰不斷,戰士們常年征戰,鎧甲上生滿了蟣虱,最苦的是老百姓們,他們死傷無數,累累白骨曝露於荒郊野外無人收埋,方圓千裏都沒有人煙,聽不到雞鳴,慘不忍睹,猶如人間地獄一般,令人觸目驚心。

第2首 「白骨半隨河水去,黃雲猶傍郡城低」

唐朝李嘉祐的【宋州東登望題武陵驛】

梁宋人稀鳥自啼,登艫一望倍含淒。

白骨半隨河水去,黃雲猶傍郡城低。

平陂戰地花空落,舊苑春田草未齊。

明主頻移虎符守,幾時行縣向黔黎。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戰後荒涼蕭瑟的景象,詩人登高遠眺,白骨隨河水流去,黃雲低垂,戰場荒蕪,春田草未齊,一切都顯得那麽荒涼破敗,令人毛骨悚然,慘不忍睹。

這首詩真實地描繪了戰爭過後的淒涼場景,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痛恨,對百姓的同情和對和平的渴望,同時也暗含著對統治者的不滿。

第3首 「世間怪事那有此,四十萬人同日死。白骨高於太行雪,血飛迸作汾流紫」

明朝王世貞的【過長平作長平行】

世間怪事那有此,四十萬人同日死。

白骨高於太行雪,血飛迸作汾流紫。

銳頭豎子何足雲,汝曹自死平原君。

烏鴉飽宿鬼車哭,至今此地多愁雲。

耕農往往誇遺跡,戰鏃千年土花碧。

即令方朔澆豈散,總有巫鹹招不得。

君不見,新安一夜秦人愁,二十萬鬼聲啾啾。

郭開賣趙趙高出,秦璽也送東諸侯。

有多少人曾經讀過這首詩?

這是一首憑吊古戰場的詩,當時詩人王世貞經過長平,想到當年秦、趙的長平之戰中,秦將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人的淒慘景象,進而想到項羽一夜之間坑殺秦兵二十萬,不久秦王子嬰成了劉邦的階下之囚等一系列歷史事件,不僅思緒萬千,寫下了這首詩抒懷。

此詩將秦軍制造的長平之坑與項羽制造的新安之坑這兩件驚心動魄、慘不忍睹的歷史事件進行精心融合,以涵蓄亭泳、縱橫捭闔的筆觸巧妙地點明秦的暴虐殘酷是自取滅亡的根本原因,揭露了統治階級之間進行的兼並戰爭給勞動人民帶來駭人聽聞的深重災難,體現了作者對飽受戰爭之苦底層大眾的深刻同情。

全詩構思巧妙,用筆精準,反思深刻,發人深省,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第4首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唐朝王昌齡的【塞下曲】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這是王昌齡很典型的一首邊塞詩,此詩並沒有具體地從正面描寫戰爭,而是透過對塞外景物和昔日戰爭遺跡的描繪,來表達詩人對戰爭的看法。

此詩用語悲壯,以景代情,情景交融,境界高迥,氣勢恢宏。「水寒風似刀」、「白骨亂蓬蒿」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軍教生活的艱辛和戰爭的殘酷,蘊含著詩人對窮兵黷武邊關政策強烈的反對情緒,尤其尾句「白骨亂蓬蒿」觸目驚心,令人毛骨悚然!

第5首 「可憐白骨攢孤冢,盡為將軍覓戰功」

唐朝張蠙的【吊萬人冢】

兵罷淮邊客路通,

亂鴉來去噪寒空。

可憐白骨攢孤冢,

盡為將軍覓戰功。

張蠙是晚唐著名詩人和大才子,生卒年月和事跡不詳,這首詩是他的代表作。

這是一首感時傷亂的七絕,描寫了淮河水岸烏鴉亂飛鳴叫、白骨散亂堆積的淒涼景象,抨擊了晚唐社會的腐敗黑暗,諷刺了統治階級對下層人民的壓榨和剝削。

毫無疑問,這是一首很精彩的反戰詩,說理精準,寓意深刻,和「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一將功成萬骨枯」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6首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

唐朝李白的【戰城南】

去年戰,桑幹源,今年戰,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裏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築城避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戰無已時。

野戰格鬥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

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又是一首讀後令人毛骨悚然的詩,是李白反戰詩的代表作, 「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 是當時慘烈場景的真實描寫,悲哉!

這首詩作於唐朝天寶年間,當時在奸相楊國忠為首的奸臣們的鼓動下,唐玄宗窮兵黷武,大動幹戈,逞威邊遠,多次發動不義戰爭,但大都以失敗告終,白白葬送幾十萬人的性命,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李白目睹了這一嚴酷的事實,他想到受戰爭傷害最深的是底層百姓,他憂國憫民的胸懷產生激烈的情感,內心的悲憤和吶喊傾瀉而出,匯成了這首反戰詩名篇。

此詩從唐軍征伐的頻繁和戰爭的殘酷性方面落筆寫出了無端發起不義戰爭的罪惡,給老百姓造成了淪陷性的後果,戰爭的性質和後果一目了然,彰顯了作者對戰爭的痛恨,對百姓的同情。

此詩水平極高, 「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更是至理名言,流傳千古而經久不衰!

第7首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猶自寄寒衣」

唐朝沈彬的【吊邊人】

殺聲沈後野風悲,

漢月高時望不歸。

白骨已枯沙上草,

家人猶自寄寒衣。

這是一首很精彩的反戰詩,戰爭無情,邊關殺伐蕭靜之後,唯剩野風悲號,圓月高懸。沙漠中的累累白骨,都已經將草覆蓋住,經歷時日,草都枯萎了。

而戰士們的家人們不知道他們早已經變成累累白骨,依舊望穿秋水,仍在盼望他們歸來,仍在為他們寄去禦寒的衣服,真是令人辛酸,跟「可憐無定河邊骨,又是春閨夢裏人」何其相似也!

第8首 「萬裏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唐朝張籍的【征婦怨】

九月匈奴殺邊將,漢軍全沒遼水上。

萬裏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婦人依倚子與夫,同居貧賤心亦舒。

夫死戰場子在腹,妾身雖存如晝燭。

這首詩讀後同樣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在秋風蕭瑟的淒寒九月,匈奴兵再次侵擾邊塞,屠殺邊地將領,血流滿地。唐軍經過激戰,傷亡慘重,出征將士們全部喪生在遼水邊境。士兵們慘死萬裏之外,屍骨無人收,他們的家人無法收屍,只能在城下招魂安葬他們。

戰爭極其殘酷,「萬裏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白骨遍野,慘烈悲壯,觸目驚心。丈夫戰士沙場,腹中胎兒尚小,閨婦們的日子黯淡無光,以後的生活該怎樣度過?這難道就是發動戰爭者想要的結果?

此詩借征婦之口訴說了戰爭的殘酷和對老百姓造成的巨大傷害,體現了作者對戰爭的譴責,對老百姓的同情,感情真摯自然,是一首精彩的反戰詩。

讀後令人毛骨悚然的8首詩分享完了,這些詩反映歷史,蘊含豐富,訴說著戰爭的殘酷,訴說著老百姓們的悲苦,訴說著歷史的滄桑和無奈,很值得推薦給朋友們欣賞,很值得我們細細的思考和品味。

戰爭無情,和平無價,讀了這些詩,我們更應該尊重和平,珍愛生命,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朋友們,讀了文中這些詩有何感想?除了文中這些,還有哪些讀後令人毛骨悚然的好詩?歡迎分享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