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吉斯5型卡车:抗战苏联援华装备,也是我军最早的军车

2024-07-17军事

吉斯5型卡车:抗战苏联援华装备,也是我军最早的军车

「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半个中国很快沦陷,英、美、法等国宣布「中立」,中国海外援助濒临断绝。就在中国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社会主义的苏联向中国伸出了援手,向中国提供了包括大炮、坦克、飞机、汽车等大批苏制武器装备,以抗击日本侵略。本文的主题就是介绍当年苏联援华的主力车型——吉斯5型卡车。

一、吉斯5型的诞生

沙皇俄国时期,汽车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全国仅生产各种汽车1.7万辆,其中90%以上的汽车都是外国品牌。为此,1916年,沙皇俄国建立了5座汽车厂,以期迅速弥补短板。

1920年,当时的苏俄莫斯科阿莫汽车厂依靠在维修美国怀特军用卡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生产出了载重3吨的AMO-怀特军用卡车,但未能大批生产。

1922年12月苏联正式建立后,汽车工业得到高层重视。1924年11月,莫斯科阿莫汽车厂基于意大利菲亚特F-15型卡车,生产出了AMO-F15型卡车,这是苏联第一种实现量产的卡车。据史料记载:AMO-F15型卡车为4缸化油器式水冷发动机,使用了磁石点火系统,后桥横梁与传动轴壳体设计成一个部件,并配备了蓄电池照明系统及喇叭。但因整体技术落后,该车1931年宣布停产。

1928年,斯大林下令对莫斯科阿莫汽车厂进行扩建,使其具备生产载货汽车、客车和轿车的能力。扩建中的1931年.在美国A.J勃兰特有限公司帮助下,莫斯科阿莫汽车厂开始着手试制新型卡车,这种车就是AMO-2型卡车。AMO-2型卡车问世不久,该厂就在在AMO-2型卡车基础上,改进生产出了AMO-3和AMO-4两种型号的新型载货汽车。1933年,莫斯科阿莫汽车厂完成重建后,更名为斯大林汽车厂(简称ZIS,也就是「吉斯」),同年夏天第一辆AMO-3型卡车驶下生产线,这种卡车被命名为吉斯5型。

吉斯5型卡车出现后,在长达20年的历程中,都是苏联最著名的中型卡车。据史料记载:吉斯5型公路载重量3吨、土路载重量2.5吨,运兵时则可搭载25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该车车长6.06米,宽2.23米,高2.16毫米,轴距3.81米,前轮轮距1.54米,后轮轮距1.67米。动力采用一台直列6缸水冷发动机,缸径101.6毫米,行程114.3毫米,排量5.55升,功率73马力,最大转速2400转/分钟,最大扭矩285牛/米,匹配一款4前进挡1倒挡变速箱。此外,该车还配备干式双片离合器、4挡变速箱、双级主传动器以及机械传动式刹车装置,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车型。

吉斯5型在苏联军民领域应用非常广泛。据统计,苏联红军在二战爆发前共装备各型汽车27.3万辆,其中吉斯5型就达10.04万辆,占36.7%,是绝对的主力车型,只要有苏联军队出现的地方,都有吉斯5型卡车的身影。

基于吉斯5型比较成熟,苏联在该车底盘上先后开发出「喀秋莎」火箭炮试验车、半履带车、舟桥车、油罐车、救援车、机枪卡车、防空卡车等多种武器平台,改型达40多种。至1955年停产时,总产量达100多万辆。

通过长期使用,吉斯5型卡车可靠性高、维修方便、耐低温、能使用不同标号的燃油、拥有极高保障能力等特点得到使用者的普遍认可。

二、助力中国抗战

「七七事变」爆发后,苏联迅速向中国伸出了援手。中共兰州市委党史办公室所著【苏联援华物资大通道】一文中,对此曾有这样的记述:「1938 年1月,苏联政府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赠送给中国政府 500 辆吉斯5型三吨半卡车,载着中国政府从苏联购买的 1500 多吨汽油,从苏联进入新疆后由新疆古驿道进入甘肃……」要知道,当时「七七」事变过去不过数月,中苏【军事航空协定】也尚未正式签订。

