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没特权的元帅好惨,每天只喝一杯水,还要当苦力推车

2024-09-02军事

引言:没特权的元帅好惨,每天只喝一杯水,还要当苦力推车

二战期间,德国著名元帅隆美尔在北非战场上指挥部队作战,与士兵同甘共苦。作为德军最高统帅,他理应享有优厚的特权待遇,却选择亲自深入战场第一线,过着艰苦的生活。那么,隆美尔在战场上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磨难?他的这种作风又体现了怎样的军人品质?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高阶将领的底层生活

隆美尔乃是当时德意志帝国极为荣耀的最高军衔,素有"沙漠之狐"美誉。旁人见他衣着光鲜,端坐指挥车内亲自部署战局,定将以为他高高在上,必为官僚主义所累。殊不知,隆美尔才是真正的民间将领,与百姓同呷人世疾苦,行径全然不同于那些衣锦还乡的王侯将相。

说来话长,要从1898年说起。当年,隆美尔出生于柏林郊区普鲁士小镇,那正是德意志帝国辉煌时期。他的父亲曾为教师,勤恳为民。其母慈祥善良,在教会小学任教书,深受乡亲们爱戴。一家人虽处清贫境遇,但过得有滋有味,对子女也殷勤教导人生大道理。

长大后,隆美尔一穷二白投身军旅,从普通士兵一路摸爬滚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以非凡军事指挥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屡建奇功,最终被拨给陆军元帅衔。可是,这位名副其实的名将并未从此飘飘然,而是继续过着清贫刚毅的生活,更多着力于和手下官兵们打成一片,实现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元帅人生简朴自律的特点,在1941年他奉命赴北非战场指挥德军阿富汗师后的表现可见一斑。当时,已年过半百的隆美尔携亲手挑选的几员参谋长途跋涉,穷途末路来到北非前线。他所居住的营帐与普通士兵并无二致,就连食宿作息起居,也和底层军人如出一辙。别看他身居高位,粗茶淡饭,每顿伙食不过就是面包干、腌肉或几颗橄榄。当然,区区一杯淡水也算是头等大富足贵的待遇了。

二、一路推车沙尘漫天

提及隆美尔在北非战场的作战生涯,人们最先想起的定然是他那辆标志性的高机动指挥车。这款被冠以"格拉芙"绰号的半履带车,在战时贫瘠条件下一次次创造了传奇。

1941年初,隆美尔被拨调前往北非战区,身旁便跟随着这辆顽强的陆路坐骑。那一路上的艰辛可想而知,曾几度陷入流沙,险些半途而废。更有一次,在被盟军空中打击中,这辆车居然遭炸弹爆击,所幸隆美尔本人安然无恙。

虽然北非一带道路条件极其糟糕,但这丝毫未能阻挡"格拉芙"的疾行。塞下前线战场,隆美尔多次亲自驾驶这款车辆,直插到最前线指挥官兵。一旦遇上流沙区或障碍,他必定毫不犹豫地下车推搡,即便将领装扮也被弄得灰头土脸。

当年德意志军官惯于将隆美尔的这一作风斥为"牧羊人的习气"。殊不知,正是这一作风铸就了这位非凡元帅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和令官兵敬重的威信。

要知道,诺大的非洲战场上,德军官兵常年在炎热酷暑中进行机动作战。阳光炙烤下的流沙滚滚而来,恍如岩浆在蠕动。弹药箱和汽油桶表面温度往往高达80摄氏度之众。就连空气也被加热到几乎无法呼吸。在这等恶劣环境里,仅仅几个小时的行军就足以让全副武装的士兵体力透支、渴水难忍。

可以说,隆美尔以身作则的表率,正是对广大官兵最大的鼓舞和鞭策。他那副摩肩接踵、和手下并肩作战的拼劲形象,使得德军将士倍感亲切,毫无疑问地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

每当行军途中遇到流沙陷阱,隆美尔总是第一个冲到车前,亲自舀沙铲开一条道路。车轮一旦陷入泥潭,他和手下也会同心协力将整辆车举抬出来。如此一来,他们有时不得不徒手搬运重达数吨的车辆,呼吸间充斥着沙尘的刺鼻气息。这一切,对于隆美尔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军人来说,实在是沉重的考验。

然而,正是这些磨难造就了他在武人心中崇高的地位。即使最为艰难的时候,来自隆美尔的只言片语也足以鼓舞众人的斗志,尤其当这些话语伴随着亲身的行动表率时,就更有力量感染着每个将士。

三、初为人夫终为人父

谈及隆美尔在北非战场上的作为,不得不提及他的家庭生活。一位身经百战、屡立战功的元帅,在军旅生涯之外,也曾尝过人生百味作为普通平民。

1904年,6岁的隆美尔第一次被送进军校读书。彼时他已失去了母亲,只有那个曾做过老师的父亲在照应着他的生活起居。可以说,正是父亲的悉心教导,培养了隆美尔那种勤恳好学、坚韧不拔的品性。

1920年代初,隆美尔从第一次世界大战阵线上卸甲归来,开始了婚姻生活。他的妻子是位相当传统的主妇,温柔贤惠,全心全意侍奉丈夫和孩子。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很快出生,之后又陆续添了几个儿女。就这样,隆美尔在军旅之外,也尽享着人夫人父的天伦之乐。

然而好景不长,1938年妻子因病去世,整个家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最终,隆美尔将几个年幼的孩子们接回自己的老家,托付给祖母照料。就在这一年,二战前夜的欧洲风云渐至,隆美尔也整装待发,准备重新投身军旅生涯。

次年的波兰战役一打响,隆美尔作为panzer第7装甲师的师长很快建立了赫赫战功。敌军对他的指挥风格赞赏有加,更为他冠以"沙漠之狐"的绰号。接下来的几年里,隆美尔接连在多个战役中大展身手,最终于1942年被拔擢为北非德军最高司令。

这一重任颇为艰巨。当时北非前线的战况已经相当胶着,双方你来我往,难有决定性胜利。更为严峻的是,德军始终处于补给不足的困境,缺少粮草、缺少装甲车辆、缺少弹药,医疗条件更是一塌糊涂。

面对重重困难,隆美尔决定亲自督阵,和普通士兵们同甘苦、共患难。他丢下多年前就形同陌路的妻小,独自一人辗转数千里来到这片充满未知的沙漠战场。

放眼望去,前方是一望无际的流沙,脚下唯有坚硬的黄土地和路基,以及偶尔的一簇矮小植被。最可怕的是酷热难当的高温,使人在白天几乎无法行动。

四、盟军狙击手埋伏多时

就在隆美尔刚刚开始亲自督阵之时,其生命也遭遇了一次严峻考验。1942年4月,盟军开始对德军阵地展开新一轮的进攻,同时也加大了对隆美尔本人的狙击行动力度。

当时,英军特种部队中有一支鼎鼎有名的"长射程沙漠小组",由一群素有"狙击之眼"美誉的神枪手组成。这支部队的任务,就是在遥远沙漠中捕捉德军将领的踪迹,伺机实施狙击。

行动刚一开始,英军便派出大批无人侦察机穿梭在德军阵地之上。只消在天空中盘旋几圈,这些小型航拍无人机就能迅速锁定德军最高指挥部的确切位置。

根据侦察结果,盟军的"长射程小组"便悄悄潜入了德军大营区的射程范围内。曾几何时,隆美尔只需在营地内走动几步,便会进入狙击手瞄准镜的视野。

当时,隆美尔每天的日常作息几乎没什么变化:清晨醒来之后,先是放风,然后在营帐内简单梳洗一番。作为最高指挥官的他,即便在这片艰苦的沙漠战场上,也比普通士兵多了些许权利,至少能享用干净的盆浴水。

做完这一切之后,隆美尔便会着军装,前往帐篷外边与参谋们开会研讨军情。期间,他不时会走到营地外散散心,时而望着远方,时而踱着方步吸吸烟斗。

正是在某个如此普通的时刻,英军狙击手埋伏已久,终于捕捉到了隆美尔出现在自己的射程之内!

话说回来,当年"长射程沙漠小组"配备的都是顶尖的英国手枪。放眼整个二战时期,英国皇家陆军的狙击手以其精准火力和出色射击素养而著称于世。

他们使用的这一特制手枪,口径虽然只有7.62毫米,但射程最远可达1600米。即便是在遥远的沙漠腹地,只要狙击手稍作调整便完全能将隆美尔的营帐射个对穿。

五、圆木掩护惊险一幕

就在隆美尔不经意间走入射击视野的那一刻,英军狙击手倏地举起了枪托,瞄准镜内出现了元帅的身影。这可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一击必杀目标,盟军指挥部也严令狙击手一旦捕捉到隆美尔的踪迹就要狠狠地打击报复。

遥远的沙漠中,陷入瞄准镜的隆美尔仿佛正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靶心之中。英军狙击手唯恐手一抖就会贻误良机,因而全神贯注、双手发抖地扣住了扳机。

突然间,隆美尔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动静,他迅速转身,身影闪烁几下后竟然猛地扑倒在地!紧接着,一阵隆隆巨响传来,沙尘飞扬,营地内到处是遮掩的树木断枝。

原来,在隆美尔身后的一根粗大圆木正被一枚狙击子弹击中,子弹穿透木头后的冲击力使圆木应声而断,碎块四处乱飞。正是这丁点的动静惊动了隆美尔,使他在最后关头堪堪避过了狙击手的射击。

狙击战一开始,盟军先手制人,隆美尔一行人顿时人仰马翻,惊魂未定。德军指挥部立即下令全体人员立刻卧倒,同时派出大批斥候迅速展开搜索。

不久后,英军狙击手的藏匿点被发现了。他们此番是为了故技重施,再一次夺取隆美尔的命门,却不曾想方兴未艾就已经被德军斥候一网打尽。

两军就此展开了一场龃龉的肉搏战,枪林弹雨声再起。最终,英军狙击手们在德军的压制火力下节节败退,仓皇而逃,中伤者不计其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遭遇突袭之后,隆美尔本人也没有因此便心存猜疑或恐惧。相反,他依旧沉着冷静,继续安排作战部署,同时也视察了受损区域,了解手下官兵的伤亡情况。

而在被发现后,盟军狙击小队所使用的那一特制手枪,更是被德军缴获一支作为战利品携回了德国。可见当年隆美尔是多么的侥幸,才得以在遥远沙漠的狙击镜下死里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