1938年2月7日,中苏【军事航空协定】正式签订,苏联先后向中国提供了三笔共3.6亿美元贷款。中国可以使用这笔贷款,以低于市场价20%以上的优惠价格,购买苏制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中国则以羊毛、皮张、砖茶、桐油以及一些矿产品等原材料来抵债。

协定签署后,大批包括火炮、坦克、弹药、飞机、汽车等在内的苏制武器装备源源不断来华,有力支援了中国的抗战事业。据统计,1937年至1942年,苏联仅向中国提供的各型汽车就有1526辆。

在苏联援华的各型汽车中,吉斯5型至少在千辆以上。仅在1938年3月22日签订的苏联援华第三笔合同中,就有「吉斯5型400辆,单价1120美元/辆,总价44.8万美元」的记载。由此可见,吉斯5型是援华的主力车型。

吉斯5型刚进入中国时,被中国人称「羊毛车」。这是因为苏联向中国运送军火用的多是吉斯5 型卡车,这些车回程都装满了中国的羊毛,以偿还苏联军火贷款。为此,还在兰州设立了洗毛厂,把那些来自牧区的羊毛上沾染的污垢去除掉,使羊毛恢复洁白、松散、柔软、弹性好的特性。时间长了,兰州市民干脆就把这些运羊毛的车叫「羊毛车」。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还有很多「羊毛车」行驶在兰州街道上。

中国军队装备吉斯5型卡车后,机动能力大为改善,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在著名的昆仑关战役中,当时参战的我军第五军所属摩托化步兵团,主要装备的就是吉斯5型、吉斯6型卡车。报道称「吉斯卡车长得丑,但却管用,车结构简单、维修便利、可靠性高」。对吉斯5型评价很高。

三、装备人民军队

吉斯5型与人民军队也很有渊源。早在抗战初期,就有我军使用吉斯5型的记载。1937年10 月,我军第一个汽车队——「八路军西安采办委员会汽车队」正式成立,这是我军第一支汽车部队,当时装备有各型汽车22辆,除美国道奇、日本尼桑等车型外,后来国民政府还给了5辆苏联援华的吉斯5型卡车。吉斯5型是我军最早装备的军车之一。

新中国建立后,苏联援助了中国不少吉斯5型。在军事领域,主要是特种车,如防空用的探照灯车、通讯车、雷达车等,抗美援朝爆发后,吉斯5型也是主力车型。由于吉斯5型在军队中装备较多,中国工业部门还曾专门仿制过吉斯5型的零配件,以满足部队需要。

吉斯5型在我国民用领域也不少。据哈尔滨有关史料记载:1954年,哈尔滨市货运汽车首次突破千台大关,达到1228台,其中包括苏联制造的嘎斯51型、吉斯5型和吉斯6型、民主德国制造的依发H6型等。

据当时一些驾驶过吉斯5型的中国老司机回忆,吉斯5型卡车非常简单,「驾驶室是用三合板粘合而成,玻璃升降器也是用帆布带上下拉拽,刹车是拉杆式的,和马车的刮木差不多」,「与现代液压刹车系统不同,吉斯5型还是机械刹车。而且,连转向灯的转轴,都要用手来拨动。」

这是因为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为了充分满足前线对汽车的巨大需求,前苏联工程师对吉斯5型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大量简化,出现了简化版的吉斯5B型。与原型相比,吉斯5B型取消了前刹车装置、保险杠、右侧前照灯以及前脸镀铬件,翼子板被设计成简单的直角形,驾驶室采用木材制造,而车门则干脆用帆布帘替代,车厢仅有后栏板设计成铰接式,可以翻转。据了解,新中国购买的大部分是吉斯5B型。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吉斯5型才逐步被CA10型「解放」车取代。(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